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伤寒论|第七十二讲(395.396.397.398)
395.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
这个散没用过,方子里面有很多海产品,牡蛎、海藻啊!有解渴的泽泻呀,瓜蒌根呀,所以推测比较口渴,腰以下有水气,可能是腰以下有汗吧,比较口渴,没用过这个方,看方后说得小便利,就停,可能就是利一下小便。
396.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宜理中丸。
这个就是病好了以后总是出现有口水的症状,有口水是什么?是干姜证,甘草干姜汤里面有流口水,包括半夏泻心呀,包括生姜泻心呀,就是生姜干姜管流口水,所以理中丸是有效的,可能胃口差一点,因为有党参。
397.伤寒解后、虚羸少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竹叶石膏汤这个方子我也一直挺想用的,一直没怎么用的好?白虎加人参汤和竹叶石膏汤挺像的,就是竹叶石膏汤有点像白虎汤,但是张仲景把竹叶石膏汤放到差以后,说明这个汤很平和,就是有人觉得石膏寒凉大寒,没有,石膏微寒,微微有点寒,不是大寒的,因为我们一般觉得有点想喝水,石膏证,半夏证是不想喝水,所以这个药方到底是想喝水还是不想喝水?不知道了。
这边的气逆欲吐,半夏可以,包括喉咙有异物感什么的,吃不下东西什么的,都可以,注意到这个方子里没有生姜,没有干姜。一般来说,用半夏仲景会用干姜生姜,倪海厦说是解毒,其实从这个方子去看半夏煮熟了没有毒,不是因为用生姜去解半夏毒,很可能古人是因为它们两个都治恶心,就混在一起用了。
胡老特别喜欢用小柴胡加石膏汤,也是半夏和石膏同用的一个结构,但是这属于加减,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没有这个方子,感觉有了小柴胡加石膏以后就不太用的到竹叶石膏汤了。
总体感觉就是病人有点想吐,胃口不太好,有人参。有稍微有点热,应该是不怕冷的,有麦门冬,有石膏,都是稍微偏凉一点的,虚羸少气可能人比较虚弱,那么用竹叶石膏汤,比较平和,我自己煮过,味道比较淡,白虎加人参汤有口干舌燥,舌燥应该是知母证,包括知母可以通便,所以没有知母的话,应该大便没有不太顺畅的感觉,应该也没有特别的舌燥。
398.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这条和前面391条一样的,就是讲病好了以后,脾胃消化功能还比较弱,因为解表发汗嘛,很多津液都留在表,或者发汗比较多的话,整个消化道的津液不太充分,注意力里还没回来,所以这时候不能吃太多,包括生病的时候不能吃太多,生完病了,也不能一下子吃太多,否则有可能有微烦,微烦就是有可能是有点小发热什么的,这时候可能枳实栀子豉汤,包括小柴胡啊,调味承气呀,都有可能,就小小的用一点。当然最好不要发生这种事情,如果真的吃太多,就少吃一点,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