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大师周作人学语文,学写作

#教育头条#

现代著名散文家周作人的散文作品。

选自《雨天的书》,作于1925年4月。

古人有言:“以鸟鸣春。”现在已过了春分,正是鸟声的时节了,但我觉得不大能够听到,虽然京城的西北隅已经近于乡村。这所谓鸟当然是指那飞鸣自在的东西,不必说鸡鸣咿咿鸭鸣呷呷的家奴,便是熟番似的鸽子之类也算不得数,因为他们都是忘记了四时八节的了。我所听见的鸟鸣只有檐头麻雀的啾啁,以及槐树上每大早来的啄木的干笑,——这似乎都不能报春,麻雀的太琐碎了,而啄木鸟又不免多一点干枯的气味。

英国诗人那许(Nash)有一首诗,被录在所谓《名诗选》(Golden Treasury)的卷。他说,春天来了,百花开放,姑娘们跳着舞,天气温和,好鸟都歌唱起来。他列举四样鸟声:Cuckco,Jug-Jug,Jee-Wee,To-Witta-Woo!

这九行的诗实在有趣,我却总不敢译,因为怕一则译不好,二则要译错。现在只抄出一行来,看那四样是什么鸟。第一种勃姑,书名鸭鸠,他是自呼其名的,可以无疑了。第二种是夜莺,就是那林间的“发痴的鸟”,古希腊女诗人称之曰“春之使者,美音的夜莺”,它的名贵可想而知,只是我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们乡间的黄莺也会“翻叫”,被捕后常因想念妻子而急死,与它西方的表兄弟相同,但它要吃小鸟,而且又不发痴地唱上一夜以至于呕血。第四种虽似异怪乃是猫头鹰。第三种则不大明了,有人说是蚊母鸟,或云是田凫,但据斯密士的《鸟的生活与故事》第一章所说系小猫头鹰。倘若是真的,那么四种好鸟之中猫头鹰一家已占其二了。斯密士说这二者都是褐色猫头鹰,与别的怪声怪相的不同,他的书中虽有图像,我也认不得这是鸱是鸮还是流离之子,不过总是猫头鹰之类罢了。几时曾听见他们的呼声,有的声如货郎的摇鼓,有的恍若连呼“掘洼”(dzhuehuoang),俗云不祥主有死丧。所以闻者多极懊恼,大约此风古已有之。查检观道人的《小演雅》,所录古今禽言中不见有猫头鹰的话。然而仔细回想,觉得那些叫声实在并不错,比任何风声小声鸟声更为有趣,如诗人谢勒(shelley)所说。

现在,就北京来说,这几样鸣声都没有,所有的还只是麻雀和啄木鸟。老鸹,乡间称云乌老鸦,在北京是每天可以听到的,但是一点风雅气也没有,而且是通年噪聒,不知道他是哪一季的鸟。麻雀和啄木鸟虽然唱不出好的歌来,在那琐碎和干枯之中到底还含一些春气:唉唉,听那不讨人欢喜的乌老鸦叫也已够了,且让我们欢迎这些鸣春的小鸟,倾听他们的谈笑罢。

“啾晰,啾晰!”

“嘎嘎!”

选自《知堂集外文·四九年以后》,1964年6月发表。

许多年前我做过一篇叫作《鸟声》的小文,说古人云以鸟鸣春,但是北京春天既然来得很短,而且城里也不大能够听得鸟声。我住在西北城当时与乡下差不多少,却仍然听不到什么,平常来到院子里的,只是啾唧作声的麻雀,此外则偶尔有只啄木鸟,在单调的丁丁啄木之外,有时作一两声干笑罢了。麻雀是中国到处都有的东西,所以并不希罕,啄木鸟却是不常看见的,觉得有点意思,只是它的叫声实在不能说是高明,所以文章里也觉得不大满意。

