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童到反贼,七岁咏鹅的骆宾王到底有多刚?

01

浙江义乌县有一座桥,叫骆家桥,桥旁边住着一户祖上人才辈出的书香门第。

公元619年,家中诞生了一名男孩,祖父翻遍了家里的藏书,看到《周易》里的一句话:“观国之光,以利宾于王。”

于是他灵光一闪,给孩子起名骆宾王。希望孩子将来能效忠朝廷,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骆宾王:还好祖父有文化,没叫我骆国栋。)

由于父亲长年在外考取功名,骆宾王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留守儿童,学前教育落到了祖父的身上。

骆宾王从小天资聪颖,别的孩子都在看《海绵宝宝》的时候,他已经可以背诵并默写上百首诗文了,让祖父颇为自豪。

有一天,祖父的朋友来村里拜访。

两位老人在河边散步聊天,小小的骆宾王跟屁虫似的跟在后面,也背着手慢悠悠地散步。

聊着聊着,两个老头开始讨论起自家孙子的学习成绩。

祖父说:我这孩子天分很高,小小年纪读书过目不忘,将来考清华北大肯定是稳稳的。

朋友说:吹牛谁不会,有本事叫你孙子露一手啊。

祖父说:孩子,给客人表演一个。

骆宾王此时正蹲在河边,痴迷地看着河里的一群大白鹅游来游去,红色的脚掌拨弄着绿色的水波,有趣极了,当下脱口而出: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两位老人吃了一惊,朋友忍不住惊叹:老骆啊,你这孙子是个神童、天才呀!这诗写得虽然童真,却功力非凡,不得了哇。

祖父又惊又喜,心想:娃,你今天也太给你爷爷长脸了。

自此,骆宾王作为神童的名声传遍了乡里。

7岁成名,小学课本钉子户,此时不由得想起那个被父亲拉着四处表演的神童方仲永。

好在骆宾王没有成为出道即巅峰的仲永,他的人生还将迎来很多次的起起落落落落……

02

在家乡快乐地长到10岁,骆宾王就跟着母亲进城跟父亲团聚了。

此时父亲在山东担任县令,骆宾王被送到名牌中学接受优质的教育。

然而没过几年,父亲突然去世,家里的生活条件一落千丈,弟弟的学费都没有着落,一家人只能靠着亲戚朋友的接济过日子。

长兄如父,骆宾王不得不担负起养家的责任。

22岁那年,骆宾王进京参加科举。

作为一名神童,考试这种东西还不跟吃饭一样简单,骆宾王信心满满,考前也不复习,就在长安四处溜达。

但是初入社会的他并不知道,初唐的科举,并不只是单纯的考试,很多时候有个光鲜的家世和强硬的靠山比考试成绩有用多了,因此唐朝考生考前都忙着请客吃饭,跟权贵政要攀攀关系。

不出所料,没有背景没有财力的骆宾王妥妥地落榜了。

深受打击的他在长安四处奔走,寻找出路,终于得到在道王李元庆府中的九品录事一职。

录事的主要工作就是写写公文、工作汇报之类的,骆宾王干起来得心应手。

由于工作出色,领导十分赞赏,变着法子想给他升职加薪,根据一般的流程,骆宾王得写个自荐信。

骆宾王嘴上答应着,转身就给道王写了封这样的《自叙状》:

领导,感谢您欣赏和提拔我,但是我认为许多人写自荐信,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放大和夸张自己的优点,缺点一字不提,这样的结果就是很多无才无德的人都能升职加薪,我对这样的事深以为耻,恕不奉命。

“若乃脂韦其迹,干没其心,说已之长,言身之善,容冒进,贪禄要君,上以紊国家之大猷,下以渎狷介之高节,此凶人以为耻,况吉士之为荣乎?所以令衒其能,斯不奉令。谨状。”

道王看完信一脸懵逼,心想:这小子,给你升职还不领情,敢情是家里不缺钱吧?

