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7岁童入学首日遭退学背后的教育价值观需警惕

虹野:7岁童入学首日遭退学背后的教育价值观需警惕

文/虹野

据报道,开学第一天,市民范先生将7岁的儿子小范送进一所寄宿制民办小学。可是几个小时后,范先生接到学校老师的电话说要辞退孩子,理由是“太调皮”“管不了”。范先生对此表示不能理解,而学校的回应是,孩子比较调皮难于管理而不好保证其安全。

看到这个消息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学校怎么能这样做呢?在义务教育阶段,无论是辞退还是开除等其他任何措辞的拒绝接受适龄儿童入学都是一种违法行为。我们的义务教育法明明白白规定学校不得开除学生。尽管该校是民办学校,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让家长“主动”退学或许能够规避义务教育法的制约。

不过关于民办教育办学中存在的法律漏洞相比下面要谈论的问题并不是最重要的。这里谈论一个更加急迫、更加重要、更加让人担心的事情,就是学校拒绝孩子的借口。

学校以孩子调皮难于管理为理由拒绝孩子继续学习,这里面的教育价值值得每一个教育人深思。我们的教育法清清楚楚写明了我们办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尽管有管理学生的权力和义务,但是学校来说,管理本身就是教育而的一部分,不管学生多么调皮,学校都需要通过教育使得孩子明白和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然后在一定的行为规范的指导下使得学校教育教学顺畅的进行。

但是这所学校,在孩子入学半天后发现学生很调皮不好管理,在没有任何的指导的前提之下就做出辞退学生的决定,这说明该校对管理的理解似乎是简单的“控制”。这种把管理学生当做“控制”学生的观念在教育界并不鲜见,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没有惩戒,怎么管学生?”当然这种“惩戒”很多时候都会演变为羞辱、体罚、殴打学生。我们也经常见到家长在打孩子的时候常说 “你知道你错在哪里吗”、“一定要打得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类的话语,大都是没有对孩子进行相关的行为规范的教育用简单粗暴的手段控制孩子的行为。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这种“管控”的教育观念带来的“戾气”一直肆虐着。管控思维也是很多教师呼吁“惩罚权”的一个非常大的原因。这种“管控”带来的“戾气”固然有传统的“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也有分科教学下重家校能力轻“身正为范”的教育评价方式的因素,但这种简单的粗暴的“管控思维”对教师们进一步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的干扰却是非常大的,毕竟通过羞辱、威胁、暴力“管控”手段维持教学过程要比挖空心思对学生行为进行诊断而后言传身教要简单的多。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