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式心理治疗讲稿丨元素组成系统
这节课,我们进入一个相对偏理论的探讨。
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我们要研究系统的哪些特点。我计划用2个课时的时间,跟大家介绍系统几个方面的重要特性。多了解一些系统的特点,才会理解系统式心理治疗常用的视角。
第一个特性,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的元素组成的。
这里的关键词叫做「相互作用」。不是说只要我们把一堆元素堆在那里,就说它们是一个系统。它们相互之间还需要做一点什么。一个元素可以影响另一个元素,这些影响按某种方式形成一个整体的时候,这些元素才会形成一个系统。
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有一个专用名词,叫做「功能」。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一个科幻小说,叫《三体》。那个小说里刘慈欣有一个设想,他把百万千万的人聚集到一起,组成一个大型的人体计算机。这个计算机进行复杂的运算,但每个人的任务都不复杂。只要拿一把黑色小旗,一把白色小旗,然后盯着另外两个人的旗子颜色,这就是你的输入信号。只要他们两个人的旗子有变化,你就按照一个简单的逻辑,判断自己要举黑旗还是举白旗,这就是一个输出信号。输出之后,别人再根据你的信号做出反应。就这么简单,但所有人的操作连到一起,就可以完成非常复杂的运算,甚至涌现出某种高级智能。
我们知道这其实就是计算机的雏形。每个计算机元件都放在集成电路里面,小到我们根本看不见,但每个元件本质上都在做同样的运算。我们的神经元细胞也在做类似的事,神经元接收信号,执行简单的运算,再传递一个信号,上百亿个神经元整合到一起,就组成了一个神经系统。这个系统就涌现出了智能,涌现出我们的思维、感知、运算、逻辑、决策。这些高级能力,是由单个元素的非常简单的操作叠加组成的。
大家理解这个过程吗?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但元素本身并不复杂。元素只执行简单的功能,一个元素变化带动另一个元素,就够了。
在系统式心理治疗里,人就是元素。我们不用把人看得很复杂,他就两三种反应,要么这样,要么那样,但把这些反应串在一起就很复杂。
通过元素的相互功能,把它们串在一起,就形成我们前面说的,可以自发维持稳定的系统。我们举过例子,说天边如果飞过一群鸟,有一只鸟掉队了,被猎人拿枪打下来了,很快这个系统就会自动补上缺口。怎么做到的?很简单,每只鸟都会根据前后左右同伴的方位,调整自己的动态。一只鸟只要盯着另外几只鸟的位置,然后调整自己,就这么简单一个功能。每只鸟都知道自己接下来怎么飞。它不需要全局观念,只要执行一个局部的简单操作。但从全局来看,就组成了一个规律的整齐的网络,还有自我修复能力。
这就告诉我们,光有元素不够,元素必须相互作用起来。我们把人排成一个队形,给每个人固定一个坐标,按照国际象棋那样编码,你站在A5,他站在B8,但是你们之间不会相互影响。看起来当然也是整整齐齐的,可是这样的系统很脆弱。假如有一个人请假缺席了,他的位置上就永远有一个缺口。他来或者不来,别人的状态都不会变。这就不是一个有生命力的系统。系统并不是把一堆元素简单叠加在一起就行了。
有生命力的系统内部,是一刻不停互相作用的。
有人可能想问:李老师,不对啊?上节课才讲过系统是稳定的,但如果组成系统的元素一直这样互相作用,你一变,我就变;我一变,他又变,一千个一万个元素变过来变过去,那系统岂不就乱了吗?怎么还可以长时间保持稳定呢?
好玩就在这里:虽然元素之间变来变去,但系统整体上又是稳定的。就像我们人体的细胞一直都在新陈代谢,新的细胞不断被分裂出来,老的细胞不断死去,但我们整个人看上去并没有变化。不会长着长着就变成另外一个样子了。它有一套精巧的设计,遵循着一个特定的结构在内部互相作用,而作用的结果又会保持结构的稳定不变。就像前面说的恒温动物,有一组元素就围绕着某个设定温度,进行相互作用。实际温度高了,启动一个降温的过程,低了,又启动一个升温的过程。升一升降一降,体温始终是稳定的。
你可能又会想:这也太精巧了吧,谁那么聪明,设计出来了这么精巧的一套机制?
这个问题,古今中外有很多的哲学家都感到奥妙无穷,比如说有一个德国的哲学家就问:为什么每只猫的皮肤,都恰好可以在两只眼睛的位置那里,留出两个窟窿呢?这事你仔细想,越想越神奇。这是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生物学可以帮我们理解这个发育的过程:DNA是怎么组成特定的蛋白质,蛋白质又怎么形成细胞,然后一步一步形成器官和组织,而这些组织又是怎么通过一条相互作用的链路维持自身的形状……过程虽然复杂,但我们是可以解释清楚的。我们唯一不好解释的,就是「刚好」:为什么刚好是这样呢?这是怎么严丝合缝设计出来的结构?
