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温层——认知闭锁效应”
几个月前,在知乎上看见“同温层”这个词,
瞬间产生了共鸣。
我发现人们其实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同温层里
同温层是指一个水平的大气层,这里面的事物只有水平的变化,而很少看到垂直的跃迁。所以渐渐的,你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单一,你跟你周围的人越来越像,却误以为这些同质化的东西,就是世界的全部真相。时间长了,你对于同温层以外的事物,就产生了认知闭锁效应。
以自己的经历来说,在我小时候同村玩伴的眼中,他们会认为我多么厉害,多么能读书,因为在他们眼里,我们村研究生就我一个,甚至爸爸妈妈,哥哥姐姐都以我为傲,他们会以为我毕业后肯定能找到很好的工作,对我抱有很大很大的期望。但我心里知道,其实我一点都不厉害;在初高中同学眼中,依然算是较为厉害的人,因为以前的同学选择继续读书的也屈指可数;但现在我经常听到的却是“本科生已经很难很难找到工作了” “硕士已经烂大街了”“985、211”的硕士都难找到工作了,更别说我们这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二本院校了,对于毕业生就业没有任何优势,甚至处在鄙视链的低端。
为什么对导致这样的局面呢?
这都是因为同温层产生的思维局限
不同圈子的人有不同的思维定势。
“身处不同的圈层,对人的思维的闭锁效应”是可怕的
不只是贫穷能限制我们的想象力
富足同样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
就像小时候的我从来都不知道原来上学需要上补习班,
原来他们有各式各样的习题,原来还有小孩子可以学各种才艺。
可能城里的孩子也想象不到原来还有学生需要徒步半小时去上学,
学校没有宿舍没有食堂,一个初中的孩子需要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
同时还要兼顾学习。
我的小学生活非常丰富,在六点左右起床,带上妈妈烧好的红薯就去上学,放学后第一件事是将家里的牛羊放到山上,再赶回来上下午的课,我的小学里只有两个老师,负责一至六年级的所有课程,但老师也会努力的用着五音不全的嗓子给我们上音乐课,也会在我们的画画本上写下鼓励的评语,也会有蹦蹦跳跳的体育课。下午放学后的第一件事还是去山上放牛放羊,再顺带背着柴火或者“猪草”回家。在农忙时节,甚至会因为干活而迟到甚至不去上课。
那段时光虽然辛苦,但是我现在想起,
依然会觉得很开心。
我依旧怀念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人对不同圈层的想象力来自于思维定势”
所以穷,不只是因为懒惰;考不上985,211,也不只是因为不努力!
对于都市里的孩子。在他们的同温层里,大家都出生在都市(可能还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有很好的文凭(可能周围所见都是本科以上),他们的父母也有体面的工作、有退休金,而且父母会义不容辞的资助他们买车买房。
甚至,他们都看不到其他圈层的真实。那些背负着家族负担的凤凰男们,那些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卖小哥们,那些工地里和流水线上的工友们;那些被忽视的女孩们,那些樊胜美们和苏明玉们……
但是,我想说的是,虽然我们都生活在同温层里,
但是我们可以尽力的对别的圈层产生同理心。
完全打破它,比较难。
但是在当下,同理心已经是非常难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