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绘画是怎么来的?其实“印象派”和“印象”一点关系也没有~

画坛其实和武林差不多,有着各种各样的流派。这其中,印象派一直都是焦点人物,从来都不缺少关注。哪怕是对西方艺术稍有了解的人,提到莫奈、塞尚、梵高也都不会陌生。
不过印象派的发展,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又包含了很多细分的流派,今天就顺着印象派的发展,来和大家一起聊一聊。
莫奈《日出·印象》
大家知道,印象派这个名字,是因为莫奈的一副名叫《日出·印象》的参展作品而得名。当时的评论家出于讥讽,将这批作品称为印象派绘画。正因如此,很多人进入一个误区,认为印象派就是“凭主观想象”作画,故意画得模模糊糊,就是要让人看不懂……
这其实是被“印象”二字误导了。实际上,印象派都是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的写实画家,是画家中的科学家,甚至带着点书呆子般的迂腐。这个说法似乎又与我们的“主观印象”不太符,不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达芬奇《蒙娜丽莎》
任何画派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咱们还得往前说一说。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画家们都习惯了在室内作画。而室内一般没有强烈的阳光,只有柔和的室内光。
因此长期以来,西方油画的色彩不是那么明显丰富,大多以褐色为主调,显得特别古雅。比如上面这幅《蒙娜丽莎》,就是典型的室内光、褐调子,甚至背后的外景也都是阴天。
希涅克的点彩画法
到了十九世纪中叶,西方画家对这种流行了几百年的“褐调子”已经厌烦了,想方设法寻求突破。那时正好是欧洲自然科学全面发展的黄金年代, 科学至上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任何事物即使是以往纯人文的领域,也要拿科学来审视一番,绘画也不例外。
寻求突破的画家们,纷纷将目光投向最新的光学和生物学成果。当时的科学研究告诉人们,光是一种波,阳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光波。
莫奈《撑伞的女人》
而物体之所以呈现不同的颜色和亮度,是因为它具有吸收和反射光线的能力。人眼之所以能感受光线、辨别色彩,是因为人眼中有三种感受色彩的细胞。
人有时会被自己的眼睛“欺骗”,是因为眼睛也会产生错觉,比如说画家、物理学家马赫发现的“侧抑制效应”。
“侧抑制效应”,通俗的解释就是“亮区周边显得较暗,暗区周边显得更亮”,这是人眼的一种错觉。上图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两侧中心的色块其实是同色,但人眼会感觉黑色包围的色块更亮,白色包围的色块更暗。
有了这些科学理论作基础,一批画家走出了画室,开始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并且拒绝到画室中做后期处理。这也就是印象派的“外光画法”。
莫奈《夏末早晨的干草堆》
举个栗子,一垛麦草,原本是秸秆的颜色,很单调,这叫做“固有色”。但实际上,在光线强烈的室外,环境中的各种色彩都在互相影响。比如地面的反光,使干草堆底部呈现红色,而草垛上部的背光面又会反射天光,呈现蓝紫色。
这种外部环境造成的色彩,就叫“环境色”。有了环境色,一个画面立刻变得丰富立体起来。这种外光效果在过去的古典画法“褐调子”中,基本不存在。
莫奈《吉维尼杨树林》
再比如,一棵大树,如果我们不仔细分析,只觉得无非是一棵绿树,但如果有了这个理论,立刻就能看出环境色。比如底部反射土地的黄光,顶部反射蓝紫色的天光。于是每一片树叶都是不同的色彩,简直比礼花更绚烂。
除此之外,“补色法”也是印象派绘画的技法之一。前面提到“侧抑制效应”,人眼会对明暗对比产生错觉。类似的道理,人眼对色彩也会有这样的错觉。比如一小块白色,放在大片红色背景下,这块白色就显得发青发绿。因为青绿色跟红色正好是对立色,互为补充,彼此突出。
色盘中位置对立的颜色即为补色。其实还有一种方法很有意思,你盯住一块颜色 20 秒,然后闭上眼睛回忆刚才色块的位置和形状,眼前出现的颜色即为补色。呃.... ... 我眼已瞎,你们继续……
在印象派绘画中,为了抓住这种转瞬即逝的人眼错觉,往往有意地对某些部位进行着色,比如下面这幅。
雷诺阿《煎饼磨坊的舞会》
这幅《煎饼磨坊的舞会》是印象派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在画中就是运用了印象派的“补色技法”。在这幅画里,你能明显地看出阳光透过树叶的斑驳效果。如果你再仔细看,会发现原本砖石颜色的地面,竟然是变成了紫色。
这乍一看似乎违背常理,但仔细回忆一下,在阳光强烈的午后,我们眼中的树荫似乎真的略带紫色呢。这是因为黄色和紫色是一对互补色,树荫在阳光的强烈对比下,就会显得发紫。
修拉《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印象派再往后发展,又出现了新的特征,这一派人物被成为“新印象派”,也叫“点彩派”,代表人物有修拉、西涅克等人。不多说,先看上面这幅图,大家感受一下。
点彩派实际上是对科学的更深层诠释。当时的科学已经发现,人眼之所以能看到万紫千红的色彩,是因为人眼中有“红绿蓝”三种视觉细胞。换言之,任何一种景象色彩,都可以用许许多多的单色光点组合而成。这个原理跟你手里的手机屏幕原理是一样的。
希涅克《阿维农教皇宫》
沿着这个思路,当时的画家就创造了“点彩”的画法。不管什么景象,无论是一朵云,一棵树,一个浪花,还是一根芦苇,在点彩画家的笔下,都被分解成一个一个的色点,最终由观众自己的眼睛,去天然地和“合成”出图像原本的样子。
然而,不要以为点彩油画是“乱点一气”,事实上点彩派的着笔是非常讲究的,可以说是一丝不苟,甚至到了“执拗”的程度。当然,画家作画是无微不至,但是观众欣赏的时候,可千万不能靠太近,否则什么都不是。必须隔得够远,而且不要总盯住一处,要让自己的眼睛放松地去看去欣赏。
塞尚《玩纸牌的人》
印象派发展到“点彩派”,由于过于追求科学,显得机械,人们又不满意了,于是就出现了“后印象派”。后印象派在尊重印象派光色成就的同时,放弃了对自然“客观描绘”的理念,转而强调画家的“主观感受”。代表画家包括塞尚、梵高、高更等人。
其实严格来讲,后印象主义不是一个画派,他们之间不是团体,也没有联合开过画展,更没有什么宣言,只是三人都脱胎于印象主义,又有着共同创作倾向而已。
高更《两个大溪地妇女》
从中可以看出,后印象派已经不再追求光线和透视,只突出色彩。换言之,他们已不再那么“写实”和“科学”了,可以说后期印象派是对印象派的“反动”。
至此,印象派绘画,在经历了19世纪几十年的演变后,从“惊世骇俗”到“因循守旧”,艺术似乎又完成了一次轮回。这之后,艺术进入了 20 世纪,形形色色的流派和主义层出不穷,让人更加眼花缭乱。
梵高《草和蝴蝶》
当然,再说下去就是另一个更长的故事了,且按下不表。总之,在艺术欣赏上,我们大可不必为各个主义和流派所束缚,不妨敞开心灵和眼睛,去享受艺术而不是学习艺术。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0)

