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与基因相关!适当午睡降低痴呆、改善心脏,过度午睡反而有害

撰文|nagashi
编辑|王聪
排版|水成文

在现代社会,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各种娱乐活动的干扰,很少人能拥有充足的睡眠时间。然而,睡眠对人的健康十分关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睡眠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活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午睡作为自然睡眠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却被越来越多的人舍弃、忽视甚至遗忘。实际上,午睡不仅可以弥补夜间失眠造成的影响,还能消除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烦躁感,使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021年2月10日,美国麻省总医院(MGH)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发表了题为:Genetic determinants of daytime napping and effects on cardiometabolic health 的研究论文【1】。

这项研究发现了人类基因组中123个与白天午睡有关的区域,以及三种促进午睡的不同机制。研究人员还表明午睡习惯与心脏代谢健康有关,不仅如此,许多与午睡有关的基因也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午睡是效率最高的睡眠同时也是一种对人体保持清醒必不可少的生物节律。有研究表明,有规律的午睡与更好的认知功能以及更低的痴呆症发病风险相关;然而,另一些研究却表明,白天过度嗜睡反而会增加痴呆症或认知衰退的风险

2021年1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学孙林教授和安徽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韩彩教授等人在 BMJ 子刊 General Psychiatry 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Relationship between afternoon napping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the ageing Chinese population 的研究论文【2】。该研究表明,午睡能有效预防老年痴呆,并且有规律的午睡还可以提高思维敏捷性。

实际上,在人类社会中,午睡是否必要一直是一个争议性问题。一些长期以来拥有“午睡文化”的国家,如西班牙,如今都不再鼓励这一习惯。但与此同时,美国的一些公司却提倡用午间打盹来提升员工的午后精神状态。

对此,本研究的第一作者 Hassan Saeed Dashti 博士表示:“因此,揭开导致我们午睡的生物学通路是十分重要的。”

在这项研究中,麻省总医院的研究人员使用了来自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的数据,共包含了452633人的基因信息。所有参与者都被问及午睡的频率——包括“从不/很少午睡”、“有时午睡”以及“经常午睡”。其中,一小部分参与者佩戴了活动监测器,以此确定这些参与者是否午睡。

根据这些数据,研究小组再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在人类基因组中确定了123个与午睡相关的基因区域。研究结果包括:治疗睡眠障碍的药物靶点(HCRTR1、HCRTR2)的错义变异,与觉醒相关的基因(TRPC6、PNOC),以及肥胖-嗜睡通路的基因(PNOC、PATJ)。

与午睡相关的基因区域

不仅如此,该研究的其他介个特征也支持了这一结果,例如,研究人员对基因检测公司23andMe收集的541333人的基因组分析中独立重复了他们的发现。此外,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识别的区域附近或区域的大量基因已经被发现在睡眠中发挥作用,比如KSR2

UK Biobank和23andMe数据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深入分析研究数据后,研究小组发现了至少三种促进午睡的潜在机制

睡眠倾向:有些人比其他人需要更多的睡眠;

睡眠中断:午睡可以帮助弥补睡眠质量差或夜间失眠的影响;

起的太早:早起的人可能会再午间打个盹补觉。

这些试验结果表明,午睡是一种由基因驱动的行为,而不仅仅是环境或行为选择

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还通过聚类分析确定了三种促进午睡的不同机制,这些机制还与心脏代谢结果的异质性相关。孟德尔随机分组法表明,白天更频繁的午睡与高血压和腰围增加之间存在潜在的因果关系

数据分析表明午睡基因与心脏代谢健康等指标相关

除此之外,一些与午睡有关的基因变异还被证实与一种叫食欲素(orexin)的神经肽存在联系,这种神经肽在清醒状态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前的研究表明,食欲素与嗜睡症等罕见的睡眠障碍有关。

全基因组基因结构与日间午睡的相关性及与疾病和性状的相关性

由此看来,午睡是一种受到基因控制的生物节律,它不仅与人的精神状态有关,还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适当的午睡不仅可以提高认知能力和降低痴呆症的患病风险,还能改善心脏代谢健康;但过度午睡反而会导致高血压和腰围增加

生物医学领域的新发现会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也许在未来,我们会根据自身的基因数据制定个性化的午睡计划!

参考资料: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20585-3

2、https://gpsych.bmj.com/content/34/1/e100361

3、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1/02/210210133305.htm

开放转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