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睡不够,中医解决有5方
小编导读
在爱犯困的人群中流行着“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这样一句话,可以说是道出了广大嗜睡人群的心声。尤其进入春天之后,很多人的“春困”现象特别明显,经常处于没睡够的状态。那么,什么程度的“春困”算是异常?中医在解决嗜睡问题上又有什么样的好方法?来文中一起学习吧!
1.自觉睡眠过多,以嗜睡为几乎唯一不适症状。常见症状是白天睡眠过多,睡眠发作不能完全用睡眠时间不足来解释,可兼有精神疲倦、食欲减退,可因此导致肢体协调能力下降,严重者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
2.应该除外确诊的嗜睡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和由其他疾病所致的嗜睡,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作性睡病、肺心病、肝瘟、消渴、肾衰、头颅外伤、中毒、癫病、痴呆、糖尿病、高血压等。
1.季节因素:“春困”现象,即春天气温回升,体表血液供应量增加,大脑供血相应减少;夏暑季节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加之暑湿易困人体阳气,容易引起嗜睡。
2.环境因素:室内空气对流不畅,或长期用空调,空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过高,氧气相对不足,容易使大脑缺氧而导致嗜睡。
3.体质因素:有以下几种体质者容易出现嗜睡症状,如气虚质、阳虚质和痰湿质。
4.生活习惯不良:生活缺乏规律,经常昼夜颠倒,或夜间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差,常处于半睡半醒之间。白天活动太少,血液循环功能相对削弱,脑组织缺血而易疲倦嗜睡。或饮食不节,喜食肥甘厚味,致脾虚湿盛。或营养不良,能量摄入降低,脑髓失养而引起困倦。
5.经行嗜睡:部分女性在月经来潮前就会感到困倦乏力思睡,多由脾虚湿困,气血不足,或肾精亏损所致。
6.老年人生活若孤独、单调,同时伴体力欠佳等,容易出现嗜睡。
去除诱因,改正不良生活习惯,改良环境,改善体质,调理脾肾,补益气血。
嗜睡多因脾气不足,或痰湿内盛,或血虚失养等所致。
(1)痰湿困脾证
主症:多见于形体肥胖之人,胸闷,纳呆,大便不爽,痰多泛恶,身重,嗜睡。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燥湿健脾,豁痰醒神。
方药:六君子汤(人参10g,白术7g,茯苓10g,半夏10g,陈皮8g,甘草5g),可随症加石菖蒲、天竺黄。
(2)脾气不足证
主症:多见于病后或高龄人,神疲食少,食后困倦嗜睡,懒言,易汗。舌淡苔薄白,脉虚弱。
治法:益气健脾。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人参10g,白术7g,黄芪20g,当归8g,陈皮7g,升麻10g,柴胡7g)。
(3)肝郁脾虚证
主症:长期忧愁思虑,精神萎靡不振,头昏欲睡,多梦时有两胁不适,纳呆食少,大便不利。舌苔薄白或稍腻,脉弦细或涩。
治法:疏肝健脾。
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7g,当归10g,白芍10g,茯苓10g,生姜3片,薄荷10g,甘草5g)。
(4)血虚证
主症:面色萎黄无华,纳呆食少,精神萎靡,心悸气短,懒言,头晕目眩。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醒脾开窍。
方药:四物汤(当归10g,白芍10g,熟地黄10g,川芎7g)。
(5)湿浊蒙蔽证
主症:头重如裹,口干黏,不思饮水,胸闷不饥,二便不利。舌苔厚腻。精神高度紧张或疲劳过度加之雨淋后而易产生嗜睡。
治法:芳香化浊,醒脾开窍。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10g,大腹皮10g,紫苏7g,陈皮7g,茯苓10g,厚朴7g,白术7g,半夏10g,白芷7g,桔梗7g,生姜3片,大枣3枚,甘草5g)。
(1)有规律的生活作息。
(2)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4)营造舒适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保持室内空气通畅和清新。
(5)保持心情舒畅,集中精力工作,适当安排一些有兴趣的活动。
(6)每次睡意袭来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转移注意力,如听音乐、向远处眺望、用冷水洗脸等。
科学饮食,注意营养。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适当增加鱼类、鸡蛋、牛奶、豆制品、猪肝、鸡肉、花生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因“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春天宜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和体内酸性产物,消除疲劳。不可多食寒凉、油腻、黏滞的食品,不宜过量饮酒。适当补充维生素和锌,海产品诸如紫菜、海带中蕴含有丰富的锌,每周可适当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