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师,如何设计出让学员容易记忆的课程?
作者:樊老师(wdlearning)
编辑:飞鸿
作为一名教学设计师,经常会碰到业务老师发送过来一份结构冗杂、内容繁多的PPT课件包,接着就抛过来几个问题,“快帮我看看这门课程要怎么设计?”、“内容太多,学员啥也记不住怎么办?”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了很多业务老师的“头痛病”……
这类大多是规章制度或者产品知识类课程,包含的信息量确实很大。但是,人的大脑记忆容量是有限的,一股脑的填鸭式教学,不仅让学员们“消化不良”,还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失去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想方设法先设计一款“记忆友好型”课件,首先解决学员们的“记忆问题”,然后再才能把更多的内容教授给他们。
众所周知,死记硬背是非常低效且枯燥的记忆方式,如何才能紧紧围绕“帮助学员记忆”来设计课程,其实也是有诀窍的,大致分为这么几种方式:精简、归类、关联、重复。
精简
找关键,画重点
精简学员需要记忆的信息。需要记忆的知识信息只有一种:有反复提取重现需求的信息。现在,再来看看你的课程内容,某些产品知识看起来似乎很重要,但它们并不需要学员工作时反复从大脑中记忆提取,所以并不需要记忆,那么这类知识做成清单,只需要学员在使用时查阅即可!
归类
大类别,小单位
根据逻辑关系,把内容分成小单位,再把这些单位归到适当的类别。举个简单的例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不是记不住?
将它们归类分组如下,就比较容易了: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
所以在课程设计上一定要注意知识信息之间的联系!把逻辑上具有某种内在联系,如因果、相似、同类、从属、递进、衍生等等的内容归为一组,这样各知识点和概念之间就清晰明了,更有利于学员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及提取。
关联
并列、转折、因果、音律、空间、色彩等
把需要记忆的知识信息关联在有意义的文字或图片中: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SMART原则,就是把制定绩效目标的5项原则,通过英文首字母的缩略组合成了一个有意义的单词SMART,方便记忆。
类似的方法还有将知识点串成一个故事,以熟记新;
或是空间记忆法:在大脑中打造一座“记忆宫殿”,将知识点收纳整理,随放随取;
还有色彩记忆法:蓝色代表忧郁,黄色代表阳光,红色代表热情;
或者通过有节奏的音律帮助记忆:比如编口诀(顺口溜),谱曲成歌谣,等等……
《高效时间管理5步骤》
问鼎通用课件《高效时间管理5步骤》中,就把时间管理的方法编成了口诀:定目标、分任务、看现状、辨浪费、巧安排。而且,该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知识信息可视化呈现,帮助学员记忆的同时,也能帮助理解和吸收。
重复
温故而知新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指出遗忘在学习/记忆之后立即开始,并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之后逐渐缓慢。
只有把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才能防止遗忘,我们需要在20分钟后、1小时后、8小时后、1天后、2天后等这些时间将学到的知识要再重复一遍。
所以,我们在课程内容编排、课程活动安排上,要注意按照艾宾浩斯的遗忘时间节点引导学员进行知识点重复。当然,重复强化的刺激形式最好是多变的,视觉、听觉、触觉、社交等都是变化。比如:言语重复(听觉)、写(触觉)、记忆卡片(视觉、触觉)、讲给别人听(听觉、触觉、视觉、社交)等。
以上方法帮助学员们理清知识的“逻辑”,再通过及时有效的复习和自测,最终真正的帮他们把知识记在心里,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