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叔微藏史】|高原最早的青稞:来自西亚的大麦!
看文字眼睛累,那就来听呗~
青稞到底属于什么农作物?
麦类作物分四大类:小麦、大麦、燕麦和黑麦。
大麦:野大麦和栽培大麦。
栽培大麦:带皮大麦、裸粒大麦。
而裸粒大麦就是青藏高原上的重要农作物、藏民族的重要主食——青稞。
由神话故事引出的问题
先给大家讲一个藏族有关青稞的神话故事:
从前,一位聪明、勇敢、善良的王子,他叫阿初。
为了让人们吃上粮食,在山神的帮助下,他选择了去往恐怖的蛇王那里盗取青稞种子,然而不幸的是他被蛇王发现了,并被惩罚变成了一只狗,同时被施咒:只有这条狗获得一位姑娘的爱情时,才能恢复人形。
万幸的是,因为狗的忠诚和善良,还真的换得了一位姑娘的青睐和芳心。
阿初得以恢复人形,并且与姑娘一起辛勤劳动,用青稞种子播种和耕耘,吃上了香喷喷的糌粑,喝上了醇香的青稞美酒。
后来,人们在每年的青稞丰收时节,品尝新磨成的糌粑时,总会先捏一小团给狗吃,以感激狗给人们带来青稞。
这个神话故事,在歌颂青稞引种者的勇敢,同时也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经常让驯化的狗参与狩猎,东奔西跑的狗的身上沾满了植物的种子,撒落在人们驻地的附近,从而被人们发现的过程。
当然,青稞的真正起源,还是要根据科学的考古和历史研究来下结论。
那么问题来了,青稞最早是在何时出现在西藏?又是从哪里传入的呢?
青稞丰收喽~|绘画 才吉大人
考古发现西藏最早的青稞和西亚最早的大麦
1991年9月,西藏文管会文物普查队在山南市贡嘎县昌果沟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就是昌果沟遗址。
昌果沟遗址首次被发现之后的第三年,1994年7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藏自治区文管会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在昌果沟遗址发现了农作物种子碳化颗粒,其中青稞碳粒是最主要的发现。
昌果沟是西藏全境首次发现青稞碳化颗粒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也是迄今为止在西藏发现的最早的青稞碳粒。
经研究发现:这里的青稞属于栽培大麦,并且这种大麦,极有可能是克什米尔地区经西藏西部传入的。
科学家们还认为:西藏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青稞和麦类的大量种植起源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带,更是西藏史前农业的重要历史见证之一。
昌果沟遗址在时间上:距今约3500年。
让我们再把目光移到远在地中海东岸的以色列和叙利亚交界的提比利亚湖,1989年,在这里发现了一处叫做奥哈罗(Ohalo)的史前遗址。
10年后的1999年,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大量植物遗存,经鉴定,其中大部分是就是大麦,并确认是当时人们的主要粮食。
世界最早大麦栽培证据在这里被发现。
这种大麦,在西亚经过几千年的驯化,而有了世界最早的栽培大麦,并逐渐向东传播进入东亚地区。
奥哈罗(Ohalo)的史前遗址在时间上,距今约23000年。
麦类作物起源和传播|制图 达叔
东西方农业文明的交汇: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西藏
在昌果沟遗址,还发现了小麦和粟,其中粟是我国黄河中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中最普遍的栽培作物。
而麦作农业,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经东亚从克什米尔地区向东传入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
综合来讲:昌果沟遗址中的西藏史前农业显示出,东来的粟作农业和西来的麦作农业,发生交汇的地点就是雅鲁藏布江的中下游地带,即西藏中部的腹心地区,发生交汇的时间则是新石器时代晚期。
青稞:谷类作物中的佳品
青稞这种农作物,从《旧唐书·吐蕃传》到清乾隆时期的《西藏记》,历来的各种文献均有记载,并置入高原首当其冲的作物品类中。
青稞与藏民族的生活融合了千年,咱们熟知的香喷喷的糌粑和醇香的青稞酒,都离不开它。
最后,我想鼓励大家多吃青稞,它不但营养丰富,而且非常符合“三高两低”( 高蛋白、高可溶性膳食纤维、高维生素和低脂肪、低糖)的饮食结构,是谷类作物中的佳品。
最重要的是:青稞中含有的β-葡聚糖、多酚类物质、黄酮类物质和麦绿素等对人体有益的功效成分,具有比较明显的降胆固醇、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及对胃肠道的调节等功能,近年来青稞的保健功能已经成为国内外科学界的研究热点。
所以,青稞,吃起来!
——小话·𝘛𝘪𝘣𝘦𝘵 |达叔微藏史
参考资料:
《西藏昌果沟遗址新石器时代农作物遗存的发现、鉴定与研究》|傅大雄
《大麦的起源和分类系统研究进展》|徐廷文
《西藏史前农业的历史见证》|霍巍
《裸粒大麦——青稞的起源之说》|增饶强
《西藏通史·早期篇》|张云 石硕 主编
文字/制图/音频 |达叔
动漫绘制|才吉大人
合作微信号:
lanyue-dawa
小话|不失敬畏和尊重
欢迎您关注【小话 TIBET】
尊重原创和知识产权
转载以及相关商业请谨慎
联系方式:17708919564。
点击文顶“小话TIBET”,订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