可是一计算,这已是四十年前的事了。时光真是十分珍奇的东西,这些年过去了,不但人事有了变化,便是物候似乎也有变迁。院子里的麻雀当然已是昔年啾唧作声的几十世孙了,除了前几年因麻雀被归入四害,受了好几天的围剿,中断了一两年之外,仍旧来去庭树间,唱那细碎的歌,这据学者们考究,大约是传达给朋友们说话,每天早晨在枕上听着(因为它们来得颇早,大约五点左右便已来了),倒也颇有意思的。但是今年却添了新花样,啄木鸟的丁丁响声和它的像老人的干枯的笑听不见了,却来了黄莺的“翻叫”,这字在古文作啭,可是我不知道普通话是怎么说,查国语字典也只注鸟鸣,谓声之转折者,也只是说明字义,不是俗语的对译。黄莺的翻叫是非常有名的,养鸟的人极其珍重它,原因一是它叫得好听,二则是因为它很是难养。黄莺这鸟其实是很容易捕得,乡下用“踏笼”捕鸟,(笼作二室,一室中置鸟媒,俗语称唤头,古文是一个四字,欲以引诱别的鸟进来,邻室开着门,但是设有机关,一踏着机关门就落下了),目的是在“黄头”,却时时捕到黄莺,它并不是慕同类而来,只是想得唤头做吃食,因为它是肉食性,以小鸟为饵食的。可是它的性情又特别暴躁,关进笼里便乱飞乱扑,往往不到半天工夫就急死了,大有不自由毋宁死之风,乡下人便说它是想妻子的缘故,这可能也有点说得对的。因此它虽是翻叫出名,可是难以驯养,让人家装在笼里,挂在檐下,任我们从容赏玩,我们如要听它的歌唱,所以只好任凭它们愿意的时候,自由飞来献技了。现在却要每天早上,都到院子里来,几乎是有一定的时间,仿佛和无线电广播一样,来表示它的妙技。这具体的有怎样美妙呢,这话当然无从说起,因为音乐的好处是不能用言语所能形容的。那许(Nash)的古诗里所列举的春天的鸟,第二种是夜莺,这在中国是没有的,但是他形容它的叫声“茹格茹格”,虽是人籁不能及得天籁,却也得其神韵,可以说得包括了黄莺的叫声了。中国旧诗里说莺声“滑”,略能形容它的好处。院子里并没有什么好树,也无非只是槐柳之类,乃承蒙它的不弃每早准时光降,实在是感激不尽。还有那许说的第一种,即是布谷,它的“割麦插禾”的呼声也是晚间很可听的一种叫声,唯独后边所说的大小猫头鹰,我虽是也极想听,但是住在城市里边,无论是地方怎么偏僻,要想听到这种山林里的声音,那总是不可能的,虽然也是极可惜的事。

两下鸟声啭不同

周作人是现代文学史中首屈一指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广征博引,随手拈来皆得真趣;性情冲淡,有不尽之意隐于字里行间。但现代孩子读惯那些激烈、曲折的故事,可能要学会耐心地适应一下他的散淡文字。

这次我特别选周作人的两篇散文《鸟声》,前后相隔四十年。第一篇是在1925年,周作人住在北京,见惯了人世纷争,目睹了学生流血。而郁闷的心情需要得到排解。作者就把目光投向春天。春天除了鲜花盛开,草木葳蕤,还有小鸟的叫声最为动人。“现在已过了春分,正是鸟声的季节了”,但在周作人居住的近于乡村的“京城西北隅”,竟也“不太听得到”。周作人想要听到的是自由自在于天空翱翔、在树林中跳跃的飞鸟鸣啭,不是圈养的家禽和与控制者太亲近的“熟番似的”鸽子。周作人引用英国诗人“那许”的诗来婉转地谈论美好的鸟叫,其中竟有两种“猫头鹰”。通常以为凄厉的猫头鹰,其春天叫声反而比“风声萧声”更动听。“猫头鹰”是独立自由的象征,它们的鸣叫响亮而喜悦。但在北京春天里,只有麻雀和啄木鸟了,勉强比那听起来吵闹说起来不吉的“老鸹”好些。

在这篇散文里,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隐忍,意不言尽,绵绵不绝。

下篇作于1964年,已是四十年后。这四十年,中国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作者的人生也是跌宕起伏,大起大落。一切喧闹归于平静后,他再听这起于青萍之末的风声、雨声和鸟声,品味出了一种特别的心境。这时周作人已入暮年,想起麻雀因“除四害”而匿迹,虽重新出现,总觉得有些凄惶:连“啄木鸟的丁丁响声和它的像老人的干枯的笑”也听不见了。好在院子里虽然没有什么好树,却来了好鸟黄莺。这种鸟天性热爱自由而性情暴躁,被人设套“关进笼里便乱飞乱扑,往往不到半天工夫就急死了,大有不自由毋宁死之风”。这样一种鸟,是不愿意被禁锢、被关押的,它们的心灵是自由的。人们想要把它们关起来驯养,按照人们的爱好来献颂歌,它们也是死也不愿意的。虽比不上原野里猫头鹰那么自由,但在院子这么狭小空间里,它们照样保持心灵的自由。

所以我们可以看,在这两篇《鸟声》里,周作人谈到的都是“自由”,唯有自由的心灵,才能发出美好的声音。

思 考

“托物言志”是中国散文中的悠久历史传统,我们读古代的散文名篇,无论写山水、游记还是各种不同的风物,都寄托着作家自己的人生感悟,以及对这个世界的思考。一件事情看起来很平淡,但藏着作家很多的情感和思想,于是这件事就变得令人难忘了。

(0)

相关推荐

  • 聆听鸟语

    每天清晨,家人还在睡梦中,可我家院子里却热闹起来,那些栖息在树上的小鸟们"叽叽喳喳"地叫过不停.那种清晰.熟悉之感像一位许久不见的老友,声声嘹亮又含着催促,悠悠远扬又含着急迫,似乎 ...