相关推荐

  • 跟着印象派出画室

    说了两天山水.风景,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印象派了,要知道他们才是提出把画架搬到户外的一群人. 在传统的西方绘画中,无论你是画人物.宗教甚至风景,画家们都不会主张到户外创作,一般而言他们习惯于在自己的工作室 ...

  • 悦览室|西方绘画瑰宝-印象派的魅力,画家眼中的光与色

    "一切事物都有美, 问题在于怎样把它表现出来." 画坛其实和武林差不多 有着各种各样的流派 这其中,印象派一直都是焦点 关注从来都不会少 哪怕是对西方艺术稍有了解的人 提到莫奈.塞 ...

  • 『雕塑头条』宋伟光专栏 | 奥赛美术馆

    ▲ 奥赛美术馆 文/宋伟光 进入奥赛美术馆,顿被其巨大的建筑和数不清的艺术珍品所"压制". 奥赛美术馆的天花是一个巨大的弧形天穹,天穹两侧在统一的长方造型中嵌饰着装饰浮雕,华美异常 ...

  • 法国印象派绘画大师油画作品选集

    法国印象派绘画大师油画作品选集 2021-04-29 23:57 法国印象派绘画大师油画作品选集 法国印象派绘画大师油画作品选集 收藏

  • 印象派绘画大师雷诺阿油画作品欣赏

    清韵逸品2021-03-15 21:15:14 印象派绘画大师雷诺阿油画作品欣赏

  • 严伯均《西方艺术课》印象派绘画:光的诗人

    文艺复兴到印象派这段时期的美术界基本没什么大事件,都是对美术的微创新.都是建立在知识(透视,解剖).经验(学院派对艺术的总结).技巧(学院派尽量大量训练的套路)上的创作. impressionism印 ...

  • 你也可以看懂印象派绘画

    一.为什么会出现印象派? 法国大革命之后,民众势力的勃兴,在资产阶级民主时代,人们不太喜欢一些大规模的.空虚的装饰画(如下图大卫的<拿破仑>),而喜欢描写切身日常生活的绘画,现实主义就已经 ...

  • 越南画家Quang Ho印象派绘画!

    何广(Quang Ho),美籍越南裔印象派画家,1963年4月30日出生于越南顺化.他在1975年移民到美国科罗拉多州,现为美国公民.从小对艺术感兴趣,并通过刻苦求学,成就了令人兴奋和艳羡的绘画生涯. ...

  • 浅析印象派绘画对中国写实油画的影响

    印象派绘画的产生,促进了世界美术的发展,同时对我国油画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如何利用印象派绘画促进我国油画的发展,需要深入认识到印象派绘画的发展历程,同时明晰印象派绘画对中国油画的影响,才能真实感悟到 ...

  • 他既是印象派绘画大师,也是情圣!

    水边的阿狄丽娜 Richard Clayderman - 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曲精选 <草地上的卡米尔>莫奈 不知道什么时候,提起艺术家,大家总不自觉的就联想起艺术家的风流韵事.你可能会说 ...

  • BBC大型纪录片《印象派-绘画与革命》一

    BBC大型纪录片《印象派-绘画与革命》一

  • 影响了印象派绘画的日本浮世绘大师——Kitagawa Utamaro喜多川歌麿

    Kitagawa Utamaro 喜多川歌麿(1753年-1806年),是日本浮世绘最著名的大师之一,善画美人,生于江户(今东京)农家,是"大首绘"的创始人,也就是有脸部特写的半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