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边闲笔[7]
书边闲笔 [7]
~~~~~~~~~~~~~~~~~
对手
一位杰出作家去世,本应该是文坛的重大损失,但对那些显在或潜在的竞争对手,多少也算松了一口气。1977年7月2日,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去世,第二天,唐纳德·巴塞尔姆在纽约一家意大利餐馆对乔伊斯·卡罗尔·欧茨说:“高兴吧?纳博科夫昨天死了,我们全上了一个档次。”后来,欧茨在一篇短文中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非常认真的玩笑。
——参见(美)伊丽莎白·本尼迪克特编《导师、缪斯和恶魔:三十位作家谈影响他们一生的人》,李美华译,译林出版社。
创意写作图示
经验 = = 创造力
真实性 自由
回忆,观察 图景,想象
“写你知道的” “寻找你要表达的”
|| ||
|| ||
技巧
惯例
修改,专注
“客观的叙事”
任何文学写作者在创作时,都必须自觉关注到自身的生活经验、创造性想象力与艺术技巧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结构性问题——这并非总是要求三者在建构文本时平衡,从而显现了文学文本的复杂性。
——参见(美)马克·麦克格尔著《创意写作的兴起:战后美国文学的“系统时代”》,葛红兵、郑周明、朱喆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亚当.斯密最著名的一段话
作为《国富论》的作者,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如下的这一段文字可能是他最著名的话,其中孕育的一些观点至今仍具有深刻意义:“每一个人都只在意他自己的安全,他们更愿意支持国内而不是国外的产业;每一个人都只在意他自己的得失,他们引导产业以最有价值的方式生产。在这样以及许多其他的情况下,他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去更好地实现一个他意图之外的目标。虽然这个目标在他的意图之外,但这对于社会来说并不总是糟糕的。通过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常常有效地推动了社会目标的实现,甚至比他真正有意图的来推动更为有效。我还没有看到那些假装为了公共福利而交易的人做了多少有用的事情。”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杰·E·A·法默在《经济:向左还是向右》一书中,从这段话提炼了两个简明要点:首先,因为盈利的动机引导着企业去生产人们想买的商品,所以自利提升了公共福利。这一观点是现代保守主义者为私有企业辩护的根源。第二,提防那些宣称为你的利益而行动的人。这第二个观点引起了许多批评家们对政府管制市场的不信任。
经济学的均衡理论开创者利昂·瓦尔拉斯有一个观点也很值得玩味:经济中最后一个被雇佣的人决定了所有的工作者的薪酬。而瓦尔拉斯在洛桑大学的接班人维尔弗雷多·帕累托从亚当·斯密的话深化开来,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疑问:一个无所不知的规划者能否比自由市场更好地在全世界的不同人群之间重新配置资源?帕累托从“更好”的定义否定了自己提出的问题,因为这样一个无所不知的人根本不存在,他相信,市场能够实现配置资源方面的最优。
——参见(美)罗·E·A·法默著《经济:向左还是向右》,余翔译,东方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