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老鼠娶亲日”的宜与忌

闽台的《新年行事歌》版本众多。有些版本中,将正月初三设计成老鼠娶亲日。如:

安海、同安:初一求,初二求,初三老鼠娶新娘……

安溪湖头:初一涨,初二涨,初三老鼠娶新娘……

台湾:初一场,初二场,初三老鼠娶新娘……

初三俗称“赤狗日”,“赤狗”是躁怒之神,遇之不吉。方言中“赤”,又与“贫穷”相关。因此这一天不外出,也不请客。民俗相信要是破了禁,一辈子就会赤贫。这一天也是“老鼠娶新娘”的日子,当晚一家老少早早熄灯入睡,睡前还要在家中的每一角落撒上盐、米,称为“老鼠分钱”。

台湾民俗将初三日定为“老鼠结婚日”,这一天宜早睡,忌点灯。传说是这样的:

是日俗传为老鼠嫁娶之日,由于鼠辈横行,为害农家谷仓器物甚巨,被列入不受欢迎之列。旣然俗传是日晚上嫁娶,则有大有繁殖的可能。鼠类的繁殖,对农家的危害更烈,因而人们在这一天晚上率多提早就寝,不点油灯,以免老鼠趁着灯火,赶来己家举办嫁娶。俗信,人们若在此日点灯,这年家中会多老鼠。(林明峪《台湾民间禁忌》)

“老鼠娶新娘”并不是闽台的专利,这一传说到处都有。清代江苏的钱泳讲过“鼠食仙草”的故事:

九里桥华姓人家有座楼房,关闭很久了。除夕之夜,忽然听到楼上有锣鼓奏乐之声传出,很是奇怪。华家人从墙缝中偷窥,只见有数百个小人,身高都不满一尺。像在娶亲一般,前面有迎宾队开路,各类嫁妆俱全。旁边有看客说:“明天的婚礼,会更热闹。”华家人不信。到了第二天夜里,又亲自前去观看。又听见鼓乐大作,灯火辉煌,照彻全楼。有数十个人拥着一架彩轿,而新人在轿中哭泣,发出呜呜的声音。后面有老人坐着兜轿,悄悄哭泣着送行。女侍如云,都穿墙而走,华家主人见了大惊恐。此后每个晚上都在墙缝中探视。不到半个月,就听见呱呱之声,婴孩出生了。又过了几天,生下的小孩开始上学了。孩子的老师身长嘴尖,白须飘飘。以前那个坐在兜轿的老人,手牵着小孩前来行拜师礼,塾师则传授给学生《中庸章句》。其状态清清楚楚的,和人间的无异。

后来的故事,就是小人们被江西张真人所破,竟是一大群的老鼠罢了。钱氏最后说,“现在城里的风俗,正月初一的晚上,人们都早早就寝也不点灯,忽悠小孩说听老鼠娶亲”。

闽南初三的“老鼠娶新娘”,估计也一样是忽悠小孩的把戏,让他们从过年的喧嚣沉静下来。不然,老鼠娶亲何必让你人类规定时日。

厦门海沧童谣《老鼠官》也讲老鼠娶亲,就不讲求什么时间了:

老鼠官,抽面线。

娘点灯,恁(你们)来看。

看阮新娘高或低。

攑香拜娘爸,娘爸无穿裤。

举香拜兄嫂,兄嫂无穿裙。

举香拜龙船,龙船浮浮飞。

举香拜茶煨(锅),茶煨呛呛滚。

肉煮笋,煮乎(给)虾郞(什么人)吃?

煮乎嫂仔吃,吃密代(干什么)?

吃密生子做月内(坐月子)。

【资料附录】

鼠食仙草(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六·精怪)

吾乡九里桥华氏家有楼,扃钥已久。除夕之夜,忽闻楼上有鼓吹声,异之,家人于墙隙中偷窥,有小人数百,长不盈尺,若嫁娶状,傧礼前导,奁具俱备。旁有观者曰:“明日嘉礼,当更盛也。”主人颇不信。至次日夜,乃亲视之,听鼓吹复作,花光镫彩,照耀满楼。有数十人拥一鸾舆,而新人在舆中哭,作呜呜声。后有老人坐兜轿,掩涕而送之。女从如云,俱出壁间去,主人大骇。自是每夜于隙间探之。不半月,闻呱呱声,生子矣。又数日,所生子就塾矣。其师纤长乌喙,白须飘然。向坐兜轿老人,手携童子出拜,师授以《中庸章句》,历历如人间。里中有闻之者,疑信参半。一日有道人过其门,曰:“君家有妖气,当为驱除之,但须以牺牲谷食酬神,始能去也。”主人强诺之。道人仗剑作法,嘘气成烟,旋绕空际,即有金甲朱冠者现前,领道人指示梁柱而退。少顷,空中掷小人数十,道人飞剑叱之,须臾皆死。盛以竹筐,几盈石许。道人曰:“我远来不敢言劳,惟惊扰诸神,酬之宜速也。”言讫而去。主人自念曰:“除妖,正也;因妖而索食,是亦妖也。”遂不酬神。忽闻梁间疾呼曰:“汝辈强项若此,吾为施神术而求一饱不可得,吾曹日繁,将奈我何?”乃知所谓道人者,即掩涕送女之老人;金甲神者,亦即乌喙白须之蒙师也;而竹筐所盛之小人一石许,亦无有矣。因此,穿堂穴壁,啮橐衔秽,箱无完衣,遗矢淋漓,作闹无虚日。主人不得已,急往江西诉张真人,真人祷之坛,乃曰:“此群鼠误食仙草,变幻为祟也。”乃书符数纸。主人归,悬诸楼上,复以小符,用桃木针针其穴,遂寂然。越数日,秽气大作,启楼视之,见腐鼠千余头,中有二白毛长尺许者,似即向之作法者也。此前明万历末年事。按今邑中风俗,岁朝之夜,皆早卧不上灯,诳小儿曰“听老鼠做亲”,即以此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