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概念解读之十四:孔子占卦的准确率有多高?

殷商、春秋战国时代占卦很流行,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很多占卦的记录。儒家思想创始人的孔子对《易经》开始并不感兴趣,直到有一天,他为自己筮卦,得了火山旅卦,请商瞿氏解卦,商瞿氏说:你的学说很伟大,但是你不可能得到权势地位去推广。孔子哭着说:生不逢时,天命呀。

《乾凿度》云:孔子生不知《易》本,偶筮其命,得旅卦。请益于商瞿氏,曰:“子有圣知而无位。”孔子泣曰;“凤鸟不来,河无图至,天之命也。”。

自此孔子潜心《易经》,行则在囊,坐则在席,手不释卷,反复研究,穿竹简的绳子都断了很多次。《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晩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三”不是实数,意思很多次。随后,孔子作了《十翼》,也就是十篇读书笔记,解读《易经》。这十篇读书笔记成了儒家思想的源头,《易经》也成了读书人的必考课目。

有一次,子赣问孔子:先生相信卜筮吗?孔子说:我卜筮一百次,能正确七十次,即使周梁山的占筮,也不过如此吧。周梁山可能是当时的预测大师吧,孔子自以为与其不相上下。孔子接着说:我学《易》是为钻研其中的德义,君子按仁义道德行事,道之所往,自然吉福,卜筮之事自然不重要。

帛书《易传·要》这样记载:子赣曰:夫子亦信其筮乎?子曰:吾百占而七十当,唯周梁山之占也,亦必从其多者而已矣。子曰: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乎德,有仁守者而义行之耳。史巫之筮,乡之未也,始之而非也。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吾求其德而已,吾与史筮同涂而殊归也。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义焉求吉,故卜筮而稀也。祝巫卜筮其后乎?

百分之七十的正确率,那是相当的高,现在用卫星、大数据预测天气也只能达到这个准确率。比起现在的所谓大师,动辄百分之百的正确率,那是谦虚多了。

不过孔子算卦用的是《易经》,后世按年月日时排八字,内核是金水木火土五行理论,用了《易经》的壳,不是一套系统。

(0)

相关推荐

  • 《周易》就是占卦算命

    <周易>是一本什么书?古今易学学者专家大师们,有说是卜筮书,有说是哲学书,有说是历史书,有说是科学书,还有说是无所不包的大百科全书. 各种观点,各执一端,各据其理,但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

  • 阴阳概念解读之十五:一文读懂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华文明之基.思想之根,儒家.道家.中医理论皆源于此,但一直迷雾重重,让很多人觉得深奥莫测,今天做最通俗解读,让您一文读懂. 阳,指太阳,放射热能:阴,指月亮,吸收热能,古时也称&quo ...

  • 阴阳概念解读之十二:解密,你的五行缺什么?

    命理者一般会说某人命里偏木.命里缺水之类的话,把人整的晕晕乎乎的,如果再说中一些个人的情况,求测者就剩下满脸崇拜了,今天解密一下这套理论的底蕴. 这套理论就是基于阴阳五行理论,耐住性子,先把阴阳五行理 ...

  • 阴阳概念解读之十:二月二龙抬头的星象秘密

    二月二,龙抬头,这个古老传统习俗,隐藏着星象秘密. 一切古老的神话和传统并不是横空出世的,都是古代智慧的传播和延续的方式,神话和传统里有历史,有科学. 清代毕沅在<夏小正考注>中指出,华夏 ...

  • 阴阳法进阶学习解读之十四当令直读与影响

    十神当令是极其重要的内容,当令的对年根本的规定,影响人的一生.当令直读内容意义重大. 数月前,我对该部分内容进行过相关解读,都传与了乾元无诀微信群的成员.现在回头看,那些解读还是浅. 现在,重新以完整 ...

  • 解读技能十四:以文化的眼光解读并处理文本

    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是课堂.当我们静下心来审视当前的语文课堂并进一步反思时,发现由于不少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因理解和实践操作中的偏差,造成语文本体的失落,以致出现了"非语文".&q ...

  • 《群星闪耀》之二十四“孔子”(下)/ 作者:石岗 /播读:静华(第1407期)

    本篇精彩: 孔子一生的最高理想,就是建立"大同世界",在"大同世界"里,天下的人,不仅仅爱自己的家人,也爱天下每一个人.老年人有人养,壮年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

  • 阴阳概念解读之十三:改运吗?

    (参考本头条,阴阳概念解读之十二:解密,你的五行缺什么?) 不惧坎坷,磨砺心志,那是圣人的追求,凡人俗命,趋吉避凶,希望生活顺畅一些,或立志于奋斗,或寻解于命理,也是常情.所谓流年不利,大抵是木命遇到 ...

  • 阴阳概念解读之九:《周易》是关于春夏秋冬四季能量运行模式的书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说:<周易>毫无逻辑,可能也说出了很多学<周易>之人的共同感受. 为了研学<周易>,我读了南怀谨的<易经系传别讲>.<老子他 ...

  • 阴阳概念解读之八:人啊!依骗不依劝

    一阴一阳谓之道,继之者善,成之者器.知者知之为知,仁者见之为仁,百姓日用而不知,圣人之道鲜矣. 不引几句经典,掉一下书袋,就会被认为没文化,水平低,文章少人看,说话无人信.非要弄几个专业名词,整些之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