你这样想,是因为我们有一个迷思。我们老觉得,这玩意是被什么力量搞出来的,背后有某个设计师,有某种更高级的目的或者说是意义的存在。但有一个非常伟大的思想,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就是进化论。进化论破除了「设计师」的迷思,它提出了另一种解释方式,解释一切复杂的机制。那就是自然选择。
要理解这一点,你要把思路换一下,去看那些没有形成系统的元素。它们也在互相作用,作用来作用去,可能就散了,垮了,那我们就看不到。只有特定的一部分元素,在互相作用的过程中稳定下来,才会被我们看到它作为一个不变的结构,是怎么维持住元素互相作用的,互相作用的结果又进一步维持了这个结构。你不用好奇它为什么精巧,因为不精巧的,你都看不到。
这就是稳定者生存的道理。不稳定的情况时不时也会有,但只有稳定的系统才能被看到。
所以不要随随便便地觉得什么都是系统。一个稳态系统是元素组织的一种特例,它很稀罕的。只不过我们去看,只能看得到这样的特例。
这就好像我们做心理治疗的时候,碰到的大多数问题都是不好治的问题,为什么?好治的问题也有很多,但是好治的问题根本轮不到你去治,当事人自己就解决了(笑)。他既然最后来找你,一定是因为问题很特殊,落入了某种稳定的结构,是生活中的常规方法不足以消解的。
这也是为什么系统论的思想可能会有助于理解这些问题。问题背后的机制可以千变万化,但它们的共同特点,首先是稳定。既然它有这个特点,我们就可以用系统论的原理去研究。
元素之间形成稳定的结构和功能,是一个循环决定的关系。循环是我们后面课程的一个关键词,什么是循环?意思就是自己维持自己。不用去外面找别的解释,它的存在就可以解释自己的存在。它怎么形成这样一个稳定结构的?是元素之间相互作用才形成的。元素之间为什么会按照这种方式相互作用呢?因为它们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结构里。鸡生蛋蛋生鸡。这个逻辑一开始理解起来会有一点怪,它不符合我们线性的思维习惯,但这是我们学习系统论必须克服的一关。
关于这一点,我再多说两句。
传统的思路里,我们喜欢探寻线性的因果关系,线性因果就是,原因一定是发生在结果之前,而且是单向决定的。那么你面对一个现象,它是怎么回事?你就可以往回找,之前发生了什么?你总是可以找一个最初的理由:这东西哪里来的?有个源头。就说一个心理问题吧,人怎么会有心理问题呢?肯定是有人做错了什么,有意也好,无心也好,犯了错才会搞出问题来嘛,你总不能无中生有弄出一个问题来吧。——但是不好意思,按照系统的观点,真的可能是无中生有。哪里来的不重要,反正它有办法维持下来。
哲学家休谟说过,说其实因果不存在于自然界,它更多是一种心理的需求。是我们需要为一个事物的存在找到终极解释。可是你想,有什么好解释的呢?存在本身就已经在解释存在了。
大家好好领会一下这个哲学。
不知道你们什么感觉,我有时想到这个事,会觉得有种无力感。太难了,它真的是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由前面和后面的环节锁死了。锁得莫名其妙,毫无原因就这样了。我们要帮人解决问题,还是希望给问题找一个明确的原因。
出于这种心理需求,我们在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走过一段弯路。比如我们试图去解释一个人为什么会有某种情绪或者行为表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边,我们都主张说,这应该追溯到他在三岁之前经历的一些变量。我们叫做早期决定论,说你在三岁之前有没有一个很好的依恋关系?你饿的时候妈妈有没有及时喂奶?或者你是不是曾经受到过某些早期的创伤?这东西不好证明,当然也没法证伪。然后还有更早期的决定因素,就是在基因层面上已经注定了很多事情,你的很多事情都是遗传决定的,那就是更先天的原因。它会影响到你之后很多心理生活方面的品质:你的情绪稳定,你的个性特点,你跟别人交往的时候采取哪种策略……这一切都来自于你的早期。
这种解释的风格其实并不新鲜,它并不是说有了原生家庭或者什么理论之后才提出来的。其实中国的古话里面早就有了,我们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本质就是一个线性因果的逻辑。
这样看问题,是不是舒服一点?是,它符合我们心里要给事物找到一个起源的需求。但是它有一个代价:我们对已经发生的事物是无能为力的。按这个逻辑推下去,请问你早期有一个什么样的成长环境,这件事又由谁决定呢?是由你的爸爸妈妈,在他们小时候有没有被好好对待决定的。所以得往上捯一辈,捯到爷爷奶奶那里(笑)。他们可能都不在人世了,但他们也有错。他们在爸爸妈妈小时候没有很好地养过爸爸妈妈,所以爸爸妈妈就没有很好地养你……很不幸,一切都报应到你的身上。可是继续这么捯下去,祖祖辈辈是无穷尽的你要追溯到哪一辈为止呢?
