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镇严店村:严子陵后裔聚居地
孝顺镇严店村:严子陵后裔聚居地
严店村位于金东区孝顺集镇的南面,距离孝顺集镇1.5公里,据《清湖严氏宗谱》载,明初,严子陵后裔严正由徽州严家滩迁居清湖。“其地多水,而清湖为诸湖之长,遂以名宅。”又据《松湖严氏宗谱》载,严正,在朝为官,秩满后,随母至此,先开设盐店为生,村名先称盐店,后改名严店”。现有人口1450人左右,农户600户左右,村域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1100亩左右,以苗木业为主。
严店村源自东汉始有严姓氏之始祖子陵公,传第四十九代再一公严正,于元至正元年(1341)系水患由睦州(建德)严家滩迁徙定居清湖严店村始,于畦六公发迹白水塘车客村、晨六公仁峰迁入紫江塘村、景四公迁入黑龙潭琐园村和湖北村、景二百三十一公良科迁入黄固塘村、汪宅村,遂形成金华清湖严姓氏的五色水文化村落。
清湖严氏宗祠,位于孝顺镇严店村西侧,建于清代,占地面积804平方米,堂号敦伦堂(敦伦:真诚和顺之意,与现代的和谐可持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清湖严氏宗祠于明崇祯二年(1629)创建,于崇祯八年(1635)建成,途中多次进行大修,于清康熙十年(1671)维修寝室,康熙十二年(1673)维修正厅、门楼,康熙二十四年(1685)维修门楼,雍正十年(1732)维修寝室,道光十一年(1831)正厅、门楼,道光十二年(1832)维修寝室, 2003年维修门楼。严氏宗祠虽历经风霜雨雪,但能坚强傲立经久不衰,依旧在诉说着严氏的辉煌成就。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宗祠坐北朝南,平面布局长方形,前后分为三进,沿中轴线第一进为大门,第二进为中厅,第三进为后堂,建筑两侧做回廊连接,二进中厅与三进后堂明间之间做穿廊。每进建筑面阔均为五间,硬山两坡顶,盖阴阳合瓦屋面。建筑梁架结构为石柱木梁做法,牛腿、斗拱、雀替、花板等木结构雕刻飞禽走兽,鱼虫花草和各种纹饰,工艺精致。整体建筑格局保存基本完整。
宗祠楹联有:
夏舞虞韶声腾天水;金敲玉戛响彻清湖。
富贵功名倏成泡影;喜怒笑骂却似真诚。
代表人物有:
严光:(前39年—41年),又名遵,字子陵。汉族,会稽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人。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其后他积极帮助刘秀起兵。事成后归隐著述,设馆授徒。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严光,但他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后卒于家,享年八十岁,葬于富春山。严子陵这种不慕富贵,不图名利的思想品格,一直受到后世的称誉。范仲淹撰《严先生祠堂记》,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赞语,使严光以高风亮节闻名天下。
严万龄:明末清初严店村中还出过一位同样高风亮节的人物严万龄,他与朱大典、李汝斌等名士在金华抗清三月后以身殉城,传为佳话。
《严氏家训》有:
一、心吉百事皆吉。
二、不善之心起,则一身不及安,一家不及安。
三、奢则财散,俭则财聚,此理也。用度当俭不当奢,亦理也。
四、贪则有害于子孙,而人且以此为子孙计,不胜其误矣。
五、吾家子弟当急亲贤。
六、广置田园,不如教子为善。
