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41条)

从头学中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41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141.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白散。

文蛤散方

文蛤五两

上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方寸匕服。汤用五合。

三物小白散方

桔梗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  贝母三分

上三味为散,内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

病在阳,此阳字当做“表”解。病在表,当以汗法解之。潠,含水喷之之意,此外引申为用水淋洗;灌,灌洗之意。潠之,灌之,都是指饮水或用水洗,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而已。有表邪本当外散,现在反受寒邪,肌表闭郁,邪气郁于肌腠,郁而化热,扰动心神,则烦。肉上粟起,是指皮肤上起核如粟,正是表寒束热的表现。热郁于内,必伤津液,故欲饮水。欲饮水者,口中当渴,而反不渴,是内有痰饮,故当治以文蛤散化痰清热。

文蛤散只用文蛤一味药,制散剂,以沸水冲服。文蛤即花蛤,与海蛤壳本非一物,但二药性似,今人使用则多用海蛤粉,其性善清热化痰,主治咳逆上气,喘息烦满。

若服文蛤散仍然不愈,可用五苓散通阳化气,以散其未尽之水饮。由此也可以反推前面用文蛤散并非只为清热生津,病人确实是有痰饮的。

条文的后半段讲述了寒实结胸的表现和主方。

寒邪与痰饮结于胸膈,即是寒实结胸。与热实结胸一样,也有胸胁或心下硬满疼痛的症状,但是并无热证。“无热证”的意思是,没有口渴、舌燥、心烦、日晡潮热等症状。因为是里寒结滞,所以还应当见到畏寒喜暖、喘咳气逆、短气、便结等寒饮阻滞的表现。可予三物小白散。

三物小白散药共三味,其色白,故名。方用巴豆辛热攻水逐,以除寒凝之水饮,为本方主药。贝母解郁开结以去痰,桔梗开宣利肺以散结去痰。三药共用,能温逐寒饮,涤痰开结。但本方力强,故而强壮者可服半钱匕,弱者则减半量用。服后当见吐下,使寒饮由吐下而出。巴豆得热则泻力尤强,得冷则可其泻。故而方后附曰:“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所以用粥者,护其胃气也。

点击下方链接复习近三条伤寒条文: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38条)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39条)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40条)

字帖获取请点击:

伤寒论字帖
现已更新至128条
(0)

相关推荐

  • 海蛤壳(历代本草汇言)

    海蛤壳 海蛤壳(魁蛤) 蛤壳为帘蛤科动物文蛤或青蛤等多种海蛤的贝壳.均系野生.主产于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原动物喜生活于浅海泥沙中或近海的泥沙质海底.味苦.咸,性寒.归肺.胃经.功效 ...

  • 跟大师学经方之文蛤散

    [方名]:文蛤散. [组成]:文蛤五两15克. [功效]:清热利湿,调和营卫. [适应证] 1.湿热营卫不和证:皮肤.肌肉上粟起,即鸡皮疙瘩证. 2.脾胃津伤轻证:证以热重于湿,渴欲饮水不止,以湿重于 ...

  • 经方:文蛤散(利尿剂,热在肺)

    文蛤散 [原文] 文蛤5两 右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钱匕服,汤用五合.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三物小白散

    巴豆熬黑研当细,只须一分当铭记: 桔贝三分白饮和,寒实结胸细辨医. 组成:巴豆.桔梗.贝母.功效:温寒逐水,涤痰破结. 主治:寒实结胸证.症见胸胁至心下硬满而痛,拒按,大便秘结,不发热,口不渴,舌苔白 ...

  • 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文蛤散及白散证之141

    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文蛤散及白散证之141 2021-09-02 10:26·经方中医程医生 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文蛤散及白散证之第14 ...

  •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7条

    00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注解伤寒论>:"阳为热,阴为寒也.发热而恶寒,寒伤阳也:无热而恶 ...

  •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11条

    011,病人身太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注解伤寒论>:"皮肤言浅,骨髓言深:皮肤言外,骨髓言内.身热欲得衣者,表热里 ...

  •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122条

    122,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 <注解伤寒论>:"阳受气于胸中,发汗外虚阳气,是令 ...

  •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4条第5条

    00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燥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注解伤寒论>:"太阳主表,一日则太阳受邪,至二日当传阳明,若脉气微而不传阳明,胃经受邪,则喜吐 ...

  •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270条

    270,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注解伤寒论>:"伤寒四日,表邪传里,里不和,则不能食而呕:今反能食而不呕,是邪不传阴,但在阳也.& ...

  •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16条

    0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 ...

  •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267条

    267,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注解伤寒论>:"少阳之邪,在表里之间,若妄吐.下.发汗.温针,损耗津液,胃中干燥,木邪干胃,必发 ...

  •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58条

    058,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注解伤寒论>:"重亡津液,则不能作汗,必待阴阳自和,乃自愈矣." 本条主要讲述阴阳自和是一切疾 ...

  •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59条

    059,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注解伤寒论>:"因亡津液而小便不利者,不可以药利之,俟津液足,小便利必自愈也." 本条举 ...

  •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1条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