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华丽转身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四十年飞逝而过。自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以来,位于太行深处的邢西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貌换新颜,新村新气象。
80年代初期,家乡物质条件匮乏,人们衣服破了补补丁是常事。长辈们兄妹五六个,每户两三个孩子,衣服在兄弟姊妹之间轮换着穿,一件衣服穿好几年。
村民只有过年、办喜事或者重要场合的时候,才翻出压箱底的衣服。当哪家姑娘穿一袭漂亮长裙从街道走过时,必定吸引众人羡慕的目光。孩子们都盼着过年,因为可以穿新衣。
赶集过会时,的确良面料备受大家喜爱,手巧的大嫂扯几尺布自己裁制衣物。冬天,村民穿的都是自家做的棉衣和单衣外罩,难以御寒,人们的手常被冻得肿胀甚至皴裂。
之后,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夹克、运动衣、牛仔裤走进了农村。如今,大家穿上了羊绒衫、羽绒服,幸福感满满的。
改革开放初期,村里买什么都需要票,印象最深的是粮票,分为粗粮和细粮,村民走亲访友时,就到村西的供销社排队用粮票买油条。家家饭菜多数是粗粮与酸菜混合蒸的窝窝头,石磨的豆沫和腌咸菜。
一根腌白萝卜或一块腌豆腐,够一家五口吃一个月了,有的人家直接将打回来的粗盐兑到稀饭中当咸菜。人们只有办喜事或过年的时候,才杀猪宰羊招待来客。
小时候每次父亲去市里出差,都会带回一大串香蕉,馋得我们姐弟连吃好几根。如今,村里常有小商贩开着三轮车吆喝“苹果、香蕉、梨——,橘子、西瓜、杏嘞——”,大家在家门口就可以买到新鲜水果了。饭桌上蒸苦累、炒香椿、炒河虾、轧饸饹、摊煎饼等特色吃食,连城里人都喜爱。孩子们的零食过去是糖稀、汽水和瓜子,如今村里超市商品玲琅满目。
小时候,村里住房全靠人力就地取材。盖房需要从陡峭的山崖上揭下沉重的红石板,一锤一凿打磨出红石块,从深山中砍伐木材作梁檩、椽条、门窗,三五人用排子车艰难地一趟趟运回家,十分耗时费力。
几乎每家小院用石板铺平,屋内陆面和墙面用泥土抹平即可,墙上贴几张年画增添生机。屋子的隔断用秸秆类糊上纸张做成,炕上铺有谷草、苇席,门窗用自己打的浆糊贴上麻头纸挡风。
炕前靠墙用土坯垒一个大灶台用来熬粥,炕正前方砌一个小灶台用来烧水,一张八仙桌左右各一张圈椅对门摆放,棱角都被衣袖磨得发亮。晚上有的人家用煤油灯,有的刚用上五度昏暗的灯泡,还时不时地停电。
90年代,人们翻盖新房,磨上了水泥地面,安上了玻璃,刷上了涂料,用上了彩漆家具,焕然一新。21世纪,村民开始从市里进红砖、瓷砖,一栋栋崭新的二层楼拔地而起。如今,村里盖起了多层高楼,装上了暖气、空调,有的城里人还特意到山村买房,呼吸山里清新的空气,享受田园风光的静谧。
80年代初,村里街道由红石板铺成,土公路被满载煤炭的大货车轧得坑坑洼洼,车辆过后尘土满天飞,人们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雪天时,街道成了孩子们的滑雪场,人们一不小心就被摔倒,如今街道全部硬化,干净整洁。
那时候的客车每天只有一趟。乘车去市里,一路上颠簸加频繁转弯,如同过山车,两车相遇时几乎紧挨着错过,我由衷地钦佩老家客车司机的精湛技术和胆识。1996年,村里第一次铺上了平坦的柏油路,终结了尘土飞扬的时代。
2013年底,邢汾高速公路邢台至路罗段58公里建成通车运营,原来两个半的路程缩减至40分钟。第一次上高速的人们欢呼雀跃,称像在天上飞一样。穿梭隧道时,我更加深切感受到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含义。
2016年,邢台市首次承办了国际公路自行车大赛,举办了全市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邢左路得以全面拓宽修整和美化,沿途增加了人文景观和各类绿植,几座乡镇地标建筑高高矗立,农家乐点缀沿途,公交车20分钟一趟,奔驰在宽阔平坦的道路上,欣赏着窗外美景,多么惬意啊!
记得我家买第一台14寸黑白电视机的时候,每晚邻家的小伙伴们都聚到电视机前。哪家办喜事时,都会请人在街里放电影,《闪闪的红星》《小花》《陈焕生上城》等至今记忆犹新。
看电影时,荧幕两侧早早坐满了人,个个看得津津有味。村里每年农历二月庙会,十里八乡的商贩聚集,卖布匹的、卖农具的、卖菜籽的、卖树苗的熙熙攘攘,人们在拥挤中挑选所需商品。
戏台下,村民们早早整齐地排好椅子、长凳占地方,准时看戏。90年代初,收录机、洗衣机与电视机,取代了60年代的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三大件”。如今,液晶电视、空调、电脑进入寻常百姓家。晚上,姑娘们聚集戏台下,随着欢快的音乐跳起了广场舞,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阳光的油彩涂红了今天的日子哟,生活的花朵是我们的笑容。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今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开启了新时代,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四十年来,改革开放使家乡彻底摆脱了贫穷落后,实现了华丽转身。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相信,家乡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上再现新风貌,向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乡村阔步前行。
作者简介:路翠英,河北省邢台县人,邢台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人保财险邢台市分公司文员,曾参与多部文学作品的校对工作,爱好诗歌、散文,作品散见于《中国诗》《中国人民保险》《河北农民报》《燕赵都市报》《牛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