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设备 第四节 使用和清洁 制药企业现场符合性检查GMP条款解读检查要点及现场检查实例分析 ...
第四节 使用和清洁
第八十二条:主要生产和检验设备都应当有明确的操作规程。
1.条款解读
明确所有设备都应该有指导性操作文件,用于指导设备的使用、操作、维护、保养等
2.检查要点
2.1检查设备操作规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需对设备使用过程涉及范围、责任人、操作人、维修维护人,过程监督人等职责划分等做出明确规定。
(2)需对设备名称、涉及部件、用途、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做出简单描述。
(3)需对设备操作、控制的各类屏、盘、键、钮等功能做详细说明。
(4)需详细规定在换班、换批、换产品操作前的防止污染、交叉污染和混淆的措施,如:与产品接触部位、部件的清洁、各类文件更新、清场等。
(5)需对环境、清洁和安全、连接部位、公用系统、设备关键部件和关键参数的标准状况做出明确要求。
(6)需对操作步骤和内容做细化描述,应细化到每一个可能带来设备、系统、产品、环境等状态变化的动作的描述,并明确每一步作业应达到的状态和参数。
(7)需对操作注意事项,如人员资格、自动化设备的参数维护、相关劳动保护、安全事项、异常情况处理等做出明确说明。
(8)需对称重、计量仪器和关键过程控制(IPC)设备状态、精度进行确认,对使用台账进行维护,主要包括天平、检重仪、相关IPC设备(黏度、粒度、密度、硬度、pH值测定、脆碎度、崩解时限、生物显微镜、渗漏测试设备等)等。
(9)除对IPC设备操作的要求外,还需详细规定每种产品生产过程所涉及IPC项目的操作要求。主要包括项目内容、取样量、批次、方法、合格标准、涉及设备、人员资格、检测记录和设备仪器使用台账的维护等。
(10)对于用于保证中间体或原料药质量控制、称量、测量、监测和检验过程的关键计量设备,应当按照书面程序和已经制订了的日程进行校验,包括需明确规定设备计量的标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调整程序、允差范围、校准间隔等。
(11)需对校准合格的仪器、仪表等的合格状态标识(合格证等)、有效期等的形式做出规定,并确保使用中的仪器、仪表处于合格状态。
(12)按照法规和公司规定规范和保存计量记录,保证可追溯到设备已按规定标准校验的记录。
2.2 检查设备操作规程是否与实际相符,是否对操作人员具有指导作用。
3.风险点
3.1设备操作规程无可操作性,或操作规程描述内容与设备不一致。造成操作随意随性的风险。
3.2设备操作未按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造成操作随意随性的风险。
4.典型案例及分析
对照设备台帐,检查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操作规程,不能把生产使用的关键设备全部涵盖在内,且部分设备的相关操作规程内容不具体、没有可操作性。
第八十三条:生产设备应当在确认的参数范围内使用。
1.条款解读
明确生产设备的基本要求
2.检查要点
设备验证中确认的参数范围是否符合设备说明书规定范围,是否涵盖设备运行参数范围。
3.风险点
设备确认参数经长期使用和生产过程中的不断变更,其参数已超越验证参数范围,造成确认结果失效,设备超确认范围使用。
4.典型案例及分析
车间使用的关键设备,工艺参数未经过验证或验证的参数不能涵盖日常生产使用的参数范围。
第八十四条:应当按照详细规定的操作规程清洁生产设备。
1.条款解读
1.1生产设备清洁的操作规程应当规定具体而完整的清洁方法、清洁用设备或工具、清洁剂的名称和配制方法、去除前一批次标识的方法、保护已清洁设备在使用前免受污染的方法、已清洁设备最长的保存时限、使用前检查设备清洁状况的方法,使操作者能以可重现的、有效的方式对各类设备进行清洁。
1.2如需拆装设备,还应当规定设备拆装的顺序和方法;如需对设备消毒或灭菌,还应当规定消毒或灭菌的具体方法、消毒剂的名称和配制方法、设备生产结束至清洁前所允许的最长间隔时限。
2.检查要点
结合清洁验证内容,审核企业清洁规程与验证信息是否一致。
3.风险点
3.1制定的清洁操作规程无可操作性,达不到预期的清洁效果。
3.2未按设备清洁流程进行清洁,特别是拆卸清洗,达不到预期的清洁效果。
4.4. 典型案例及分析
4.1清洁状态标识内容不完整。
4.2在清洁效期内的设备上,仍有目视可见的料渍,说明企业在对设备进行清洁时,未按清洁操作规程进行清洗,或是所制定的清洁操作规程未经过验证。
4.3设备清洁操作规程中,对清洗后设备如何进行干燥没有具体规定,易造成微生物的滋生、使清洁设备受到污染。
第八十五条:已清洁的生产设备应当在清洁、干燥的条件下存放。