  • 两只斑鸠

    两 只 斑 鸠    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榆树,另一棵还是榆树.榆树生得很高大,叶冠如伞,直伸到临近的房屋上去.春夏之际,茂密的枝叶里经常有鸟声,叽叽咕咕,呜咽呜咽的,不知是什么鸟藏在里面.直等到秋 ...

  • 一位北大同学的北大极简观鸟指南,看过的人都收藏了!

    生活在钢筋水泥包围的城市中,除了道路两旁的行道树.小区楼下的灌木丛.方圆十公里内仅有的公园,我们好像很难再与自然界有直接的.频繁的关联. 可人类到底是从丛林深处.从广袤田野中一步步走来的,就算我们如今 ...

  • 常说猫头鹰叫声吓人!听听国内32种猫头鹰的81种叫声,看吓人吗?

    常说猫头鹰叫声吓人!听听国内32种猫头鹰的81种叫声,看吓人吗?

  • 鴸之神話

    鴸鸟是<山海经>中所记载的一种上古怪鸟,人面鸟身,长着一双人手,样子有些像猫头鹰,传说它是放士灵魂的化身,所到之处,必然会有人会被流放.因为猫头鹰跟它长得很像,而且叫声阴森恐怖,人们都说只 ...

  • 夜里叫的鸟有哪些?猫头鹰叫声最恐怖?听完鬼鸮叫声心里发毛

    夜里叫的鸟有哪些?猫头鹰叫声最恐怖?听完鬼鸮叫声心里发毛

  • 跟着大师薛渔思学语文,学写作

    #教育头条# 唐传奇名篇,选自<太平广记>卷二八六之<河东记>,作者薛渔思,生平不详. 唐汴州西有板桥店,店娃三娘子者,不知何从来.寡(guǎ,丧夫)居,年三十余,无男女,亦无 ...

  • 跟着大师丰子恺学语文,学写作

    #教育头条# 作家丰子恺所作的一篇意味深长.说理隽永的散文.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 ...

  • 跟着大师莫言学语文,学写作

    #教育头条# 莫言前期创作的短篇小说.本文最值得关注的是作家对景物的描写以及在这种景物中叙述人物之间的关系. 我家房后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 ...

  • 跟着大师学写作,深度拆解方纪《三峡之秋》感悟优美大气

    2019年我开始学习写作.从那时起,我开始大量进行阅读,从学写书评开始尝试,学着进行输入后的输出,想练习着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这一段时间看了许多名家写的书评,想去模仿着写,可写出来的东西自己 ...

  • 跟着大师学写作:拆解林海音《冬阳童年骆驼队》,回味纯真的童年

    2019年我开始学习写作,为了让自己有东西可写,于是开始大量阅读书籍.可许多读的时候受益匪浅的内容,不知不觉在时光中消失殆尽了.后来听老师说最有效的输入方式就是坚持输出.所以我想无论长短,只要动笔就是 ...

  • 跟着大师学写作|解读张爱玲《郁金香》中“参差对照”手法的应用

    文|苏米 张爱玲是我最喜欢的一位女性作家,她的小说中有着传奇的故事,荒诞的人生,更有着苍凉的基调,除此之外,她的写作技法也是登峰造极,尤其是"参差对照"手法在小说中的运用,可以说是 ...

  • 跟着大师的脚步学写作

    读完<天净沙秋思>,无人不被震撼.短短的28个字,却传达出了无限的悲凉与凄苦.初中的学生还不能切身体会旅人的这种孤寂与哀伤,让他们自己去描述,显然是无法达成目标的.那么,我们不妨试着去改写 ...

  • 跟着大师学写作|深度拆解汪曾祺的《翠湖心影》,这四点很重要

    文|苏米 2019年十月我开始写作,为了更好地上手,我开始大量看书,从写书评开始.可是写着写着发现问题来了,有的时候洋洋洒洒写了四五千个字,可是文章却经不起认真推敲,内在逻辑及思想深度都不尽如人意. ...

  • 跟着大师学经络

    [编者按]林杰老师讲课总是那么生动形象,而又富有画面感,如果讲授中医都能如此精彩,我想就不会有人觉得中医枯燥乏味了吧. 作者/林杰 编辑/李剑光.孔烈 [作者简介]林杰,中医临床实践者,毕业于福建中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