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金地人,可以评价金地
昨天看到一个媒体发八卦,标题很惊悚,内容很庸俗。
看完让我感到一肚子火,想骂人。
我为什么感到愤怒?
自媒体点评企业本来很正常,只要有理有据,事情讲明白,大家能认可就行。
但是这篇读完,完全是一种为了泼脏水而泼脏水的既视感。
首先看标题,“金地华北面临大换血”,多么惊悚,多么有爆点,刺痛了地产人担心被裁员的敏感神经。
结果你再看内容,只说了区域总要调回集团总部,接班人尚未确定,对于“大换血”一个字没提。
起标题可以这么不负责任的吗?标题用了“大换血”这么负面的字眼,泼完脏水都不需要认真解释一下?
而且,地产同行都知道,金地的稳定性和员工满意度在行业里首屈一指,甚至这篇文章里自己都提到金地超过十年的老员工很多。
一家老员工这么多,以稳定著称的企业,区域总只是调总部,都没离职,你就说人家要大换血,依据在哪里?
说白了,为黑而黑,白的也能说成黑的。
就拿稳定这个点讲,这篇文章是这样批评老员工的:
一家企业健康、稳定,老员工多,这明显是好事,而且老员工是哪来的?还不是从外面跳槽过来,发现企业好,能够融入、能够留住,才最终变成了老员工。
竟然把老员多说成是新人融入的阻碍,按照这个逻辑,作者是不是认为频繁换人的才是好公司?
还有更奇葩的,这文章连着装都要批评,他是这么扯的:
什么叫“国企古板的风格”?国企哪里古板了?怕是作者靠想象力脑补的吧。
你今天去看看中海、华润、金茂、金地,营销人有营销的气场,设计师有设计师的气质,实在想象不出来“古板”是什么样。
我多年前在金地工作时,金地的着装要求就是大方得体,员工穿自己喜欢且符合工作场合的衣服,公司并没有刻板的限制,事实上多数房企也都如此。
用“古板”来定义国企,定义金地,完全是扯淡。
最后,这篇文章还重点批评金地的业绩,例如:“华北区域近年来的业绩并不尽如人意”、“增长率较2017年出现回落”。
真正懂行的人都清楚,2018是房地产的小年,而华北又是其中的重灾区之一,我跟很多同行都聊过,大家对京津冀市场难做有普遍的共识。
而且,金地近年的业绩其实已经很好了,2018年销售额1623亿,同比增长15%,三年内复合增长率达38%,如果排除一些公司大量合作带来的水分,金地的行业排名肯定会上升几位。
所以,在我看来,文章从开头到结尾,充斥着满满的狭隘,让人感到很不舒服。
我之所以愤怒,因为作为一个曾经的金地人,我明确的知道金地是家好公司。
我之所以愤怒,因为作为一个人力资源从业者,我看不惯这样诋毁企业文化、老员工、甚至着装。
我之所以愤怒,因为作为一个地产媒体,我感觉这类文章拉低了圈子的格调。
万物皆有裂痕,正确、客观的解读,才是媒体之光应该照耀的方向。
只有金地人,可以评价金地,而他们说:
金地是家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