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会写行书吗?仅存27字墨迹,被誉天下第六行书

柳公权(778—865年),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我们都知道,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虽是学习欧阳询、颜真卿楷书,却能自出机杼,终可与颜真卿比肩,世称“颜柳”。

柳公权

陕西西安新发现柳公权楷书《杨承和碑》成为近期书法界的热点,可见大家对柳公权书法的关注。其实,除了楷书以外,柳公权还有行草书墨迹流传下来,那就是《蒙诏帖》。

柳公权《蒙诏帖》

01

《蒙诏帖》的特点

《蒙诏帖》又名又名《翰林帖》,白麻纸本,7行,27字,曾刻入《三希堂法帖》,乾隆称“险中生态,力度右军”。这件柳公权的行草书作品,也被誉为“天下第六行书”。尽管有人怀疑此帖疑为宋人伪托,但谢稚柳先生与曹宝麟先生均考证此为柳公权手笔,其艺术价值不可小觑。

《蒙诏帖》沿袭颜真卿圆转为主的用笔方法,线条粗细分明,且饱满圆厚,粗而不臃,细而不弱,富篆籀之气。结字因形而变,大小错落,欹正相生,灵活多姿,大小收放一任自然。

“闲、亲、情、嘱、肯”5个字无论是用笔还是结字,几乎与颜字无异;但不同点也显而易见,如“公、权、蒙、呈”等字,用笔方多圆少,特别是“蒙”字秃宝盖中的横画长而直,与颜书风格大异其道。

《蒙诏帖》局部

“公、权、蒙、守、职、闲”等字笔画较粗,与其他较细笔画的字形成对比,产生强烈的节奏感。

此帖字间连属较多,全帖仅有5处断开,“肯响应深”、“察感幸”两行甚至成了一笔书,通篇气息连贯,毫无滞涩之感。 “公权蒙”与“公权呈”一上一下,前后呼应,有一种错落美。此帖从始至终酣畅淋漓,气象恢弘,虽为短札,但绝不逊鸿篇巨制。

《蒙诏帖》局部

02

《蒙诏帖》临习要点

1.“公权蒙诏,出守翰林”8个字较为理性,特别是“公权蒙”3个字,与写楷书无异,方笔也多,笔画之间较为紧密,临写时多收少放,用笔严谨。

2.从“职在闲冷”到“深察感幸”,用笔圆转流畅,行云流水,又牵丝映带,如水中游鱼,看似柔弱,实则柔中寓刚,如锥画沙,力透纸背。临写时以中锋事之,并灵活运用手腕,以期圆柔之态。“情嘱”相连之笔与字的笔画粗细相当,线条既厚且健,亦当重视。

曹宝麟临《蒙诏帖》

3.临写行草书,在掌握其用笔方法和结字特点之后,就不要斤斤计较点画的得失,尤以气息为重,一气呵成,但当断则断,笔断而意连。

4.由于此帖连属较多,刚开始时可先从局部临写,详察其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的写法,并反复练习,待熟练掌握之后,再连起来临写。临帖最忌讳的是一开始就通临,几十个字的帖尚可,若是几百字、上千字的帖就一定要从单个字学起,循序渐进,方有所成。

葛蒲南临《蒙诏帖》

03

结语

柳公权生活的年代距今将近1200年,虽然留下的书迹还算不少,但大多是碑刻,真正可靠的墨迹极其稀见,《蒙诏帖》算是其中最为有名的一件。

以蒙诏帖原大制作的蜡染宣纸,兴文斋品质保证,可以点开了解一下

而且,这也是柳公权少见的行书作品。其笔下雄强之气、用笔的娴熟精炼,值得我们细细揣摩。

秦瑞临《蒙诏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