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热,本以为只是简单的感冒、腹泻。没...
孩子发热,本以为只是简单的感冒、腹泻。没想到,高烧不退,六个科室主任,都束手无策。直到全身出疹子,才找到病根。
这是一个5岁的患儿,在家发热,接近40℃,孩子母亲给他吃了布洛芬后,体温恢复正常,没过多久又出现发热,于是来医院就诊。
查了血常规大致正常,儿科刘医生考虑普通感冒,予退热对症治疗。但为了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发热,尤其是腹泻,建议查粪常规。
粪常规提示红细胞和白细胞增多,考虑病毒和细菌感染可能,予静脉输入抗生素以及补液治疗后,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体温正常了。
可惜好景不长,第二天患儿又再次出现发热,体温39℃。反复发热,虽然没有杨梅舌、结膜充血,也要警惕川崎病可能。
于是我们又让患儿做了心脏彩超,结果提示左侧冠状动脉扩张。这么小的孩子就左侧冠状动脉扩张,容易形成动脉瘤。
为了进一步诊治,请了心内科陈主任会诊。陈主任是心内科经验丰富的主任,专治疑难杂症。他认为冠脉扩张是发热引起的,暂不考虑川崎病。
那究竟为什么会发热呢?我们还是考虑感染可能,那究竟是什么感染,目前还不知道。于是又请来感染科主任会诊。
感染科主任看了血常规和粪常规结果,结合患儿症状,考虑应该是存在感染,只是不知道是什么病原菌。
于是开始做各种病毒的检查,检查提示EB病毒IgM抗体可疑阳性,但EB病毒其余抗体和DNA还没出结果。
难道是EB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于是又请了消化内科苏主任来会诊,建议复查粪常规,白细胞没有了,考虑之前的抗生素治疗有效果。
因为抗生素治疗有作用,苏主任觉得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可能性大,建议继续目前抗生素方案抗感染治疗,动态监测血常规和粪常规。
虽然粪常规里白细胞没了,但仍是有红细胞,是哪里在出血?这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博士提出了一个想法,这孩子会不会是免疫方面有问题?
大家觉得他说的有一定道理,所以又请了免疫科姜主任会诊。姜主任看了后,初步考虑免疫性血管炎可能。
但是排查了免疫系统的检查,也没有发现问题。这下又像是一只无头苍蝇了,只能继续静脉挂头孢类抗生素消炎治疗了。
接着又做了各个脏器的B超、心电图、肺动脉、主动脉CT、EB病毒DNA,一切结果正常,难道真的就是普通的腹泻吗?
孩子病情稳定三天,都没有发热了,准备出院了。正在办理出院手续时,这个孩子竟排出了血便,看着量还不少,把他母亲吓坏了。
马上止血治疗,血虽然止住了,但他却再次开始高热不退。继续消炎治疗。为了明确出血原因,做了胃肠镜,可见散在红色斑点。
这时粪培养结果回来了,可见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耐药,对美罗培南、青霉素和亚胺培南这三种抗生素敏感。
于是改用美罗培南,可刚输入没多久,患儿全身就出现散在的红斑,考虑过敏可能,予停用,并予抗过敏治疗。
因为美罗培南过敏,所以改用青霉素抗感染治疗。输了一天后,还是没有退热。于是加用丙种球蛋白,这既可以抵抗病毒和细菌入侵,又可以调节免疫力。但是价格比较贵。
治疗四天之后,患儿病情逐渐好转。即将出院之际,患儿再次出现全身散在红疹,活像一个小红人,伴低烧、瘙痒。
马上请来皮肤科林主任会诊。林主任了解病史,并检查患儿全身后,说根据她的经验,很有可能是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这是一种具有发热、皮疹及内脏受累三联征的急性严重性药物不良反应。常见表现是使用某些特定的药物后3周以上出现的斑丘疹,停用致病药物之后,症状迁延2周以上,发热体温高于38℃,伴有肝功能损害。
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致死率高。引起该病常见药物有抗癫痫药、抗生素等。它最大的危害是脏器损害。
如果现在口服激素会影响验血指标,只能先开外用激素软膏止痒。又完善了一些化验报告。看了化验单结果,确认肝脏和心肌损伤,也因此确诊了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治疗两周后,复查结果甚好,所有的指标都好转,用药很准确,差不多5天减一片激素,过不了多久就可以停药了。
无论是发热的处理,还是抗生素、血液制品、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都有严格的用药指证,不能滥用,也不能因为担心副作用,一味拒绝排斥而耽误了治疗,需要权衡利弊合理应用。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发生后,家长克服对糖皮质激素的担忧,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遵医嘱逐渐减量服药。在配合治疗及病中护理方面,家长做得非常棒,值得参考借鉴。
从忐忑焦虑到劫后余生的喜悦,一路上医患携手齐心协力,共同面对复杂的病情。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患者的信任是医生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