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 七至九 文言虚词用法及课内例句整理(可打印)
文言虚词的含义及用法文言文5个虚词用法归纳
(一)之
用法 |
意义 |
例句 |
|
代词 |
作第三人称代词,他(他们)、它(它们) |
公与之乘,战 于长勺(《曹刿论战》) |
|
代事,这件事 |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
||
这、此、一类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
||
助词 |
结构 助词 |
的,或不译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山水之乐(《醉翁亭记》) 山间之朝暮也 (《醉翁亭记》) 宴酣之乐 (《醉翁亭记》) 居天下之广居《富贵不能淫》 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其翼若垂天之云(《北冥有鱼》) 骈死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齐国之美丽者也;朝廷之臣莫不畏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盖追先帝之殊遇 ; 愚以为宫中之事 (《出师表》) |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丈夫之冠也(《富贵不能淫》)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 虽我之死(《愚公移山》)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北冥有鱼》) 鹏之徙于南冥也(《北冥有鱼》) 吾妻之美我者;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
宾语前置的标志 |
何陋之有(《陋室铭》) |
||
定语后置的标志 |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②马之千里者(《马说》) 天之苍苍(苍苍茫茫的天空),其正色耶?(《北冥有鱼》 |
||
音节 助词 |
用来调整音节,无实义 |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 |
|
动词 |
动词 |
到、去 |
往之女家《富贵不能淫》 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
(二)而
用法 |
意义 |
例句 |
|
连词 |
并列关系 |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 ②溪深而鱼肥;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博学而笃志(《论语十二章》) 蔚然而深秀者 (《醉翁亭记》)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记》) 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言和而色夷(言辞谦和脸色平易)(《送东阳马生序》) |
承接关系 |
于是,就、接着,或不译 |
①安陵君 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唐雎不辱使命》) 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邹忌讽齐王纳谏》) 释担而立(《卖油翁》)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 化而为鸟(《北冥有鱼》) |
|
转折关系 |
但是、可是、却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 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 |
|
修饰关系 |
地、着,或不译 |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朝而往,暮而归 (《醉翁亭记》) 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 启窗而观(《核舟记》) 怒而飞:振翅奋飞(《北冥有鱼》) 执策而临之(《马说》)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挺剑而起(《唐雎不辱使命》) 长跪而谢之(《唐雎不辱使命》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送东阳马生序》) |
|
递进关系 |
而且、并且,或不译 |
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二章》)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
|
因果关系 |
所以 |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因而” (《北冥有鱼》) |
(三)以
用法 |
意义 |
例句 |
|
介词 |
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
因为、由于 |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
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 |
凭借、按照、依靠 |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按照 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以君之力(《愚公移山》) 公亦以此自矜(《卖油翁》) 何以战;可以一战《曹刿论战》凭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按照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按照 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凭借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凭借 生以乡人子谒余(《送东阳马生序》)凭借 |
|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
把、拿、用 |
①屠惧,投以骨;以刀劈狼首(《狼》) ②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③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以钱覆其口(《卖油翁》) 以大易小《唐雎不辱使命》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不以千里称也(《马说》)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以君为长者(《唐雎不辱使命》)把 以是人多以书贾余(《送东阳马生序》) |
|
连词 |
表示目的 |
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
①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③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狼》) 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 |
表示结果 |
以致、因而 |
①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②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
|
有时相当于连词“而” |
近岸,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
||
动词 |
认为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
(四)于
用法 |
意义 |
例句 |
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 |
在、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在)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在) 受地于先王《唐雎不辱使命》(从)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在) |
表示动作的对象 |
向、对、同、给、到 |
①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对) ③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给) 达于汉阴(《愚公移山》)(到) 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向) 告之于帝(《愚公移山》)(向) 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向) |
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 |
比 |
①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②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
表原因 |
由于、因为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五)其
用法 |
意义 |
例句 |
|
代词 |
作第三人称代词 |
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二章》) ②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 |
指示代词 |
那、那个、这、那里 |
①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②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 |
|
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
其一犬坐于前(《狼》) |
||
副词 |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 |
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或不译 |
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加强反问 ②其真无马邪?加强反问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表推测 ③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其 正 色 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北冥有鱼》)(两个“其”连用时,是表选择性的连词:是……还是……) 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表推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