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城南旧事 绵阳城南区的城内外...

绵阳城南旧事
绵阳城南区的城内外,包括通圣街(解放街),菸市街、城隍庙街(建设街)、文庙街、正南街、外南街、南河坝、老南门、新南门、环秀巷、南山寺、南塔一带。
我对绵阳城南一带太熟悉了,因为家住绵阳一中,上世纪五十年代就读绵阳高中(今南山中学)。去学校要经过师部坝、通圣街、正南街、外南街,穿南河坝渡船过安昌河(冬天搭临时便桥);还要爬石阶过涪翁堰小石桥、翥鹤堰小石桥上坡,进入古色古香、民国时期建筑大牌面长满爬壁虎的学校大门。三年来不间断,大街小巷、田园、渡口、庵堂、寺庙、进士员外府第历历在目,古城充满了神秘感。
一中校门外的师部坝(军分区运动场),广场宽阔,绵阳的大型集会和专区体育运动会多在此举行;天桥、浪桥、爬杆、单双杠、篮排球场、田径场是学生活动的天地。为何叫师部坝?一头雾水,很长时期我还以为是师武坝,因一中内有孔子殿,文武结合,顺理成章。后来参加绵阳编史修志工作,才知道这师部坝是清代武官衙门(督监府),川军吕超驻绵阳改建成第五师师部,坝子就叫师部坝了。
出了师部坝面对圣公会(天主教堂),因此在“文革”时期,解放街曾更名为反帝路,极左的见证。往北有两座照壁;一座在文昌宫对面,上书“天开文运”四个大字;另一座在文庙对面,上书“宫墙万仞”,照壁后面是半月形“泮池”,“文革”后期被填修建了武警支队门诊部。再往前走就是衙门口:州府、县衙“自古衙门向南开”,这条街衙门和圣殿大门都朝南。文庙街与解放街、建设街平面呈工字状,建设街西段古称“城隍庙”街(在今建设街8号院对面),儿时进去吓了我一大跳;十殿阎王、上刀山下火海、锯开刀砍、望乡台、奈何桥,恶鬼狰狞,阴森恐怖;解放初期,此处被国民党反动派作为临时监狱,关押革命志士分批杀害;建设街东段古称菸市街,叶子烟和农贸市场在此。
再过去就是正南街,街上著名建筑有“陈湋进士弟”,清代晚年绵阳最后一位进士,曾任《绵阳县志》主编。为川军师长吕超所建的“川西第一楼”写楼记;后来进士第曾为潺亭茶园,解放后为绵阳县委招待所(现是停车场)。往南走斜对面是“熊员外府”,标准的三进四合院,解放前成了居民大杂院。南街小学在清代是治经书院,老南门口二殊庵,作了军分区的枪械所。在“文革”极左思想的煽动下,这里发生了造反派抢枪事件,成了“二月镇反”的导火索。
老南门位置有点怪:它和北门不相对,却与东门在一条直线上(正南街与盐市街,即今一环路南段)。后来考证才知道老南门是宋城的南门,随着城市因东北二门水毁,宋、明、清代又逐渐向西北方向拓展而造成的。
出了南门到外南街,永生糖果厂很出名,体制改革,它是首批破产的企业(用糖果代替工资也难以维持);再往前走两侧是菜地,单独一座先春寺残体,中间过人,两旁分别是饭馆和杂货铺;南河边有(镇江)王爷庙,船工住在里面。人们为过河难犯愁,索桥和南山大桥为民解了难。过了河,“十贤堂”(今白衣庵)、南山寺、郭玉读书台、南山塔、涪翁堰、翥鹤堰等每处都有掌故和旧事;新南门的唐代望江楼,明代环秀楼,白衣庵、华光庙、“顺城街不顺城”旧事多矣。
(汤毓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