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绩效管理走向“多元交互”时代
在互联网+的话语体系中,“交互”是让消费者洞察或者公众意见透视,直接在公共化的过程中去实现。它不是坐而论道式的自说自话,也不是装模作样的思想工作,而是在信息实在而充分的交换中的彼此影响与塑造,交互的最终结果意味着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实现,或者表现为明确而充分的冲突与辩驳1。
在政府绩效管理工作中,交互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1)职能部门的职责,可在多次反复的沟通中进一步明确,从而明晰各项工作甚至同一工作不同阶段的责任主体;2)服务的过程,有交互才能更透明,政府部门和服务对象彼此更了解对方,着重对关键点的把握;3)绩效评估与反馈,让服务对象的不满与新要求更快的传导到政府部门,从而进入新的服务循环。
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确认,需要绩效部门与被评部门的交互。在政府绩效管理的考核指标设计中,通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三定”方案职能边界并不明晰;年度重点工作表述笼统,难以量化;多部门协作事项中,各部门的责任划分不清晰等等。为推动地方政府有更好的绩效表现,绩效部门必须通过多次沟通来厘清各部门职责,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任务确定阶段,借助考核计划明晰部门权责;监督落实阶段,借助节点考核推动部门协作;结果运用阶段,借助考评结果指导职责调整。
服务过程关键点的交互与掌控 ,需要被评部门与服务对象的交互。在政府绩效管理公众评价中,服务过程信息的不对称不透明,往往导致一系列不如意情境,比如排队时间长、为办一件事多次跑服务大厅、提交材料经常遭遇不合格、提交审批材料后不知道何时能审批完成等等。服务过程的交互,需要两个必要前提:政府服务流程的标准化、工作人员(包括部门领导)具有运用信息平台处理事务的习惯。目前符合这一前提的地方政府确实存在,比如广东省某些城市,但在全国来看显然是凤毛麟角。
通过绩效评估与反馈使政府服务进入服务改进的循环,需要评估机构与被评部门的交互。在政府绩效管理中,如果被评部门对考核结果产生质疑,会严重削弱绩效管理的成效。因此,在政府绩效管理的考核流程中,需要评估机构做好两个阶段的掌控:第一是关于绩效考核过程,可通过“考核点确认”等工作来保证绩效考核方法和细节设计的科学性,更多获得被评部门认同;第二是关于绩效考核结果,可通过“考核结果三方会谈”帮助被评部门理解考核结果, 从而推动实现评估-整改-再评估良性循环。
政府绩效管理的多元交互理想模式,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规模化社群为基础,以频密互动为关键。目前地方政府在互联网方面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从最初的网上信息公开,到网上审批、网络问政甚至网络行政,互联网平台、规模化社群等工具基础已经具备。在全国各地方政府的绩效管理实践中,绩效部门、被评部门、评估机构、公众4个参与方的互动已初具雏形,正在朝着频密互动的方向不断前行。
展望未来,政府绩效管理多元交互面临的挑战是,绩效部门如何更好的运用现有的互联网平台,如何加强已有的公共参与规模化社群,尤其是交互能力和交互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以上为2015年8月28日零点(北京)公共事务总经理付艳华女士在“第十二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论坛暨参与式政府绩效管理研讨会”的发言摘要。“第十二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论坛暨参与式政府绩效管理研讨会”由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杭州市综合考评委员会办公室等机构联合举办。本次研讨会上,来自地方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等各界专家学者围绕“政府绩效管理中的公共参与”均做了专题发言。
参考资料:1.袁岳 张军,交互-实现产品互联网化的逻辑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