我年入30万,2套房1台车,不工作行不行?

职场丨认知丨思考

这是我的第282篇原创

今日主题:工作的意义
Ray先森说✎

说实话,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我也惊呆了,按标题写的这是多少普通人奋斗一生都难以取得物质成就?

说真的,有“不想上班”的想法真的很正常。
但这并不是我想说的全部内容,我想说的是:

如果真的很有钱了,就可以不工作了吗?

有没有钱和工不工作有必然的联系吗?

工作的意义又是什么?

1

如果真的很有钱了

就可以不工作了吗?

最近看到一个帖子,大意说的是,
男朋友家里在南京有2套房,1台40万的车,有500万左右的现金,全部购买理财,加上出租房的租金,年收入30万左右。但是男生不想上班,也不愿意上班。
看完还是挺羡慕的,可以,但是没必要。

假如有人拿“如果真的很有钱了,就可以不工作了吗?”这个问题来问我,我可能会多想几个问题?

首先,“很有钱”是多有钱?是马云马化腾那样?还是说属于高净值的中产而已?
其次,“不工作了”那能保证现有资金持续依旧产生净利润和收益吗?
最后,“很有钱不工作了”能否保证下一代的生活质量和成长环境?
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其实你会发现这个条件很不扛打,顶多只是比普通人条件好点。
瑞士教育学家赫尔佐格曾经提出一个说法:
作为老板,你先得满足劳动者不饿不渴不会生活在脏乱差中,这样劳动者的负面情绪就较少;然后你再满足劳动者的成就感、满足感,这样劳动者就能得到激励。
其实你也可以这么理解:
你得让员工先吃饱肚子,再谈论思想。
再回到我们的问题,显然上面的那个男朋友已经不用为“饿不饿、渴不渴、会不会生活中脏乱差”这个问题考虑了,但是这样就不用工作了吗?
显然,不是。
我大学读的是工程造价专业,身边有很多同学确实条件很好,是那种“我们上学挤公交,他们上学开宝马”程度的好,在那个我们还是用诺基亚手机的年代,他们就有人用最新款的iPhone4。
说真的,那会挺让人羡慕的,我们同学里也不乏“有钱但是低调”的学生,这里面有一个我到现在还记得:
他的父母都是武汉市本地成功人士,父亲是地产开发商,母亲是武汉市武昌区的政府工作人员,平时出门的行头也都是AJ、Nike等等,在我们连上台做个自我介绍都结结巴巴的时候,他就已经是学生会里的干部,上台主持节目也是一脸自信豪不慌场。
大学毕业后,他没有和我们一样按部就班去实习工作,而是继续去外国留学深造,学的也是酒店管理这种看起来吃力不讨好的专业,再回国的时候,我们都工作好几年了,而他还是从酒店服务生做起。
后来我问他:
“你们家条件这么好,干嘛跑去酒店做服务生,你好歹还是海外留学回来。”
 
“我们家条件好,那是我爸妈给的,我能拿过来用是我的机会,但这并不是我不工作的理由。我工作,完全是想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已。”
其实,我问他的时候,那会他已经开始升职了,自己的事业也处于上升期,对他而言,其实工作就是他完成自我价值验证的途径之一。
即便不工作,他也会找到别的方式去验证这个设定。
这才是问题关键,就是即便不工作了,还能不能保持有上进心和企图心,去证明自己的价值?
日本的寺庙,通常会在门口设置一块告示板,除了张贴正常的活动通知外,告示板上经常还会张贴一些箴言警句,我很喜欢这一句:
因过去的事情自满,正是停止进步的证明。
因为自身条件的满足而不再进步,这样的选择对长远来看,其实并没有什么好处。
可能有人会说“你就是酸葡萄,得不到的就说不好”,但说真的:
除去家里给的房车和财产,这位男生还有什么可以拿出手的?
恐怕早就乖乖去上班了。

2 

有没有钱和工不工作

有必然的联系吗?

谈到第2个问题:有没有钱和工不工作,有必然的联系吗?

