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间书——包治百病
某个雾霾笼罩的冬日,我正胸口发闷头昏脑涨不吃不喝在床上挺尸(一爆表我就进入冬眠状态),快递从天而降,我海淘的包驾着七彩祥云出现在面前(此处背景音乐为《突如其来的爱情》)。瞬间,我打开精致的包装盒看见包包的瞬间,眼不花了胸不闷了头不昏了腰不酸了腿不抽筋了……我神清气爽喜笑颜开,抱着包包轻盈小跳着去找衣服鞋对镜搭配。
包治百病。
这是真的。
这两天网上流传一篇文章《我是如何不见了10个LV的》,虽然写的是妈妈养娃的血泪史,但把养娃花费直接折合成LV来算,足见包包已是女性世界的硬通货。
我记得洪晃写过一篇文章,大概意思是建议姑娘们别总买包,要买就买钻石珠宝之类昂贵易带物品。万一遇到地震洪水火灾战争离婚等天灾人祸,背一小包细软总比背着几十个包逃亡要容易吧。
道理大家都懂。依然买买买。
有人问我:你妈妈给你做了那么多包,你都不用再买包了吧。
呵呵,开什么玩笑。
哪个作家因为自己写书就不买书看的,哪个设计师因为自己设计服装就不买衣服的。热爱做包的手艺人,要通过买不同的包来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手艺人的直系亲属,更是要多买包买好包来给亲人提供灵感和素材(啊多么完美的理由)。
我买包遇到二选一时从不纠结,两个都买。自己一个妈妈一个,看谁适合哪个。有时我兴高采烈给妈妈发图片表示我们可以背母女包出去玩了,没多久她也回复图片给我,拍的是前两天她买的包,对,没错,同款不同色,她一个我一个。心有灵犀有时候也是件让人为难的事啊。
那年我和妈妈去丽江,避开人山人海的大研古镇,就在束河闲逛。妈妈指挥我拍下小店里民族风浓郁设计感十足的包包照片,说要回去好好研究。她还和一家前店后厂的皮具店搞好了关系,老板给出的惊人低价让我们没少扫货。回去后,我爸看我们光新买的包就搬出7个(手提包行李箱都包括在内),问我们去的到底是丽江还是香港。后来妈妈又带人专门去了那家店,还告诉我当时我买的玫红色牛皮行李袋已经卖断货(那个漂亮但死沉的行李袋我用过吗)。
我出去旅行经常带一些手工包回来当礼物。妈妈看着某些制作粗糙色彩斑斓的手工作品非常想拒收,但考虑到我千山万水背回来只好咬牙接收。
妈妈也会塞一些中老年大热款的包包给我。比如这个背包虽然轻巧便携,用的还是防水布材料,但我无论如何也背不来这个充满浓郁广场舞风的包包。长者赐,不可辞。我也只好咬牙接收。
厚颜说一句,我妈做的不少包,是我给她的灵感。我在高雄吴宝春面包店买了个帆布包。妈妈看到包包两角的暗扣设计觉得很别致,就用在她的新做的包里。
我妈觉得我的龙骧包大小合适,打算做同款的。结果量错了尺寸,但这个尺寸做出的包还挺有气势,用着特别方便。
其实,我对手工大师的主要贡献是提供图片。看到喜欢的包包图片就发给妈妈,问她能不能做,妈妈一般都接受挑战。尽管对着图片冥思苦想,计算尺寸绞尽脑汁,但也能成功把作品交出来。
比如这两款就是我发图妈妈完成的,事实是,成品比我发的图片还要好。为什么会做两个类似的包,是因为做完一个觉得很多地方还可以改进,于是又做出了改良版,这样完美主义的手艺人才会安心。
有时我在网上看到图案不错设计合理的包,会发给妈妈建议当教案:这个看起来不难,可以拿去教学吧。什么?包邮才十几块!买买买,拿到实物照着做更容易。妈妈手里,收到过不少这样的教案。
有时,我看到一幅画,一个口袋,一种配色……或许能用到做包做手工上,也会拍下发给妈妈。很多店因为版权设计保护不允许拍照,但是我真的很想给妈妈看看那些独具匠心的设计,会偷拍两张(毕竟妈妈的作品从来不做商业用途)。在斯里兰卡最有名的手工艺品店barefoot,我遮掩着偷拍了一些照片(拜托不要举报我),不只想给妈妈看异国的大胆拼色和奇思妙想,我自己也想留作纪念,优秀的手工作品是有灵魂和生命的。
最近妈妈钻研刺子绣,我看到这幅图案立刻发给她,多别致的云朵,可以用在作品里啊。
我和妈妈就是这样合作的。
我出图片,妈妈出手工。这还算是好的。
就怕我偶尔设计师附身,画出谁都看不懂的草图,只能靠剪纸折纸解释清楚。我们为艺术(?)据理力争各抒己见,双方各退几步勉强达成共识。我觉得天才果然是孤独的不被理解,妈妈忧心忡忡量尺寸选布料生怕做出一生的败笔。
但是,我们之间,没有什么事是一个包不能解决的。如果不能,那就做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