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正老师应用经法治疗风寒感冒验案一则 -- 马氏妇科
陈祥艳
初诊:2018年3月7日。梁某,58岁。因“高热咳嗽3天”就诊。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咳嗽剧,有痰,量少,色白,咽痛,恶寒明显,无汗,偶有烦躁不适,曾服中药银翘散后,体温38℃,后体温一直波动在38~38.8℃之间。现体温38.8℃。胃纳欠佳,夜寐差,二便调。查血常规及血沉均无殊。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
中医诊断:感冒(风寒型)
中医治则:辛温解表,兼清肺热。
处方:大青龙汤加味。
炙麻黄6g 桂枝6g 杏仁10g 炙甘草6g 石膏30g 生姜5片 大枣4个 桔梗9g 薄荷(后入)10g 寒水石30g,2剂。
二诊:2018年3月9日。3月8日体温开始下降,晚上降至37℃,咽痛除,咳嗽痰咳难咯,量少,色微黄,倦怠,身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处方:麻杏甘石汤加味。
炙麻黄6g 杏仁10g 石膏15g 炙甘草5g 竹茹10g 瓜蒌皮10g 桔梗5g 丝瓜络10g 羌活6g,3剂。
按语:风寒束表,卫阳被遏则恶寒发热;腠理闭塞则无汗;热扰胸中则烦,烦甚则燥。治当发汗解表,兼清里热。患者发热、咳嗽、恶寒、无汗,证属风寒型,法当发汗解表,患者误服银翘散辛凉解表,故使寒邪入里,故见发热反复。方中用麻黄、桂枝、生姜辛温发汗以散风寒,能使内热随汗而泄。甘草、生姜、大枣甘温补脾胃、益阴血,以补热伤之津;无津不能作汗,又可以充汗源。石膏、寒水石甘寒清解里热,与麻黄配伍能透达郁热。杏仁配麻黄,一收一散,宣降肺气利于达邪外出。桔梗利咽,薄荷疏风散热解表,诸药配伍,一是寒热并用,表里同治,侧重于“于在表者,汗而发之”;二是发中寓补,汗出有源,祛邪而不伤正。故药后热退身安,二诊患者咳嗽仍较明显,故予以麻杏石甘汤加减辛凉宣泄,清肺平喘,3剂后,患者咳嗽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