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大公桥(23)

▲大的是麻阳客船

《宜昌开埠》里指出:“京华陀是英国驻华使馆参赞署理公使傅磊斯委派到宜昌的领事官。他抵达宜昌后,随即建造了一条木帆船。京华陀把英国驻宜昌领事馆建立在一条木帆船上,并将木帆船停靠在大南门外汉景帝庙附近的河岸边开始办公。”

笔者以为京华陀所自购的那条木帆船应该是宜昌码头常见的麻阳船,也就是李明义老师在《宜昌开埠》里写的那种“挂子”船。想象中即便是临时办公所在地,也应该是40吨的那种:有四个舱,船工、随从、办公和私人居所,正好分配。而已经在这里等待了好几天的总税务司派驻宜昌海关的首任税务司迪克·托马斯(公元1837-1877年,中文名叫狄妥玛)和他的海关筹备组一行人也是住在船上的:“很安全,当地人也没有起哄闹事。”(上海《字林西报》)

一向自以为是、专横跋扈,还指手画脚的京华陀在狄妥玛的陪同下,会同时任荆(门)宜(昌)(恩)施道孙家谷等清朝地方官员查看了几处中方推荐的地方后,决定将英国租界选在南门外的沿江地段,并在那里立下了一块“英国租界”的界碑。谁料想,界碑刚立好,就引发一场针对所有外国人的大规模骚乱。

上海的第一家英文报刊《字林西报》介绍了骚乱的起因:先是“坊间传闻四起,说外国人打算强行占有一块土地作为租界,并要赶走居住在那里的当地居民(这倒是真的),亵渎祖先的坟墓,破坏宜昌城的风水,将给当地人带来无尽的灾难(这明显是夸大其词)”。与此同时,宜昌的地方绅士“四处张贴带有煽动性的告示,警告人们不要向外国人出租或出售房产”(这就是制造舆论)。在报道中,记者认为这是“当地人那种极度排外的敌意立马表现出来了”。

3月3日那天上午,正在闷闷不乐的吃着面包、喝着红茶的京华陀肯定会听见“一阵猛烈的敲锣声,告知人们到城北门附近的寺庙里集合(内陆会传教士麦克悌的日记)”(记录集会地址有误,应是大南门外的汉景帝庙),可是一定并没引起京华陀足够的认识和必要的准备。在他的心目中,在这个国家没人敢与大英帝国的领事官员叫板,凭着快舰利炮既然能轰开大清帝国的国门,区区一些地方绅士和一些三教九流的民众,难道还能翻起大浪不成?

的确如此,虽然士绅号召全城的民众不要将自己的房产或田地出卖给洋人,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可是3月1日下午,“知府和县令都贴出了安民告示,告诫人们保持冷静,不要再惹是生非。只要愿意,谁都可以出售自己的土地,他人不得干涉。”而当时经历了外国列强入侵,国家被迫与洋人签订城下之盟,那种耻辱使得从官家到商家、从士农工商到普通市民,对洋人的敌视早就生成,这次骚乱只不过是一次集中爆发而已。

先是听见岸上有些中国人声音很大的怒吼,还有些越来越急促的锣鼓声,从船舱狭小的窗户还可以看见岸上有人群聚集。本来不以为然的京华陀也感觉有些异样,正想出舱去问问,翻译官仕森却有些失礼地冲了进来,惊慌失措的叫着:“领事大人,不好了,中国人造反了!”

毕竟是外交官,第一时间京华陀就想起了自己刚立下的那块租界的界碑。

(0)

相关推荐

  • 多事之秋——奇幻之旅(七)

    文/欧怀琳一.战五渣1860年正式开埠时,有两个国家--美国和英国向汕头派出领事.这个新市场也引来其他有兴趣的国家,1861年,又一个国家向汕头派出领事.有点令人意外的是,这个国家竟然是欧洲" ...

  • 宁波保卫战:列强故意挑起事端,太平军抵抗无效后城池陷落

    [太平天国系列451,小佛说史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1861年,李秀成和李世贤两兄弟将战火燃到了浙江,以完成李秀成建立苏浙大根据地的梦想.宁波这种城市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就成为了清政府被迫开通的通商口 ...

  • 悠悠大公桥(1)

    ▲宜昌晨曦初现的大公桥滨江带 稍稍年长点的看官都会哼两句<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也都知道万里长江冲出西陵峡口的南 ...

  • 悠悠大公桥(2)

    ▲唐贵智<南津关附近红层中的地应力场示意图> 宜昌河道的"沧海桑田"这一结论,可以从这一节的照片上得到证实,这是地质学家.宜昌地质地矿研究所唐贵智先生所绘制的<南 ...

  • 悠悠大公桥(3)

    ▲青草滩长云满渡 万里长江流经湖北境内1061公里,就在长江和汉江之间的冲击平原上分布着众多的大小湖泊,形成十分壮观的"江汉湖泊群".据统计,解放初期,湖北全省共有湖泊1065个, ...

  • 悠悠大公桥(4)

    ▲图上是江南五龙山,图下是青草滩,如今还能见到的只有宝塔 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清廷将彝陵州更名为宜昌府,增设东湖县城即为宜昌府城.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东湖县将所属三十八" ...

  • 悠悠大公桥(5)

    ▲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招民填川诏 当年,从当阳.荆(门)襄(阳)往宜昌的行旅客商,只要到了青草铺与九溪铺和峰溪铺交界处的金巴岭,就知道宜昌快要到了,都会松一口气,停下脚来歇息,喝茶.青草铺 ...

  • 悠悠大公桥(6)

    ▲<宜昌府志 溪> 笔者在寻找史料翻阅同是清同治版的<宜昌府志>和<东湖县志>时发现一个新大陆,宜昌地方史学界常说的"常家溪"在清同治年间叫&q ...

  • 悠悠大公桥(7)

    ▲1953年宜昌港务局确定的港区和作业区地界 宜昌文史爱好者张玉新老师在<旧貌与新颜--宜港茶园的前世今生>中回忆说:1953年,宜昌港务局在作业区内兴建工人茶园,购置躺椅660把,并拟定 ...

  • 悠悠大公桥(8)

    ▲<东湖县志 铺> 从上面这张<东湖县志 县疆域图>中可见,当时宜昌府有三十六"铺",除了作为府治的"东湖铺"(东湖县城),就是北面的& ...

  • 悠悠大公桥(9)

    ▲王天官 不知各位看官发现没有?常家溪发源于东山寺左边的青龙嘴,和<东湖县志>说的那样"经江家塝.石垸子,会南湖水,出天官桥入江."而那句"访僧湖引东南去&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