你可以一直往上面捯,有什么意义?你是想改变过去发生的事情吗?所以做线性因果的探讨,去找那个最初的理由,看上去很解气,但提供不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很多人来讲,很多非心理学专业工作者,更多是出于一种情感层面的需要。就是如果我能为现在的事情找到一个原因的话,我会感觉释然一些。即便我不能坐时光机倒流回去,改变当初的起因,起码我知道现在这个状况是有一个早期原因的,我的感觉好一点。
而系统式的思路,我们接下来这8天要讲的,系统的思路在这一点上,恐怕不会让各位感觉那么的愉快。很多时候我会说这没有原因。原因在哪里呢?原因在结果里,鸡生蛋蛋生鸡,我不知道最初是哪一颗蛋,或者哪一只鸡孕育了今天这一切,只会告诉你,这就是一个自我组织自我维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你的每一次的行为都有可能是别的行为的结果,同时也可以是别的行为的原因。你被人影响,也影响别人。你就构成了稳态系统中的一个传导环节,一个元素。
不要想那么多,你就是一个元素。
最简单的循环,明天就会讲到,一个二元循环。比如两个人,都声称自己是受害者,我现在这么做,是因为对方那么做了。我没得选。两个陷入内卷的学生,他们都在说:你以为我想卷吗?我不想!(笑)我之所以卷,是因为我们全班除了我之外的所有人都太卷了,如果我不跟着卷一下,就只能被淘汰了。你去问一问,差不多全班每个人都是这么说的(笑)。都声称我是那个受害者,我是那个果,其他人的卷才是因。
这就是一个二元循环。只要两个元素,两个元素相互作用,它就可以形成很稳定的结构。你想摆脱,轻易还摆脱不了。这个问题就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处在这样的系统里边,每个人都会说,我是没有办法凭自己从这一个循环里面跳出来的,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系统的一个形态。
那么我们就要习惯这种无力感。
由此要引申出另外一个话题,就是系统的视角是横向的,不会深入「内心」。当我们关心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只会去关心你作为一个个体,你在身边的人怎么做的时候,你会怎么做,你所在的环境他们是怎么影响你的。而不会去关注说你作为一个个体,你内部的思想,你的信念,你的无意识是怎么影响你。你作为一个元素本身不值得研究,我们更关注跟环境有关的那些变量,关注你和其他元素之间是怎么互动的。
记住,系统是要横着看的。
比如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叫屁股决定脑袋,它就是典型的用环境来解释一个人的行动,而不是用这个人的历史因素来解释他的行动。他之所以会这么想或者会这么做,不是因为他这个人有什么特点,只是因为他坐在了这个位置上,他在这个环境里。你在一个卷的环境,周围的人都在卷,他们就会往这个方向影响你。接下来你换到另一个环境,周围的人都及时行乐,你的想法也会发生180度的转变,所以我们不会说你这个人「骨子」里是卷,还是很佛系。无所谓你这个真实的人是怎么样的,怎么样都无所谓,反正你处在一个卷的环境,受到卷的影响,就算你不想卷,你都会多多少少表现出卷的行为。
你受到其他元素的影响,比个性的影响大。
另一句话叫做一个巴掌拍不响。就是我们也很少单独说某件事就是某个人自己的问题。不管好事坏事,我们倾向于认为那是多个人互相作用,维持下来的。我们很少把单个人当成问题。
但我们不能把这个说法推到极致,说一切都是环境决定的,那么单个的人就是纯粹的受害者,那又是另一种线性的因果思维了。有人把这样的思路放到家庭治疗里,说:没有有问题的孩子,只有有问题的父母。这还是在说前面的原生家庭理论。它是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的,所以这句话流传也很广。但是别忘了相互影响:孩子的问题是受到父母影响,但父母只是单方面地发起影响吗?父母自己的状态又受到哪些元素的作用呢?从这里出发,你要看到更多的变量:父母的婚姻关系、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受到的什么教育,做的什么职业……把箭头一个个连起来,都是互相影响的。甚至也许这个箭头还可以连回来,我们说父母的状态也会受到孩子的影响。父母看到孩子表现,气不打一处来,导致父母的问题变得更大。这有没有可能呢?太有可能了。
你看,关系很复杂,这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没有一个明确的原因,也没有罪魁祸首,这时候你可能会有无从下手之感,因为不再有一条简单的,可控的路线了。没关系,我们先来熟悉一下这种无力的感觉。习惯之后就会很安心,这恰恰说明,我们触碰到了某种真实的困难。
这是我要讲的研究系统的第一个思路,研究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在这里先停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