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智谋:忤合篇;不套路别人,但不能被人套路了;
【鬼谷子忤合篇-原文】
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故伊尹五就汤、五就桀,然后合于汤。
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归之不疑也。
非至圣人达奥,不能御世;非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材质不惠,不能用兵;忠实无真,不能知人。
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如,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
【鬼谷子忤合篇-译文】
古代擅长反对和支持之术的人,可以协和四海,包容诸侯,可以驱使诸侯到忤合的境地,然后设法变化,转移形势,开创新王朝,所以伊尹五次归顺于商汤,五次归顺于夏桀,之后仍然与商汤相契合。
吕尚三次归顺文王,三次归顺殷商王朝,而无法施展自己的志向,之后与文王相契合。
这是关系到天命的地方,所以最后找到归宿而不怀疑。不是达到高深的圣人境界,不能治理天下;不是劳费心思苦苦思索,不能弄清事物的本来面目;不是尽心发现真实情况,不能成就名声;才干素质不聪慧,不能进行军事运筹;忠厚朴实缺乏见解,不能识别人。
所以忤合之术的法则是,一定要自己估量才能智力,估量自己长处短处,远近之处哪些不如人,才能够纵横进退,运用自如。
【忤合篇事典案例】
战国思想家孟轲以善辩出名,他常用的论辩术便是用空话试探,逼对方讲出真心话,而后对此下针砭。
有一次,他和齐宣王讨论兴国之道。为了让齐宣王听从他的“以仁义治国”的说教,
他先向齐宣王说:“有一天,您坐在大堂上,有人牵着牛从堂下经过,您问他拉牛去干什么?
对方说:要去耕种。您让人把那牛放了,而用羊代替。有这事吗?”
齐宣王说:“有”
孟轲接着说:“有这样的'仁人之心’,足能够称王天下。”
于是讲了一番他的“仁义取天下”的大道理。孟轲又问齐宣王:“什么事能让你最高兴呢?
是不是发动战争,使士人、臣子陷于危险之中,从而结怨于诸侯,你才高兴呢?”
齐宣王说:“我怎么能高兴这个呢?”
孟轲又问:“那您希望干什么呢?
是齐国的美味不能供您享用?
是齐国的丝绸不够您穿戴?
是齐国的美女舞蹈不够您看?
是齐国的音乐不够您听?
是姬妾侍女不够用?
还是齐国的臣子不够您驱使?”
经过这一番反问试探,齐宣王终于讲出了自己的“欲望”:广辟土地,兼并诸侯,称王环境中国,而镇抚四夷。
孟轲针对他的欲望讲了一套实现这一理想的大道理,从而推行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使用此术时,可以空口无凭地说一些话去试探对方,以得对方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