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终结之谜?预言人类未来?老鼠乌托邦实验
那是一个平常的周末
我像往常一样抱着快乐水打开手机
准备进行我的周末颓废仪式
而我却刷到了一条让我一宿未眠的视频
我首先需要感谢在现在的智能算法下
依然肯定我尚且具有“思考能力”
给我推了这么一条需要独立思考的视频
而不是继续给我推送我刷了一周的“黑人抬棺”
接下来就开始分享奇异的世界--老鼠乌托邦实验
Universe 25
25号宇宙
1968年7月9日,马里兰郊区的一幢研究所里,25号宇宙正式诞生。作为25号宇宙造物主的生态学家卡尔洪(John B. Calhoun),将4对白鼠放入一个边长2.7米、高1.4米的方形金属栅栏围成的系统。
卡尔洪及实验室人员时刻监控并保护着这些老鼠,排除了所有导致种群消亡的主要外部因素:资源匮乏、气候恶劣、天敌、疾病。这个配有投食和喂水装置,有隧道、洞穴和充足的筑窝材料,并保证气温适宜、卫生清洁的系统就是老鼠们的乌托邦,只不过这个乌托邦有着唯一的缺点——空间有限,最高承载3840只老鼠。
就这样,老鼠乌托邦实验开始了。但谁也没有想到,短短几年的时间内,8只老鼠及其后代全部死亡,无一幸存。而这期间内,25号宇宙的环境和资源从来没有改变过,人类为老鼠们创造了乌托邦,但老鼠们自己将乌托邦改造成了地狱。
老鼠们的乌托邦地狱改造过程触目惊心,而在展开这个触目惊心的故事前,我们先聊聊25号宇宙的造物主,以及他为什么要设计这个实验。
Creator
造物主
约翰.卡尔洪(John B. Calhoun),一个童年与你无异的田纳西少年,在与小动物及昆虫友好交往的童年时光让他最终收获了两样东西,一是生物学博士学位、二是对神学的好奇。
在26岁步入社会之后,他在马里南州政府工作,负责研究当时头号害虫——挪威鼠的生活习性。30岁时,卡尔洪在自己的房子后院建立了一个1.5亩,预计最多可容纳5000只老鼠的“老鼠之城”,但在为期两年的实验中,老鼠的数量从未超过150只。
每当老鼠的数量即将超过150只时,就会有一个无形的压力网形成,老鼠们开始变得不愿意繁殖并且行为诡异,它们不再进行挖隧道、建设家园等协作并且开始撕咬、争斗,直到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之后才又返回正轨,而那个无形的压力网也随之消失,我们姑且称之为“神网”。
God net
神网
“神网”现象让卡尔洪着迷,“神网”有如控制着老鼠集体思维的大网,似乎在人口数量和密度到达一定阈值后触发。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卡尔洪建立了一个又一个更大更完善的“老鼠之城”,他依旧观察到了“神网”的存在,这时的卡尔洪认为“神网”可能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压力。
如果能够建立乌托邦一般完美的外部环境体系,“神网”是否会变得温和或者直接消失?人类和老鼠同是社会性动物,研究“神网”对于当时城市化迅猛发展的人类都市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及意义,于是,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署开始大力支持卡尔洪的实验研究。
到了1954年,37岁的卡尔洪拥有越来越高级的“老鼠之城”,这里有更好的设施,可以攀爬的墙壁、可以同时为众多老鼠喂食的漏斗、步入式单室公寓等,这些“老鼠之城”简直就是人类都市的翻版,大家互不打扰、资源充足且彬彬有礼、娱乐丰富居住条件优越,可每个“老鼠之城”都不可避免的出现同样的问题——“神网”,20多年的研究过程中,卡尔洪开始抓狂,他在论文中写道“人口密度上升带来的行为后果无可避免”,他从一个理性的生物学家变得越来越神神叨叨。
