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太乙宫街道崔家河村

献给即将消失的村落文化

位于太乙街道东1.5公里的蛟峪谷口,东与温家山村隔河相望,南靠蛟峪山村,西邻沙场村,北与白家湾村接壤。宽阔的东四村公路由村边通过,通往二郎山的水泥路贯穿村子南北。地形南高北低,自然形成一岭、两壕、三面坡,面积约4平方公里。两个村民小组,113户,450人,耕地480亩。

(天池寺)

相传隋唐时期,长安敕建一寺,名曰普光寺,庙宇建筑宏伟,占地面积10万余平方米,北门设在下寺,人称上有天池,下有普光,由于寺院纵深,有“跑马关山门”之说。当时寺内高僧云集,佛光普照,香火鼎盛,世代沿袭。此间,崔姓家族安居寺外山坡之上。明清两代,普光寺衰败毁弃,来自山西大槐树下的柳氏家族在普光寺原址扎根落户,清墟复耕。因地广人稀,便有杏氏家族为柳家所雇打工做活。随后陈姓、温姓等家族相继入住,三四十户,百八十人,世代繁衍,形成了一个大庄园。由于崔姓最先到此居住,村内又流经一条小河,故以崔家河命名迄今。

新中国成立前,父老乡亲靠跑南山、卖壮丁养家糊口。新中国成立后,从土地改革到互助组、人民公社,一直走向集体大生产。1971年修建蛟峪水库,扩大灌溉面积,河滩变良田。1977年掀起千人改土大会战,平沟填壑修梯田。随之村里通电,添置拖拉机,群众生产生活大改善。

改革开放后,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农闲时节,大部分妇女从事编织、刺绣,工艺精湛,产品畅销国内外,经济效益显著。男劳力投身于建筑行业,造就了一批专业建筑技术人员。目前,全村拥有一支专业建筑队伍,其中取得工程师等级的技术人员多达十余人。全村二层楼房51栋,砖混平房162间。是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

近年来,党支部培养发展党员20多名,壮大了组织力量。重视教育事业,三级办学,村级管理,本村初小曾顺利通过国家普教、普六验收,后积极配合政府做好合校并点工作。

2007年多方筹资,硬化村中道路3000米,2010年投资30万元对20世纪80年代修建的人畜饮水工程进行改造,同年建起村级卫生室,村级活动广场,平整活动场地,健身器材齐全。2011年安装60多盏路灯,使村容村貌彻底改观。

村南水库犹如高山平湖,坡上核桃林初具规模,村东河水萦绕,村北速生杨郁郁葱葱、遮天蔽日,环境幽雅。西安市西三爻村改造开发有限公司在此租地近百亩,投资上千万元架桥铺路,修建终南安乐园。

村民中有为解放事业英勇捐躯的光荣烈士、有抗美援朝的英雄、也有守护祖国南大门的海关战士。

曾培育出为国防事业做出显著成绩的研究生,且有为国家地质勘探做出贡献的水文专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