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古街、古宅、古塔

  松阳县城的明清古街,两旁还有铁匠铺、金银铺、炭烛铺、锡箔铺、裁缝铺、草药店、修篾店、剃头店、钉秤店,小茶棺,刻字店,等仍在营业。古街较窄,适合两人并肩撑伞🌂,更甭提开汽车,适合人行,繁华不喧嚣,宁静不冷清,一派江南古镇风貌,古朴典雅。

  古街内的宅院,二层为主,青砖白墙灰瓦,屋内都用木头构造。宅院里大都有个四方的小天井,天井里有条石凳,上面放着几盆花草,大多兰花、菖蒲、铜钱草等,当雨水淅淅沥沥地下来,抬头看檐下的雨帘,恍若置身在旧时光中……

  这个宅院的天井较大,长了棵古樟树。可惜樟树已枯死,主人仿佛不愿它离去,在树枝干上粘贴满绿色的叶子,像是要永远停留在枝繁叶茂的春天里。

  古街对畲族舞蹈的介绍

松阳传统戏曲高腔的介绍

  这是相传在唐景龙年间,道教名士、括苍山仙人叶法善,他发明了松阳端午茶。

  松阳端午茶是以藿香、野菊、桑叶、菖蒲、山苍柴、鱼腥草等配制而成的养生饮品,是松阳县百姓夏日必备饮品。

  在松阳县望松乡乌丼村,有一座堪称一绝的木雕艺术殿堂——黄家大院。遥遥的望见那一组高低错落的马头墙翘首耸立,鳞次栉比的排列,在周围现代建筑的映衬下尤为显眼。

迈进大门,呈现的是一个宽大的院子……

  正对大门的大堂横匾,据说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处州遭遇旱灾,粮食歉收,哀鸿遍野。时署严州府学训导的黄绍桂自愿出谷1600石赈济灾民。处州知府赵亮熙即赠以“泽周仁粟”金匾,褒奖其义举。

  “集成堂”又名“百寿厅”,这是因为厅内雕刻均围绕“寿”字主题,牛腿和雀替上共雕有208个篆体“寿”字,或象形,或指事,或会意,每个“寿”字各臻其妙,绝无雷同。

  厅中所有牛腿、雀替上雕有龙、凤、鱼、狮、猴、麒麟、松鹤、蝙蝠、喜鹊登梅、凤戏牡丹、五子登科、岁寒三友等图案,并用松竹、牡丹、祥云、卷草、波浪搭配衬托,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可以看出,“百寿厅”的木雕装饰,不仅体现了黄宅主人盼望子孙能够金榜题名,更是教诲后代做人应向松、竹、梅一样高风亮节,以求流芳百世。

  前院集成堂,是黄绍桂的儿子、爱国志士黄炎建的。黄炎结识孙中山、廖仲恺等志士,不仅宣誓加入兴中会,还向兴中会捐助2000元大洋。然而,作为省参议员的他回到丽水,在欢迎宴会上,一位官员突然用木棍挑下黄炎的帽子,指着头上盘的辫子呵斥他是假革命。处州军政分府督军不容分辩,宣布“十日后处决黄炎,若想活命,缴罚金10万”,并立即指挥手下将黄炎拘押入监。后来,黄炎的儿子求见孙中山,交了五万五千块大洋才获释放,才有了“一条辫子五万五”的典故。

  为了挽回面子,民国七年(1918),黄炎斥资五万五千块大洋,请来石仓木工名匠精心设计主体建筑,又聘请东阳木雕大师细雕室内装饰,历时三年方成。他将此宅命名为“集成堂”,意为“凡事必须集才智和劳作而大成”。大宅门额上“晴岚积翠”四个大字为其手书。
过了几年,黄炎六十大寿,时任大总统的黎元洪还赠送了“花甲同周”的牌匾。

因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某一段期间,院内的木头图案雕刻、家祠、家庙、花园、菜园、粮仓、池塘、马厩等附属物遭到破坏,厅堂内的古玩、字画、家俱与物件也被横扫一空,但黄家大院的气势与架构还在。残留下的斑驳伤痕,仿佛遣责那个荒唐的时代,但愿悲剧不会重演。

延庆寺塔位于松阳县城西塔寺下村。据《松阳县志》记载,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行达禅师奉旨西行,到中印度,得《大经论》八部舍利四十九粒以归。受到朝廷嘉赐,为此发愿建塔,以藏舍利。于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动工,到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建成。

延庆寺塔初名“云龙”,因塔址在云龙山下延庆寺前,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改称延庆塔。延庆寺塔坐西朝东,楼阁式砖木结构,总高38.32米,六面七级,副阶重檐,平座腰檐,中空可登顶。据考究,延庆寺塔从塔身构造到木构出檐都没有发现后人修缮的痕迹,是江南诸塔中保存最完整的北宋原物。

  延庆寺塔经历了一千余年的风雨,塔身出现倾斜,上世纪90年代初重修塔的木构部分,延庆寺塔塔身现已倾斜2°12″,偏心距一米多。

  塔身上年代久远,却仍未腐朽的木头……

  一层塔四周的供罗汉石刻,其中这尊睡罗汉,憨态可居,仿佛刚刚睡醒伸腰……

  在塔身二楼远眺……

在塔上看进来时的大门和路道……

  发愿建塔并完成宏愿的行达禅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