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苑】彭拥军:当麦收遇上六一

当麦收遇上六一

文 /彭拥军

每年麦收季节,都与六一儿童节美丽邂逅。

每每看到此类关于麦收的图片,无不勾起我儿时的一幕幕难忘的回忆!如今机械化作业,打麦场上,再也难以看到农村人工镰割、捆扎、拉运、摊晒、碾压、扬场、起垛、入仓这么一系列大集体劳动的场面了。而我的童年,除了六一这天是最快乐的,其余几乎都在严重缺睡眠、总是睡不够中度过,特别是麦收季节!

六一过后,就要放一周左右的“忙假”,让孩子帮大人收麦子,这是我最不愿“享受”的假期!因为,这是最“难受”的假期!看到麦子黄了,我就明白自己的噩梦就要开始了!或者说自己连做噩梦的机会都没有了!那时我的父母不会娇惯我们,祖母更是不会!祖母她经常说:惯子如杀子!惯娃是害娃!她总是天麻麻亮就把我和堂姐堂哥叫起来,到地里拾麦穗。说实话,我当时挺恨祖母的。恨她打搅了我的美梦,恨她让我到地里受热受苦受累。羡慕别的大人宁肯自己再热再累,也总是叫孩子睡到自然醒。

参加工作后,因为祖母、父母的严格要求和以身作则,给我培养的良好习惯,从不迟到早退、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我,屡屡获得领导、同事好评,荣誉证书也获得一大摞。特别是那年获得省农垦总公司授予的爱岗敬业模范,更让我理解祖母、父母的良苦用心。更特别是我洒下的辛勤汗水,培养的学生在社会独当一面,收入颇丰、受到企业不断表彰奖励时,我又再次深深理解了祖母、父母当初给我培养的劳动习惯多么重要啊!

正如昨天在大荔县举行的纪念延讲发表78周年暨三河潮杂志发表五周年散文创作座谈会上,市县有名的作家、年轻有为的云棋小学常盈老师谈到,国家现在要给学生开设劳动课,她开始不解,说这培养劳动习惯是家人的事,怎么专门设立到学校了?后来一观察,现在的孩子分不清野菜叫什么,更不知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而她小时候,她祖母带她经常去田地里一起劳动,遇到野菜,就告诉她这叫什么,能吃不能……

我想,还别说野菜,现在不下地干活、不接触种植庄稼和蔬菜的孩子,好多麦苗韭菜都分不清,更别谈野菜了!有些孩子上学路上,连书包都是爷爷奶奶或父母背着。在家里更别说了,肯定一点家务都不会。所以,开设劳动课,很有必要!

只有播种,才可能有收获!只有给孩子播种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良好习惯和可贵品质,并不断在他们的幼小心灵里挖掘、耕耘潜力,才能塑造、收获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良好习惯,才能在将来的学习工作中不被淘汰和打败!

那么我们的国家也一样,之所以能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就是因为从上至下都处在麦收状态,居安思危,不断进取,储备了各种各样工业农业军事等各行各业的人才物质,才达到今天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祝愿我们的祖国永远年轻!朝气蓬勃!

 作者简介:彭拥军,笔名信天游,陕西澄城人。现任陕西省机电技工学校焊工实习指导教师,焊工技师。业余爱好文学创作。

(0)

相关推荐

  • 曹万琪:又是一年麦子黄(散文)

    年年麦子黄,布谷声里又是一年麦黄时,可儿时的麦黄时节最是难忘. 从小我对麦子就有种特殊情结.还是懵懂年龄,就知道了麦子可以磨成白面,做成各种食物,填饱肚子,免受饥饿,在那个落后与贫困交加的年代,年年经 ...

  • 孩子勤快,需悉心培养

    有些父母把孩子的"懒"归罪于他们的生性,这种想法其实又失偏颇,父母可以想想生活中是否发生过这样的场景? 当父母在扫地.洗碗等时候,孩子是否有过跃跃欲试?可父母却生怕孩子弄坏东西,弄 ...

