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烂尾工程,却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奇迹,这是为什么?

人类漫长的历史中,留下了不少具有突出意义与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其中部分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和认可之后。可被认定为世界遗产或世界奇迹,不过这一评选比较严格,能被公认为世界遗产和世界奇迹的并不多。

然而中国古代有一个工程,堪称是烂尾工程,修了个开头便停工了。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认可后,将其认定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认为它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奇迹”。这个工程是什么建筑?它又为何能被认定?

说到它的名字,得益于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赋,可以说得上是家喻户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赋》语言精练,工整而不堆砌,富丽而不浮华。气势雄健,凭一文极度描写了阿旁宫的壮美,让人对两千年前的这座宫殿心向往之。

阿房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修建的新朝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们都是中国首次统一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识。《史记》记载: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也就是说秦始皇一统天下后,觉得咸阳城的人口实在是有点多了,原先的宫廷也就小了。

于是乎便想着新修一个,从建宫的目的与选址的根据,皆是始皇亲定。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阿房宫开始动工,其工程难度是后世难以想象的。很长时间中,人们都认为阿房宫的选址会与汉代未央宫、唐代大明宫等宫殿一样,位于高地之上。然而2015年的遗迹考古发现了古河沟,说明阿房宫前殿下并不是一片完整的高地,这意味着它的工程量更为浩大。

其实从这儿,便能看出阿房宫修建完成后的宏伟,然而比较遗憾的是它并未修成。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七月,提出修建它的秦始皇驾崩,秦二世急忙调刑徒赶往骊山完工秦始皇陵。阿旁宫为此停止修建,七个月后秦始皇陵完工,这才调回人手继续修建。但没有多久,天下起义四起,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八月,二世自杀。

阿旁宫最终完全停工,考古发掘证明,阿旁宫只修了其中的前殿地基。规划的整体遗址纵长5千米,横宽3千米,占地约15平方千米。这一区域内保留了二十余处地面的夯土台基,前殿地基是最大的,前殿遗址东西长1320米。南北宽426米,高7—9米,整体面积约54.4万平方米(880亩)。

就这么一个前殿便相当于90个标准足球场,可以坐万人,现存那个长1320米、宽426米高7—9米的长方形夯土台基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夯土建筑台基。正是有了它,以及“阿城”墙垣遗迹,是阿旁宫的规模之大的铁证。所以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实地调查可认可后,认为它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奇迹”。

值得一提的是阿旁宫未建成,考古人员又在二十万平方米的勘察地带,只发现数片烧过的土块。再从对咸阳宫的遗迹来看,项羽当年焚烧的并非是阿旁宫,而是咸阳宫。《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并未提及阿旁宫,后人误解项羽火烧阿旁宫主要还是因为杜牧的《阿旁宫赋》,但烧咸阳宫比烧阿旁宫的后果要严重得多。

毕竟阿旁宫并未建成,烧了也无伤大雅,依然能从遗迹推断出其规模。咸阳宫承载了秦的深厚底蕴,《史记·秦始皇本纪》又记载秦始皇每灭一国,就要在咸阳宫仿造该国宫殿扩建皇宫。可以说咸阳宫集天下文化于一身,大批焚诗坑术后的孤本上古文献典籍也只保存在咸阳宫中,比如列国官史和《乐经》。结果被项羽不管不顾,无数孤本就在这场大火中毁于一旦。

参考资料:《史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