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无名无分的老婆,养育了六个国家栋梁,晚年死于草棚里
俗话说,一个伟大的男人背后,必将会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生于清朝末年的梁启超也是这样。
他是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我们都知道他和老师康有为,还有一帮文人志士们,一直在致力于通过“变祖宗之法”来拯救腐朽落后的清王朝,大家可能也会想到这个问题:“梁启超这么厉害,一定少不了妻子李蕙仙这样的贤内助的辅佐吧?”
王桂荃
世人皆知梁启超的妻子是李蕙仙,但是大多数却并不知道,梁启超背后有一个替他养育六个孩子的无名无分的妾室,一直在默默支持和鼓励着他。
那个妾室就是王桂荃,王桂荃其实原名叫王来喜,她没有嫁给梁启超之前,一直都叫王来喜。
王来喜其实是梁启超的妻子李蕙仙的陪嫁丫鬟,她跟随李蕙仙来到梁家,在那时,她便是聪明勤快,踏实肯干的,掌管着梁家上下的财政大权,每一笔账,每一笔开销都被她记得清清楚楚,整个梁家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有什么事情让她去办也都是办的明明白白的,深受梁启超夫妇的信任,同时也深得梁启超的喜欢。
在梁启超的妻子李蕙仙为他诞下第一个儿子梁思成,但是李蕙仙本就身体不好,生育之后,身体是更加虚弱了,梁启超不禁担心了起来,他看着儿子稚嫩的小脸,好像若有所思。
梁启超的妾室
在那时的社会,传宗接代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饶是新派人物梁启超也不例外。既然是为了更好地为梁家传宗接代,妻子李蕙仙也不好反驳。梁启超在和妻子李蕙仙合计之后,最终决定纳李蕙仙的陪嫁丫鬟王来喜为妾室,梁启超嫌弃王来喜这个名字俗气,便给她起了另外一个名字“王桂荃”,王来喜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也乐得接受。
王桂荃从小的生活经历让她即使知道嫁给梁启超是为了延续香火,传宗接代,也毫无怨言,再也不敢奢望其他。
梁启超虽然娶了王桂荃为妾,但是他早在之前就和谭嗣同创办了“一夫一妻世界会”,他是一夫一妻制度的坚决拥护者,更不能自食其言,为了不破坏自己拥护的一夫一妻制度,梁启超很少把王桂荃提到台面上来说,甚至在私下和家书中,也总是称呼她为“王姑娘”,“王姨”。
不但这样,梁启超还让梁家的孩子们也都一律称呼她为王姨,虽然王桂荃自始至终都没什么身份地位可言,但即使这样,她依旧毫无怨言。
王桂荃任劳任怨,她也为梁家的每个孩子倾注了很多心血,她先后为梁启超生下七个孩子,王桂荃对李蕙仙所生的三个孩子和自己所生的七个孩子都一视同仁。
根据李蕙仙的大儿子梁思成回忆,在他小的时候,有一次因为考试一塌糊涂,被李蕙仙拿着栓了铁丝的鸡毛掸子抽他,王桂荃于心不忍,就把梁思成搂在怀里,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对梁思成的惩罚,这件事情一直被梁思成满怀感激地记在心里。
一直到很多年以后,长大成人了的梁思成想起这件事,也还会饱含深情地说:“娘是一个头脑清醒、有见地、有才能,既富于感情又十分理智的善良的人。”
全家逃难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不得不拖家带口出国避难,梁家在海外避难期间,王桂荃很快就学会了说一口流利的日语,因为掌握了当地的语言,王桂荃不仅挑起了照顾一家人生活的重担,还承担了传递各种信息的任务。
极大地为梁启超在日本的活动提供了便利,处在不同的国家,不同于之前的生活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开阔了王桂荃的眼界,为她在以后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中,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影响。
1924年,李蕙仙因为乳腺癌撒手人寰,只留下了自己尚未成年的几个孩子,这让王桂荃下定决心更加尽心尽力地照顾孩子们。
有一年,李蕙仙生的孩子染上了白喉这种病,王桂荃一直守护在医院里,没日没夜地照顾在左右,孩子在她的悉心照料下,终于逐渐好转了起来。而不幸的是,这时候她自己的亲生女儿也染上了白癜风,濒临死亡,她分身乏术,自己的女儿终因护理不周而夭折。她伤心欲绝,却只能偷偷地躲在卫生间里边洗衣服边痛哭流涕。
命运总是爱捉弄人,在李蕙仙离世五年后的一个寒冬,梁启超也撒手人寰,只留下了王桂荃和年纪尚小的九个孩子。
其实梁家早在日本东京避难时就是靠梁启超写东西来赚取微薄的收入,梁启超走了,这时候的梁家更是陷入前所未有的困难境地中。就算命运对她是这样的残忍,但是她却并没有妥协,用自己单薄的身躯给自己和九个孩子撑起了一片天。
也许是在日本避难时的生活经历,尽管生活举步维艰,但她还是千方百计想尽办法让孩子们读书,有时候孩子们不理解她的做法,她也不生气,只是用很多来源于生活中的朴素的话来教育他们。
事实证明,王桂荃的教育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孩子们都非常发自内心地深爱着她,甚至不顾梁启超的忌讳,发自内心地称呼她为“娘”。
她给梁启超生下子女8人,虽然后来长大成人的只有6人,但是每个都是国家栋梁,他们分别是考古学家梁思永、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梁思忠、社会活动家梁思懿、经济学家梁思达、新四军战士梁思宁、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
尽管她培养出了这么多的国家栋梁,但是,在中国知识分子人人自危,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一群自告奋勇之人替天行道的那段时期,作为“保皇派”梁启超的家人,她被抄家,被狠狠地批斗,甚至是被迫和孩子们分离,被遣送到乡下老家。
平日里踏实勤劳能干的王桂荃,只能在一个破败的小屋子里度过她的晚年,无人问津的她也许会在这间破败的屋子里回忆起自己的过去,想起自己的孩子们,也或许是什么都不做,只呆呆地坐着,坐着...但无论如何她都是孤独的,她孤零零地在这座阴暗破败的小房子里走完自己82年的人生。
没有人知道她的离去,在死后的第三天,她的尸体才被乡亲们发现,又迫于她“保皇派家属”的身份,乡亲们只能偷偷地把她用草席裹住,草草地埋在山坡上。
本以为她能就此安身,但是不幸的是,这山坡终被征作他用,夷为平地。而王桂荃,也就随着夷为平地的山坡而消逝,多年后,她抚育成才的孩子们来寻她,却又无迹可寻,只能对着夷平的山坡处,想象着长眠于此的母亲...
再后来,梁启超和妻子李蕙仙的合墓旁,多了一块石碑,碑上刻着的是王桂荃,碑后种着一棵白皮松,它就像王桂荃一样挺立,立在梁家,立在人们的记忆里。
我们很难知道王桂荃对梁启超是怎样一种感情,是爱吗?好像只有爱才有这么伟大的力量,让一个女人甘愿为此付出一生,但王桂荃没感受过“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凄美爱情,也没有和梁启超花前月下地浪漫过,甚至一个被人承认的身份对她来说都是奢求,她的一生中,却满心满眼只都有梁家,梁启超有这样默默支持他的女人,何其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