  • 柳艳英 || 难忘麦收季

    ☀本刊栏目:一代中师生|教师文学|教育教学 1979年农历五月十三,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上面已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我的到来使父母有了两男两女,父母很是高兴.那时正是麦收的大忙季节,我真的是来添乱的 ...

  • 一个山村女孩的博士论文后记

    来源:学术志(ID:xueshuzhi001) 作者:星星    编辑:学妹 在数年的艰辛研究和论文写作后,终于提笔写后记,多种滋味涌入心头.未名湖畔,博雅塔下,我圆了苦苦追寻的读书梦. 哀哀父母,生 ...

  • 【大荔文苑】王锁学:上世纪末,王彦王村有个老年读书会

     上世纪末,王彦王村有个老年读书会 文/王锁学 1985年春节,村上召开在外干部职工茶话会.在会上,县政协委员王霭如倡议大家捐款捐书,创建村图书室.这个倡议得到了热情响应,参会者每人5元.10元不等当 ...

  • 【大荔文苑】彭拥军:农场要通天然气了

    儿时在澄县的新城村老家,从记事起到上完小学四年级,每天放学回家,母亲她们若没把饭做好,坐在地活前拉风箱的事,无疑就是我的了!干锻工的父亲,为了补贴家用,在我儿时起,就支起炉子,和伯父.叔父他们一起烧火 ...

  • 【大荔文苑】彭拥军:麦子黄了

    麦子黄了,让我想起童年无数难忘的时光. 那时,我生长在农村. 天麻麻亮,我就被祖母叫起来,说"龙口里夺食哩,赶紧起来到地里走,不敢睡懒觉",我揉着惺忪的眼睛,不敢抗拒地跟大人去地里 ...

  • 【大荔文苑】彭拥军:母亲的生日

    农历腊月二十四是母亲的生日,母亲的生日很好记的,也就是农历小年过后的第二天. 今年母亲的生日,我起得比较早,大约八点钟吧,匆匆洗漱.吃饭后,便去超市给母亲买了龙须面,然后母亲住的地方,给她奉上,并给了 ...

  • 【大荔文苑】彭拥军: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 文/彭拥军 我的父亲生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他是一位非常刚强的父亲,又是一位我们老家十里八村.和农垦大院里认识他的人,都知道的十分孝敬老人的人. 父亲在他14岁时不幸失去了自己的父亲, ...

  • 【大荔文苑】彭拥军:我的奶娘

    我的奶娘 文/彭拥军 我的奶娘是我伯父的妻子,在老家澄城县那里,我们叫娘.因为我出生后,母亲几乎没有奶水,大多时候是吃我娘的奶的,所以,我娘也就是我的奶娘.她是没生我但是和我母亲一起呵护.抚养我长大的 ...

  • 【大荔文苑】彭拥军:师恩如山

    师恩如山 文/彭拥军 除了入门师父陈叔,还有一个对我影响最大的人,那就是我第二个师父--王西运叔叔(我一直这么称呼他).那天我骑电动车从农场去县城去看他.一路上车流如梭,特别到了城里,更是车多人多,叫 ...

  • ​【大荔文苑】彭拥军:因为秦腔

    因为秦腔 文/彭拥军 母亲喜欢秦腔,不论听.看秦腔,都觉得是就像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听流行歌.追剧.上网打游戏一样痴迷. 如今67岁的母亲,现在已经是头发花白了.听她讲,儿时,年轻时,她在老家农村,而那时 ...

  • 【大荔文苑】彭拥军:疫情之下.......

    疫情之下........ 文/彭拥军 一个新冠病毒肺炎,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生.改变了理念.更改变了不少规则.也检验了不少-- 就拿教育来说,原来是开学了嫌娃迟迟不去学校报到,家长训.老师催,现在是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