七、怒人而人不畏,以其失理也;未怒而人已畏,以其得理也。
八、学者或未见道,从实改过。
九、颜子单瓢,人知其贫,谁知其富,此单瓢中万事皆足。
十、人之大患在乎自满而以己为贤,故终其身学无所成。
十一、学者行已足矣,无求于外,此学者之要说。
十二、近来学者多伪,至于临死亦安排。
十三、慈爱恭敬,可以修身,可以齐家,可以治国,可以平天下,安富尊荣,由此而出。
十四、吾家子弟或添科甲,未可遽入仕,必待所学开明,从而自试,上不误君上任委之心,下不失民人依赖之意,九泉乃祖于无恨矣。
十五、贤者德重,则服人也众;德轻,则服人也寡。观服人众寡,知己德之重轻。
十六、凡事不可深信。凡得失,奉天命也。动心,则逆天命,祸将至矣。
十七、大人君子,圣言立教,皆有天命,岂有己意哉。
十八、君子有所养,处富不娇,处贫不忧,无得失,无逆顺,其心常一。
十九、应酬不乱,无所不容。
二十、圣贤重教训,合使人求之己也。
廿一、人贫贱则忽之,事细微则不谨,若此者,人以为常。君子于此战战兢兢,敬心无二。
廿二、处事取法于贤者,则不费力。一事贤则取法,事积则成功,不必问细大。
廿三、图利名即富贵崇高之事,贪则为利名,不贪则为富贵崇高。
廿四、此身乃天地间一物,不必兜揽为己。
廿五、处高堂则气宽,居茅屋则气隘,对风月则气清,当晦味则不爽。类皆如此,以其有我也。
廿六、对耐之语,一起于心,已失道矣。
廿七、人生一世只忙迫一场,便休。
廿八、学欲得要,则学不劳而成。
廿九、立家不在求富,求富则家贫,立国不欲求富,求富则国贫,至于学道或务高,求大则道愈远。
三十、财物太多,反害子孙,人罕知之。
三一、娶妻生子,学周公孔子,衣服饮食,学周公孔子。
三二、不贪则百祥集,贪则众祸生。
三三、人惟颠倒故多忧,不颠倒故常乐。
三四、人心至灵,惜乎错用却。
三五、君子无所欲,亦无所不欲,第由理而行耳。
三六、好学之心,人皆有之。其间有所不成就者,有待来年之失也。
三七、大中至正之道,近在日用,见于动静语默,不必他求。
三八、凡有家者,或栋宇可以居,禾粟可以食,更有园蔬足用,若此则已属于富矣。惜乎人有所不知也,是以人间得知足之乐者鲜。
三九、学有进时,如龙换骨,如鹤脱毛,身与心皆轻,安享福无已。
四十、立家有法度,人不敢慢易。
四一、君子以国为先,祖宗次之;居官以民为先,子孙次之。
四二、善治国者,必以德教;德教行,则治道成矣。
四三、实心无所往而不可,和实心一也,可以应天下之万变。
四四、家庭处置了则休,不必留滞在心。
四五、君子仕宦,或有升擢,自顾其材不足,则辞之。于义为当,于身则荣,才不称职,君子耻之。
四六、治人不在威,得理则人敬服如四三伯,临事通变寡怒,人自不犯,死之日邻里下泪。
四七、道无大小,何处非道,当于日用中求之。
四八、智我所自有,不患无智,此心不动,日用常情,物至自明,事至自应,如明镜止水,毫发无差。
四九、有家者,起不可不早,食不可不齐,于此可以观家之兴衰,吾今之乐不可量也。
五十、贤者干事谨终如始,一事未毕,彼事不为,功虽倍,亦不顾,十百千万皆本于一。一事辨,则十百千万存乎其中。
五一、万事无非天命,不达则止。见人为处世劳苦,孟子曰【臧(Zāng)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五二、凡有家者,当行七事;好善、平直、谦虚、容物、长厚、质朴、俭约。此可以成身,可以成家,而道在其中。
五三、闻过而意不逆,百无一二,千无一二。喜于闻过,岂非君子之人?所亲者君子,吾即君子,所亲者小人,吾即小人也。
五四、君子处心尚怒,不怒则与小人一间耳。
五五、吾遇事则审而求其理,不敢遽(ju)以私见定其去处,故少过误。
五六、损人即损己也,爱人即自爱也。乐人之凶,彼未必凶,而己已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