时间到了1968年,卡尔洪设计出了最完美的“老鼠之城”——“25号宇宙”,这次他坚定决心,要从理性的角度,来破解“神网”的秘密。
Mouse Utopia
老鼠乌托邦
1968年7月9日,最初的8只老鼠住进了乌托邦,到了10月下旬,第一只老鼠宝宝诞生,从此以后老鼠的数量每隔两个月便会翻一番,家庭逐渐变为王朝,这是老鼠乌托邦的黄金时代。1969年8月,乌托邦总人口620只,接下来就像每一个崩溃的“老鼠之城”一样,“神网”,再次降临。
随着新生代的成年,许多老鼠找不到伴侣,也无法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那些已经有配偶及家庭的老一代老鼠们依旧把持着老鼠社会。
新生代中找不到伴侣的雌性老鼠开始向上迁徙,搬到了更高的无人公寓中居住,它们独自生活,远离家庭及社会,甚至回避邻居。新生代中找不到伴侣的雄性老鼠则聚集到了“25号宇宙”的中心,把食物和水也聚集到了那里,衣食无忧、朋友众多、娱乐丰富,但是它们依旧显得烦躁、焦虑和衰弱,接着,它们开始了互相攻击。
与此同时,老一代老鼠们还在继续繁衍扩张家庭势力,但是它们也出现了一些诡异的行为,它们不停的移居,避开那些它们认为不友好的邻居,并且过早的将婴儿踢出巢穴,让他们成为宇宙中心或者宇宙高处的新生代。
Cenozoic era
新生代
至此,老鼠们的人口增长放缓,新生代的老鼠们对社会的恐惧甚至超过了以往所有“老鼠之城”的预期。它们将所有的时间放在了饮食、睡觉和梳妆打扮上,它们不再打架,也不再求偶、交配,卡尔洪试图将它们转移到正常的鼠群环境中,它们也都像忘了本能一样,不知所措。
本来曾经的“老鼠之城”中,那些“忘记本能”的新生代会慢慢减少,并且在老鼠数量下降到一定量后,那个无形的压力网——“神网”也随之消失,新生代也会再次融入鼠群社会。但是,在完美的“25号宇宙”乌托邦中,情况却往最坏的情况发展,所有的新生代都游离于鼠群社会之外。
在最高峰时期,鼠群规模达到了2000只,之后,所有的老鼠都慢慢转变为新生代,新生代行为诡异不愿意繁殖,然后,整个鼠群社会彻底崩塌。到了1970年5月,老鼠乌托邦运行不到两年,“25号宇宙”乌托邦中最后一只婴儿出生,从此,再也没有雌性愿意繁衍后代。随后1973年的某天,随着最后一只老鼠去世,老鼠乌托邦计划宣告终结。
“25号宇宙”比曾经任何一个“老鼠之城”都要好的太多,却也是毁灭的最快的。新生代的行为让卡尔洪彻底崩溃,他称之为“行为沦陷”。
Act fall
行为沦陷
行为沦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一:“神网降临期”
1)、驱逐幼崽:老鼠家族的幼崽在断奶前就被驱逐出去;
2)、相互攻击:年轻的老鼠们开始互相攻击;
3)、LGBT:年轻的老鼠们的LGBT行为增加;
4)、雄性羸弱:雄性开始变得无力保护领地内的雌性;
5)、雌性暴走:雌性开始变得易怒且具有攻击性;
6)、逆来顺受:新生代们开始对攻击行为不再抵抗。
阶段二:“神网爆发期”
1)、拒绝繁殖:雌性开始拒绝繁殖;
2)、雄性退缩:雄性彻底退缩,绝不打架、也不求偶;
3)、雄性阴柔:雄性开始复制雌性新生代生活模式,独自进食、睡觉、梳妆打扮、追求孤独;
4)、“美丽的人”:雄性变得皮毛光滑,没有伤疤。卡尔洪称之为“与末日一同到来的——美丽的人”。
这十条行为沦陷彻底击溃了卡尔洪的精神世界,他在1973撰写这20年的研究成果时,在论文的开篇就使用了五分一的篇幅来谈论《圣经·启示录》,并且用显眼的斜体字强调“剑(战争)、饥荒、瘟疫、野兽(《圣经·启示录》中上帝用来消灭罪恶人类的工具)”。
卡尔洪的论文发表后,同时惹毛了科学家和神学家,科学家认为卡尔洪用神学背书科学简直是科学界的奇耻大辱,从而将他20多年的研究成果排除于主流科学之外。而神学家则认为卡尔洪用动物的行为预言人类,对上帝的不尊重程度甚至超过了达尔文(进化论奠基者)。
至此,世界上再无“26号宇宙”,老鼠乌托邦实验也被主流社会明令禁止。