就这样,我们的骆同学在道王府中干了六年,眼看着当年一起入职的同事都当上小领导,自己却还在基层摸爬滚打,心中五味杂陈。

任期一到,骆宾王马上就失业了,他的简历除了童年开过一次挂,就是这6年的小职员,怎么看都不好找工作。

四处干谒、求人,骆宾王才认识到找工作的不容易。

公元665 年,唐高宗李治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一般这种国家级的重大活动,往往会向社会征集优秀的宣传稿。

“写文章,那是我的老本行了。”骆宾王的机会来了,他给当地政府投稿,稿件顺利入选,被送到皇帝唐高宗面前。

唐高宗李治看后很高兴,直接免了笔试和面试,让骆宾王进宫做了奉礼郎。

03

到了长安,骆宾王很快适应了大城市的繁华生活。

下班无事,他在城里溜达,看到京城的贵族子弟斗鸡赌博,不禁跃跃欲试,进了一家赌场玩了一把。

谁曾想运气这么差,刚好碰上城中严抓黄赌毒,穿着官服的骆宾王一下就被认出来,丢进了监狱里。

有案子在身,想在朝廷混下去是不能的了,出狱后,骆宾王立刻写信给吏部侍郎裴行俭,请求加入军队。

事实证明这次选择是对的。

随军出塞不仅开阔了他的眼界,更丰富了他的诗歌内涵,为初唐的诗坛增添一抹雄壮、慷慨的色彩。

在与吐蕃作战中,唐军全军覆没,只得议和而归,骆宾王不禁燃起爱国热情,立志誓死效忠,报国捐躯。

从军行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

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在天山,西域的胡琴声如泣如诉,回去的日子遥遥无期,让人看到每个景色都想起长安。

晚度天山有怀京邑

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

云疑上苑叶,雪似御沟花。

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赊。

交河浮绝塞,弱水浸流沙。

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

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

骆宾王的边塞诗景色壮丽,情感真挚,对后来的边塞诗人岑参、高适产生了重大影响。

04

不久,骆宾王被派遣到西蜀,担任军中的掌书记一职。

初唐四杰与四川有不解之缘,蜀地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来到这里,骆宾王心情愉快,尽情地游览当地的名山大川。

蜀路何悠悠, 岷峰阻且修。

回肠随九折,迸泪连双流。

寒光千里暮, 露气二江秋。

——《畴昔篇》

在四川,骆宾王还热心地当了两回居委会大妈。

一次,一位姓郭的女子来找骆宾王,一进门就哭诉:大人,您要为我做主呀。

骆宾王连忙请女子坐下喝茶,耐心地问明来由。

不问不知道,这郭氏竟是自己的老朋友,同为“初唐四杰”的卢照邻的旧相好。

原来卢照邻当年被贬到四川,心情郁闷,屡遭挫折,郭氏陪着他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

分别的时候,卢照邻向她保证,以后发达了一定会来接她。

当时郭氏已经有了身孕。

顶着巨大的压力,郭氏生下了孩子,然而因为生活艰苦,孩子很快就夭折了。

郭氏日夜盼着情郎来接她,但是日子一天天过去,不用说人影,连鬼影都没有。

骆宾王听完郭氏的控诉,不禁义愤填膺:“虽说是我的好哥们,但这小子做的这事确实不地道。嫂子,你别急,我替你写封信,好好说说他。”

骆宾王大笔一挥,写了一篇长长的《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痛诉卢照邻始乱终弃、不守承诺。

事实上当时卢照邻离开四川后,不久就染上风疾,再加上仕途失意,他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

他躺在病床上,颤抖着看着那封信,读到“妾向双流窥石镜,君住三川守玉人。 ”“绿珠犹得石崇怜,飞燕曾经汉皇宠。 良人何处醉纵横,直如循默守空名。”,想起郭氏度日如年,苦苦等候的样子,不禁泪如雨下。

当他读到:

谁分迢迢经两岁,谁能脉脉待三秋。

情知唾井终无理,情知覆水也难收。

想起自己信誓旦旦地许诺于人,却因为身体的原因无法兑现,真是悲痛欲绝。

眼泪浸湿了信纸,卢照邻默默自语:我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又怎么照顾别人呢?

他最终没有回信。

骆宾王替女子打抱不平的事迹一时传颂开来,骆宾王俨然妇女之友,不久,又一位受到情伤的女子找上门来。

这位女子是一位女道士,叫王灵妃,抛弃他的渣男也是一名道士,叫李荣。

李荣和王灵妃相识于长安,李荣凭着花言巧语骗了王灵妃的心,两人同居了一段时间。

然而不久,李荣就不辞而别,独自来到四川漫游。

很多人以为“一生一代一双人”这样的诗句,应该是纳兰容若这样多情的贵公子写的,却不知这其实是钢铁直男骆宾王的原创,这句诗就出自这一首《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这首诗写得很长,很经典,随手一截就是:

想知人意自相寻,果得深心共一心。

一心一意无穷已, 投漆投胶非足拟。

只将羞涩当风流,持此相怜保终始。

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

比如:

梅花如雪柳如丝, 年去年来不自持。

初言别在寒偏在,何悟春来春更思。

春时物色无端绪,双枕孤眠谁分许。

分念娇莺一种啼, 生憎燕子千般语。

这首诗写得情意绵绵,金句频出,只怕李荣道士看到还以为是封情书呢。

骆宾王同学写起情诗,真要叫纳兰容若、柳永们集体失业啊。

幸好他志不在此,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在等着他。

05

不久,骆宾王被调回朝廷,职位不断晋升,做到了侍御史,官居六品。

侍御史的工作相当于中央的监察机构,在大理寺任职。

此时武则天权力滔天,和李治并称二圣,她的党羽遍布朝野。

作为一名正义感爆棚的boy,这份工作比之前的秘书、行政工作有挑战多了,骆宾王正准备展开拳脚,大干一场,谁知竟摔了个大跟头。

由于骆宾王刚正不阿的性格,工作中那叫一个铁面无私。

手脚不干净的官员无不被严查严办,其中就有许多顶头上司的亲戚、心腹,这还能不得罪了武则天的人?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很快骆宾王就被诬告贪污,二次入狱。

这是骆宾王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他在潮湿阴暗的监牢里,百思不得其解:

为何他只想为朝廷效力,却屡屡遭受打击,难道整个朝廷连个主持公道的人都没有了吗?

听着秋日的蝉鸣,断断续续,微弱不堪,他忍不住自言自语:蝉啊蝉,秋天了,你还鸣叫什么呢?露水这么重,风这么大,你再怎么叫也不会有人听到的。你餐风饮露,不染世俗,但是这个同流合污的世界,谁会相信你呢?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首诗被骆宾王的朋友带出去,流传开来,舆论对骆宾王的同情与日俱增,一年多后骆宾王被赦免出狱。

出狱后,骆宾王被贬到浙江台州担任一名小县丞。

按理说他也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折腾了大半辈子,起起落落,也该安享晚年了。

但是曹操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骆宾王并没有温和地走向那个良夜,在晚年的时候,他干了一件更大的事。

公元 683 年,坚持收看新闻联播的骆宾王突然看到这么一条新闻:中宗被废为庐陵王,唐睿宗李旦称帝,实际政权掌握在武则天手里。武则天趁机大肆诛杀李唐宗室,排除异己,朝野上下笼罩着一派恐怖气氛。

骆宾王看得怒发冲冠,目眦欲裂,班也不上了,毅然决然加入反对武则天的武装起义。

骆宾王来到徐敬业府上,拥戴李唐皇室的士人聚集一堂,痛斥武则天祸乱朝纲。

他们秘密策划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执笔起草檄文。

当武则天拿到那份《代李敬业讨武曌檄》,读到开头两句: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

忍不住笑了:“呵,有意思。”

又读到: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武则天看得入了迷:“文采倒还不错。”

当她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不觉又悲又叹:“这样的文学奇才,竟然不能为我所用,宰相,你是怎么招人的!”

可见骂人这事也是有技术含量的,骂得好了,一不小心就名垂千古呢。

骆宾王的文章由于文采出色,感染力十足,一时获得众多豪杰响应,很快就聚集了10万大军。

可惜他跟随的徐敬业却是个没有领导能力的猪队友。

就在他们攻下润州,士气高涨,正应该一鼓作气直取长安之时,徐敬业却突然来了个中场休息。

这家伙不顾骆宾王等人的劝告,执意停下来巩固江南的根据地。

这就给了武则天时间排除朝廷反对派,并发动30万官兵镇压叛军。

和训练有素的政府军比起来,徐敬业的军队俨然是一群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不到3个月,徐敬业的叛军就被迅速剿灭,徐敬业被杀,骆宾王不知所踪。

06

多年后,诗人宋之问被贬到杭州。

一个晚上,他在灵隐寺附近散步,看着天上的月亮,吟道:鹫岭郁岩蛲,龙宫锁寂寥……

他在原地走来走去,急得挠墙,愣是想不出怎么接。

这时,一位老僧走出门来,悠悠地说道: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宋之问拍案叫绝,刚想跟他要个微信号,却只见月色沉沉,万籁俱寂,那个老僧已经不知去哪了。

第二天,宋之问反复回味,觉得还是老僧那两句写得好,于是回到灵隐寺找那个僧人。

和尚告诉他:他就是大诗人骆宾王,昨天已经离开了。

关于骆宾王的结局,最终成了一个谜。

有人说兵败后,他当场就被杀了,有人说他投水自杀,也有人说他不知所踪……

他是不是最后出家当了个深藏功与名的扫地僧,没有人知道,但我相信,在他死前,他不曾为自己的选择后悔。

一世高洁,无愧于心,他对得起自己的名字:观国之光,以利宾于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