让我想起了去年日本轰动一时的新闻:

日本农林水产部前事务次官,76岁的熊泽英昭,在家中杀死了44岁的儿子熊泽英一郎,然后报警自首。

熊泽英昭表示,儿子一直没有工作也不愿意去工作,且有闭门不出的倾向,在家里有过暴力和粗话,还向父母叫嚣:

擅自把我生下来,就要担起照顾责任到死前最后一秒。

这位无奈的父亲因为不想给其他人造成困扰,所以杀了他。

熊泽英昭杀子事件,让我看到了一份工作的重要性:

一个人长期不愿意工作,依赖他人供养,则证明精神与人格不健全,如果出现暴力倾向,则供养人本身也会恐慌,因为一旦供养断裂,这个人本身就丧失了觅食能力和意识。

工作这么久,我也确实也遇到过很多职场人家里条件都不差,有的甚至是富二代、拆二代,有些父母一直就非常宠爱孩子,再加上孩子从小在富裕优渥的环境中成长,

对刚起步的工作,根本没有认真负责过的意思,总觉得这破事又辛苦,又只拿一点钱,自己家又不缺钱,何必去吃这个苦?

但凡有这种心思的,可能就永远不会有工作了,即便找了一份工作也不会尽心尽责。

像上面的熊泽英昭本身也是日本政界成功人士,并非没钱养他儿子,毕竟都养到44岁了。

对他而言,钱不是问题,但是唯恐啃老又暴力的儿子给他人造成麻烦,这种恐惧感却让人难以承受。

所以,不管你家里多有钱,都要学会找一份工作去尽力完成。

因为,这是一个自然人成长而必然要经历的社会化过程。

简而言之,在这个过程中,你才能明白自己的价值和社会属性,不至于在社会运行的齿轮中卡壳和断链。

哪怕你刚开始工作,薪水不高,但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努力,这点钱让自己独立,最终让自己人格健康而强壮。

对于某些人而言,工作的意义已不是找份工作糊口这么简单,而是人格建设的必经之路,理解了这一点,你就明白“有没有钱”和“要不要工作”其实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而且这个世界,有数不清比你有钱还在工作的人,

纠结这个问题,没有意义。

3

说了这么多

工作的意义又是什么?

曾经在稻盛和夫的文章里看到他的一则故事:

大约在十年前,我和一位德国领事对谈时,听到这样的话,

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内心。

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工作来磨炼自己的心志、提升自己的人格。就是说,全身心投入当前自己该做的事情中去,聚精会神,精益求精。

这样做就是在耕耘自己的心田,可以造就自己深沉厚重的人格。

“工作造就人格”,就是要通过每一天认真踏实的工作,逐步铸成自己独立的、优秀的人格。这样的事例,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不胜枚举。只要翻开伟人们的传记,随处可见。

凡是功成名遂的人毫无例外地,都是不懈努力,历尽艰辛,埋头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才取得了巨大成功。比如今天的华为、小米、阿里等等。

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在成就伟大功绩的同时,他们也造就了自己完美的人格,这样的完美人格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工作之中。

因为工作的原因,接触到很多职场人,每个职场人对工作的意义看法都不同。

比如一家公司定下同一个目标,但是公司上上下下,对于这个目标的理解和认领程度是不一样的。

有人想我就是个打工的,领个工资而已,你别给我要求太多,干不好我就走;

也有人知道目标达成后,自己可以拿到该拿的,所以愿意搭车然后稍微卖点力;

还有人往往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一旦目标达成就完成了自己的价值体现。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字节跳动选人的标准:

“企图心”是一个人充分施展自己才能、发挥自我强烈的驱动力和追求成功的最大动力。

字节跳动在挑选人才的时候,不管是新人还是高级人才,强烈的动机是他们都非常看重的一个点。

当每一个公司的人,都有强烈成功的意愿,这家企业就像绿皮火车堆里的高铁,速度惊人一往无前。

从稻盛和夫的“工作造就人格”,到字节跳动的“企图心”标准,我们可以看到的是:

工作的意义除了填饱肚子之外,还有人心的完善,和自我价值的最大实现。

写在最后:

古波斯诗人鲁米曾有一句诗说:

门是开着的,我为什么还待在监狱里?

那些因为优渥丰裕的物质条件,而止步不前丧失企图的人,

何尝不是待在一座大门洞开的监狱里不愿出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