以上就是卡尔洪的故事,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没错,他的实验成果被广泛的应用在赛博朋克类、废土类、后启示录类等相关作品的世界观建立上。1973年,当时还没有“娘炮鲜肉”、“女装大佬”、“三和大神”、“平成废材”,但这一切到今天,不过短短数十年而已。
Pacifier program
奶嘴乐计划
让我们将时间调到1995年,来听听一个关于阴谋论的都市传说。
1995年,一场秘密会议在旧金山费尔蒙特大酒店举行,时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的布热津斯基在大会上提出了奶嘴乐计划,与会的500名人类精英一致通过了这个计划,这些人类精英包括前苏联领导人歌尔巴乔夫、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乔治·索罗斯、比尔盖茨等等领域的顶尖人士,这是一场决定人类命运的闭门会议。
当时的精英们担心即将到来的全球化和城市化中,人类将会不可避免的陷入28原则,即20%的精英阶层掌握80%的资源,而剩下的80%的人口将成为所谓的“垃圾人口”。而精英们担心的并不是“垃圾人口”的死活,而是这80%“垃圾人口”的觉醒所带来的造反及暴力问题,精英们担心这些问题导致“精英们的乌托邦”被破坏。
整个会议持续了三天,直到布热津斯基冰冷的话响起“给那80%的人塞上奶嘴,再给他们大量的娱乐供给,电视节目、电子娱乐、无用商品、狗血八卦等”,总之,就是用各种无意义内容刺激他们的各种感官,让他们沉溺其中、放弃思考,成为被精英们豢养的“家畜”,用他们的热爱毁掉他们。
给“垃圾人口”奶嘴加娱乐,布热津斯基的“妙计”从此称为“奶嘴乐”计划。这场闭门会议被两个不入流的德国记者记录在《全球化陷阱》这本书中,这本书于1996年出版,但除了本书中的描述之外,我们再也找不到任何证据,证明这场会议的存在。
因此,多年来费尔蒙特会议也只能作为阴谋论,像都市传说一般在网络上传播着。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一些“奶嘴乐”现象,甚至是老鼠乌托邦中的行为沉沦现象。比如,日本的低欲望社会、低生育率,这就像是新生代无法融入鼠群社会一样;再比如,现在媒体上那些画着女式妆容的偶像鲜肉们,就很像“与末日一同到来的——美丽的人”(为了过审和ZZ正确就不过多的举例了)。在老鼠乌托邦中,从“美丽的人”出现到最后一个婴儿出生不过三代(约180天),而人类的三代人约为75年,
希望,这一切都只是假设。
Marshmallow experiment
棉花糖实验
让我们时间重新回到1970,“25号宇宙”诞生最后一个婴儿的同年。一个叫做沃尔特·米歇尔的斯坦福博士正在实验室对着32个小朋友说着话。
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中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在32个小朋友面前放了一颗棉花糖,并记录了每个小朋友最喜欢的食物,并许诺只要小朋友们能在博士离开的15分钟里忍住不吃这颗棉花糖,就能达到自己最喜欢的食物作为奖励。
实验结束后,有三分一的小朋友抵挡住了诱惑,在实验室后续20年的跟进观察中,这三分一的人无论从社会地位或是经济收入,都比其他参与实验的人要好的多。
米歇尔似乎在用这个实验对我们说,人类和老鼠并不一样,人类人格中自律和克制的特质是其他动物所不具有的,而人类也更为理智更为了解延时享受的意义,而这些人格特质,也许正是“25号宇宙”的破局关键。
/ 写在最后 /
本文引用了部分极具争议性的实验或是被主流社会所不承认的“莫须有的会议”,且文中一切主观性论述皆为我个人片面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