1.条款解读
明确设备清洗后存放的环境条件,目的在于防止设备清洁后被污染。
2.检查要点
2.1是否对清洗后的容器具进行干燥,如压缩空气吹干、热风循环烘箱烘干等。容器具存放环境是否干燥;
2.2无菌制剂所用容器具、设备的清洁、灭菌、存放条件是否满足无菌产品对微生物、尘粒、热原的要求。
3.风险点
清洁后设备容器未干燥直接存放(特别是公用器具),易造成积水处微生物滋生的风险。
4.典型案例及分析
4.1已清洁设备存放条件不符合要求。清洁设备、容器、部件的存放与待清洁设备、容器、部件放在同一房间,没有进行有效隔离和防护措施。
4.2对清洁后需要的干燥状态未按照相关规程进行确认。如某原料车间设备清洁操作规程中,要求设备清洁完成后是干燥状态,而在检查车间现场时发现一挂有“备用”“已清洁”状态标识的结晶罐罐底有清洗水,设备没有彻底进行干燥,容易造成设备清洁后被污染。
第八十六条:用于药品生产或检验的设备和仪器,应当有使用日志,记录内容包括使用、清洁、维护和维修情况以及日期、时间,所生产及检验的药品名称、规格和批号等。
1.条款解读
明确设备使用日志的内容要求,采用日志的方式依照时间顺序连续记录设备使用、清洁、维护和维修、生产及检验的药品的名称、规格、批号等信息,强化记录的追溯性。
2.检查要点
2.1仪器或设备使用日志内容是否与批检验记录或批生产记录内容逻辑关系相符,使用记录中应体现生产产品名称或检品名称、规格、批号、使用起止时间、设备或仪器状态、使用人等内容。
2.2仪器、设备清洁记录中是否体现清洁时间、清洁方法、操作人员签字确认等内容。
2.3是否按照设备维护计划对生产设备、检验仪器进行计划性维护。
2.4是否建立设备维修记录,包括设备或仪器名称、编号、维修时间、启用时间等内容。
3.风险点
设备使用日志未按设备实际使用过程填写,易造成生产过程不可追溯。
4.典型案例及分析
4.1未建立药品生产或检验的设备和仪器使用管理规程或内容不完整。
4.2无药品生产或检验的设备和仪器使用日志或记录内容不完整。如生产设备缺少“设备状态、使用、清洁、维护和维修情况以及日期、时间、所生产及检验的药品名称、规格和批号等内容”。
第八十七条:生产设备应当有明显的状态标识,标明设备编号和内容物(如名称、规格、批号);没有内容物的应当标明清洁状态。
1.条款解读
状态标识包括正常状态设备标识和特殊状态标识。生产设备正常状态标识包括设备的铭牌、设备运行状态标识如生产中、已清洁、待清洁、维修等等;公用工程设备、固定管道设施的状态标识(包括铭牌、内容物名称、流向等);测量、检验设备状态标识(包括铭牌、校准合格标识);特殊产品、过程设备状态标识(如高温、毒害等设备状态)。特殊状态的设备状态标识,如验证设备状态标识、维修、维护设备状态标识、停用设备状态标识等。
2.检查要点
2.1检查企业是否建立状态标识的管理规程,明确适用范围、规定管理过程的工作程序和内容。
2.2管理规程是否与使用人员能力要求相当,尽可能采用便于理解、区分的示意图形式予以描述。
2.3检查现场设备或仪器状态标识是否与文件规定相一致。
3.风险点
生产设备状态标识不明确,易造成设备内容物和状态不被知晓,操作人员可能出现判断失误,误操作的风险。
4.典型案例及分析
生产设备状态标识内容不完整,没有完全包括设备状态标识应当标示的全部情况,如设备运行状态标识,生产过程中已清洁、待清洁、维修等状态标识;或公用工程设备、固定管道设施的状态标识;测量、检验设备状态标识;特殊产品、过程设备状态标识及特殊状态的设备状态标识。
第八十八条:不合格的设备如有可能应当搬出生产和质量控制区,未搬出前,应当有醒目的状态标识。
1. 条款解读
明确生产和质量控制区不合格的设备管理要求,原则上不合格设备应当搬出生产和质量控制区,搬不了的要有醒目的标识。
2. 检查要点
2.1不合格的设备或停用设备未搬出前是否有状态标识,标识是否与文件规定相符。
2.2不合格的设备或停用设备是否对正常生产操作造成影响,如未对停用设备进行定期清洁,是否会影响生产环境,是否存在交叉污染的风险。
3. 风险点
不合格设备无标识,容易造成误用风险。
4. 典型案例及分析
4.1设备管理规程无不合格设备、停用设备的管理规定。
4.2已停用的生产、检验用设备、仪器未及时移出现场;或对生产、检验区域内已停用设备、仪器没有按照规定悬挂“停用”标识。
第八十九条:主要固定管道应当标明内容物名称和流向。
1. 条款解读
按照工业管道基本识别色进行标识,并标明管道内容物的名称和流向,如纯化水管道等。
2. 检查要点
检查企业是否按规定对管道进行标示并标明流向:
工艺用水 绿色;
物料 蓝色
水蒸气 大红色;
空气 浅灰色;
气体 中黄色;
酸或碱 紫色;
可燃液体 棕色;
氧 淡蓝色;
污水及其他液体 黑色
3. 风险点
无标识管道易造成操作失误或人员伤害。
4. 典型案例及分析
主要固定管道未标明内容物名称和流向或管道颜色标志、标识字迹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