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晚年不断向乾隆讨赏赐,被乾隆怒削爵位,多年后才知真高明

纵观张廷玉的一生,他做过非常多重要的职务,如果将清朝的官职换成现在的官职,那么他做过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人事部、组织部等众多部门的部长。而最为辉煌的时候,他甚至还当过国务院总理。

然而这些仅仅是他所担任过官职的关键词,此外他还是三朝元老,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等重量级的荣誉。按道理说,这样的一位位极人臣的人只要不犯错误,必定有一个不错的结局。然而不知道他是不是老糊涂了,他晚年时一改之前谦卑的态度,竟多次伸手向皇帝讨赏,最终惹怒皇帝而落得个削爵去官的下场。

不过在多年之后,阅历逐渐丰富的皇帝似乎明白了当年张廷玉做法的高明之处,最终追命这位老臣配享太庙的尊荣。不过许多人仍然不明白,张廷玉究竟高明在哪里。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平步青云

张廷玉,安徽人,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因为父亲是康熙年间的丞相,因此对张廷玉的教育非常严格。而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之下,张廷玉自幼饱读诗书,28岁就高中进士,成功步入仕途之路。

自己有真才实学,加上父亲的帮助,年纪轻轻的张廷玉平步青云,很快就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赏识。

然而不久之后,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爆发,张廷玉因为早早站队皇四子胤禛,最终迎来了人生的巅峰。

雍正从登基的那一刻起就对张廷玉是格外关照,给予他高官厚禄。不过张廷玉也确实是个人才,无论雍正将他放到哪里,他都能做出一番成绩。所以雍正干脆将其任命为首席军机大臣,帮助雍正处理各种繁杂的国家大事。

在雍正执政的13年里,张廷玉出谋划策,先后完成了军事以及奏章等众多重要的制度,为大清江山的和谐稳定立下汗马功劳。为此雍正在临终时的遗诏中告诉新任皇帝,将来张廷玉去世后,要给予配享太庙。

这里简单说一下“太庙”。所谓“太庙”就是皇室的宗庙,“配享”就是可以放入“太庙”中供奉。因为大清朝是满人,因此能够“配享”之人不是皇亲贵胄,就是有特殊贡献的满人。作为汉人,基本是不可能“配享太庙”的。

张廷玉得知此事之后十分高兴,甚至有些得意。不过雍正在临终前还做了一件事情。在安排顾命大臣的时候,除了张廷玉,还有一位和张廷玉不和的大学士鄂尔泰。

很显然,雍正虽然感激张廷玉的贡献,甚至许下“配享太庙”的承诺,但面对江山社稷,还是做了防备,留下鄂尔泰来制衡他。

晚年变傻

信任乾隆皇帝自然明白父亲的意思,在之后的多年里,乾隆一直努力平衡双方权力。然而乾隆十年鄂尔泰的突然病逝打乱了乾隆的部署,为此乾隆只能从满人大臣中重新提拔一位和张廷玉对抗。

此时的张廷玉不知道是老糊涂了,还是瞧不起新提拔的大臣,一改之前谦卑的做法,开始频繁伸手向皇帝讨要赏赐。而赏赐的核心就是雍正曾经答应他的“配享太庙”。

《清史稿》中记载,皇帝不堪其扰所以干脆写了一道圣旨给他。圣旨中写道:

“卿受两朝厚恩,且奉皇考遗命,将来配享太庙。”

然而手握圣旨的张廷玉仍不罢休,非要皇帝给他写保证书。乾隆皇帝无奈,只能写下一封保证书。

张廷玉拿到保证书后非常满意,于是打发儿子前往宫中替他向皇帝谢恩。而这次也彻底惹恼了皇帝,于是乾隆马上召开朝廷会议,并做出了削爵位的决定。

让乾隆没想到的是,张廷玉仅仅安生了一年,第二年的乾隆十五年,张廷玉又要求归乡。而这次皇帝没有留面子,连他仅剩的“配享太庙”特权也罢掉。

就这样,张廷玉灰溜溜地返回了老家,5年后去世,享年84岁。

不过在这5年之中,乾隆皇帝成长了不少,他渐渐明白了张廷玉的高明之处。为此他遵守父亲的遗诏,命张廷玉配享太庙。

高明之处

不过许多人还是不明白,张廷玉为何这么做,又有何高明之处?

前面说过张廷玉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他也担任了许多重要的官职。但人们却忽略了他兼职翰林院国使馆的事情,在这里他有一部重要的作品就是《明史》。

想要写好《明史》就必须深入了解历史人物,那么明朝著名首辅张居正的人生经历他必然了然于胸。试问当他看到张居正的下场之后,他这么聪明的一个人,会如何审视自己当时的情况呢?

没错,他必须要选择自保。别看他当时如日中天,但若等到皇帝容不下他的时候,他和他的家人都要遭殃。为此他选择了自污的做法。

一来可以试试皇帝的底线,二来可以趁早远离权力中心,避免将来可能发生的悲惨局面。但他选择的自污手法又非常高明,他别的不说,就专门拿“配享太庙”来说事。

这么做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清朝皇帝都非常看重遗训,而且他了解乾隆这个人自视甚高,容不得自己有半点污点。因此他料定乾隆不敢违背遗训剥夺他的“配享太庙”。

这招投石问路,不仅让他在人生的最后5年时间得以安享,而且死后还能得到他想要的“配享太庙”,如果这都不算高明,什么算呢?

而事实也证实了他的想法,他最后确实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尽管在别人看来有些凄惨。

参考资料:《清史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