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故事 | 此人一生只留下半首诗,却成了千古名句!

/有奖读书,请从公众号菜单进入/

在浩如烟海的诗歌世界里,有这么一个诗人,他的一生写了多少诗歌我们都不知道;他的生卒年月我们也不知道;流传到现在的他的诗歌只有两句。但是这两句却成了千古名句,现在的我们几乎人人知道这两句诗,甚至于普及到我们都不知道这两句话原来是诗歌。这个诗人是谁呢?他就是苏麟,他的两句诗叫做:“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草木易为春。”别看这两句诗歌现在读起来觉得很简单,关于这两句诗的由来,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讲这个故事。

在宋朝俞文豹的《清夜录》里面,记载了这两句诗歌的由来。《清夜录》里面说:北宋名臣范仲淹,非常注重推荐和选拔人才。在担任杭州知府期间,城中的文武官员,大多数都得到过范仲淹的推荐提拔。这时候,有一个叫苏麟的官员,因担任巡检,常常在外,因此一直没有得到提拔。苏麟看到自己周围的同事,无论职位比自己高的、低的都一个个得到了升迁,而自己却没人理睬,心里很不平衡。想来想去,苏麟终于想出了一个委婉的办法:苏麟就写了“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草木易为春”这两句诗,然后将这两句诗呈现给范仲淹,虚心请范大人指教。

范仲淹拿过诗歌一看,“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的意思是:靠近水边的楼台最先看到水中的月亮;迎着阳光的花木,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这两句诗写得很含蓄,看似咏楼台亭榭、花草树木,实则暗示:好处都被别人占了,而自己却得不到恩泽。范仲淹一看就明白了:苏麟这是借助自然现象,表明自己因为在外工作而被忽略了。范仲淹会意地一笑,就让苏麟回去了。过了不久,范仲淹就提拔了苏麟。

这两句诗后来就流传开了,经过压缩也形成了成语“近水楼台”,不过有了些贬义。它往往用来讽刺那种利用某种方便而获得照顾,率先牟利的情况。在流传中“易为春”也常常写作“早逢春”。苏麟的这首诗,因为只写了两句,所以称为“断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