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经典诗词做的草字帖,楷草繁简对照,气势恢宏精美易学,帖一

中国书法的发展史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了解书法艺术,那么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至少是不全面的。书法艺术中的草书,是最具民族性的,也是最具浪漫性的,她裹着浓重的神秘色彩,站在了书法艺术的顶峰,是一门难学、难悟的艺术。草书是公认的最能体现书写者性情的书体,但草书灵活、多变、狂放而极具个性,历代书法家在表现草书的时候风格各异,练习时较为困难。章草与今草的关系:凡是一种书体,必定要经过自然的因革损益,这是在字体发展中必然出现的现象。它在民间中流传,完善,最后把它固定下来。所以从某一角度说,它不可能是某一个人所创,至多是某人经过一番有系统地整理而已,只能叫作某人“集大成”。章草的运用是解散隶体,使它趋于简便,至于用笔还是因袭了隶书的某些笔法。特别是“捺”画的末尾,很是明显。但是其他笔画基本是后来行书的雏形,不少字已有萦带(连丝)的笔画,开创了草书的连绵笔势,同时也为隶书向楷书过渡创造了条件,起了桥梁与媒介的作用。今草的来源相传是汉朝的张芝从章草加以变化而成的,当时的书家对张芝非常推崇,称他为“草圣”。前人因今草是由章草演变而来,章草是今草之“源”,所以主张学习今草,必须先从学章草入手,先学草法,掌握其中规律。现在看来学草书并不须非要学章草,才能掌握草书的规律。明朝人韩道亨编写《草诀百韵歌》就提供了方便。他把主要的部首、用法及部首间的区别,用五字一句的顺口溜编写出来,非常明确地说明了草字结体和行笔中的某些规律,并且还有正楷作对照,便于记忆,如讲“氵”和“讠”,这两个部首的区别时用“有点方为水,空挑即是言”。再如说字的结构特点,用“羞”举例则是“羞见羊踏田”,即是由上边的“羊”和下边的“田”组成羞字,此帖虽不能包罗万象,但引人入门是完全可以的。草书法帖毛主席诗词帖一欣赏

草书: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当时通用的是“草隶”,即潦草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汉末,张芝变革“章草”为“今草”,字的体式一笔而成。唐代张旭、怀素又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狂草”。草书学习心得:草书尤其是大草创作是心性的流淌,蔡邕《笔论》曰:“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从“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到“张旭三杯草圣传,挥毫落纸如云烟”,我们都可以看出,草书在创作的过程之中,是一种自然的抒发,是在自身特定的书写状态下的内心外化。一切的书写手段此时都是为了传递情感,娓娓道来还是慷慨激昂,闲庭信步还是惊蛇入草,完全决定于自身当下的书写状态。笔法、字法、章法等都是在平日里千锤百炼,而当创作之时,完全进入到自然书写的创作中,当不受任何制约,有法与无法之间的矛盾尤其显著。也正是因为如此,草书的难度也尤为大,成功率也相对较低,所以古往今来草书名家较少,绝佳的草书作品也不多。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草书的魅力才更加得以体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