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心理学之829:如何轻松克服生活中的自卑感,从容应对人生考验。/儿童孤独症

             有效评估和预后
孤独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与发现疾病苗头早晚、疾病严重程度、早期言语发育情况、认知功能,是否伴有其他疾病、是否用药和是否训练等多种因素有关。
孤独症的实质损害,是认知障碍,表现为早期的分享性注意和扮演行为上。
分享性注意是与他人共同分享,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当孤独症患儿面对一种物品时,不是与他人分享兴趣,而是要得到它。不会进行扮演性游戏,则是早期表现之一。
如果能发现早期症状,早诊断,早干预和早教育,则会对预后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孤独症患儿,没有独立交往的能力,不会根据环境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来适应环境,这种障碍随着年龄增大,显得更为突出。
伴有严重智力低下者,无任何言语功能,无法克制或难以治疗的尖叫、自伤等行为持续存在,直接威胁着生存,给教育和干预带来障碍。
早期或在确诊为孤独症之前,已有较好的语言或言语功能者,预后较好。尽管疾病本身使它们发展言语的潜能受到限制,但他毕竟是具有这种潜能或基础,使用规范化的语言训练,效果比言语功能差的病人效果好。
高功能水平孤独症预后较好,但活动范围和内容有限,不会做出建设性的决策或提出建设性意见。
伴有其他疾病者,如严重先心病,癫痫、肝肾损害、结节性硬化、听力受损和特殊生活技能问题者,预后较差。
                
                    今日精选案例分析
全球确诊病例累计14060万余例,死亡
300.8万余例。境外输入5488例。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适当的自卑能够激励人们的斗志,产生自我超越和超越他人的动力。
过度的自卑感则是一种负性情绪,总是感觉已不如人,为人处世过于小心谨慎,对个体的工作生活和婚恋家庭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只有克服过于自卑的心理,树立强烈的自信心,才能从容应对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予以妥善解决。
在人际交往中,要尽量少用模糊语言和下意识动作,如差不多、好像是,摸额头,捏鼻子、抖腿晃身等,这样容易给对方带来不安,使对方产生不信任感。
说话办事等人际互动中,要避免空洞的说教,擅于用详实的数据来说明问题,解决问题,使人感到科学可信。
可适当借助权威的力量,如名人和官方媒体等,使自己的论点更有说服力,可增强自己的底气和信心,提高可信度。
与人交往时,要对自己谈论的内容充满自信。适当的配合肢体语言,用适当的音高、音调加以表达。用肯定的方式,把问题讲清楚,说明白。
注意控制讲话的语速,要快慢适度,适当提高音量,慢慢说出自己的看法,让对方能够听懂和理解,进而容易接受自己的观点。
注意调整说话的节奏,关键时可适当的停顿和沉默,给双方以思考的时间和余地,则更容易使双方达成共识。
在强调自己的优势和优点的同时,将自己的劣势和不足,用积极正面的态度坦诚相告,可增强亲和力。
说话办事要有逻辑性和连贯性,要认真倾听和准确理解对方的思路和兴趣,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清晰地传达给对方,从而产生共鸣。
要多肯定对方,尽量不要否定和拒绝对方,则容易使双方达到共情理解,促成合作。
注意不要直接反驳别人的观点,以免对方产生抗拒心理,导致会谈无法继续下去。
谈话要简明扼要,应尽快切入正题,以免对方失去耐心和兴趣。因为人们都很忙,并不适合长时间的闲聊。
说话不啰嗦,不说废话,不拖泥带水,给人以干脆利索的感觉。说话要注意前后一致,主题鲜明,以免自相矛盾,引发对方不适的感觉。
克服自卑感,不仅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而且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人际交往技巧。
同时要注意仪表服饰的得体,说话时要注意挺胸直背,适当运用肢体语言,平视对方目光,注意力要集中等。
只要长期坚持这些注意事项,就会成功走出自卑,逐渐变得阳光自信,大方得体,从容应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首席心理专家,北大医学部在职研究生,高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心理治疗师,资深主治医师,长期从事医学病理心理学专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