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 修养的六重境界在线收听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修养的六重境界。

孟子既然谈到修养论,要养浩然之气,同时,他也进一步区分人的生命有六个层次的表现,从低到高,从简单的到复杂的。

他因为有个学生要在鲁国当大官,别的学生就很好奇,就请教孟子对那个要当大官的学生有什么样的评论?孟子就说了,这个学生还不错,他是善人,是信人,学生就进一步追问了,怎么评价一个人的水平呢?孟子就说有六个层次,分别就是“善、信、美、大、圣、神”六个字。

我们就介绍一下。

第一个,孟子说“可欲之谓善”。什么是可欲之谓善呢?你在字面上看是“只要让我感觉到有所欲求的,那就是善”。这个听起来有点浅显,我就看到美国学者用英文介绍孟子的思想,就直接说按照孟子的说法,牛排就是善的,因为可欲。只要让我觉得可以欲求的,那牛排不也算吗?这样说当然是误解了。因为孟子谈到这样的问题,他可欲的主体是身还是心?孟子把身当作小体,把心当作大体。上次说过了。以心为主才能谈到人生的修养。换句话说,“让我的心觉得可欲的那个行为就是善”。比如我看到父母爱护子女,子女孝顺父母,年轻人在路边扶老人家过马路等等,我看了就喜欢,就觉得很可欲,那这样的行为就是做善的行为。但是不要忘记,我只是可欲,还没有做到。因为,孟子提到人的心所要求的是什么?他强调有两个字,第一个是“理”,就是合理的言论,第二个是“义”,正当的行为。人活在世界上,你如果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分不清楚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但你自然而然的看到一些正当的行为,听到别人讲出合理的言论,你心里自然就会喜欢。那这样的言论跟行为,就称为善。所以,为什么把善排在最初阶的位置,就是因为“人性向善”。就是不用去学习,也没有人来教你,你就是很自然的会觉得可欲,那样的行为就称为善,代表人性向善,这很简单。

第二个,“有诸己之谓信”。什么意思?你把那个善在自己身上去做到了,那是“信”。信就是“真”的意思。古代人用信,诚信的信跟真实的真,两个字相通的。你什么时候变成一个真正的人呢?就是你在自己身上去行善,把你前面那个可欲的在自己身上加以实践,就变成达到真实的人这个层次了。所以,把善放在第一个位置,代表人性向善,把真放在第二个位置,代表你如果行善,才是一个真正的人,这第二步了。

第三个 “充实之谓美”。什么是充实之谓美呢?“充实”这两个字是说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之下,我都能够做到善。美在这边是指值得欣赏的人格之美,也就是人格有它应该的表现,并不是指艺术上的审美,但事实上一个人如果不断的行善,任何地方都做得恰到好处,也非常值得欣赏。儒家所谓的美是偏重在人文之美跟人格之美方面。所以,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从“善”开始,经过“真”再达到“美”,这就是孟子谈到境界论的前三个层次,到后面就越来越高了。

第四个“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说到大这个字,自古以来就喜欢用大人这个词,大人当然是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地位的,有官位的人。但是,在儒家来说,大人的意思不完全一样了。以孟子来说,他经常提到大人,这个大人是指德行完备的人。孟子说到大人,一方面是没有失去赤子之心,心思还是非常的纯真、真诚,跟小孩子一样,非常的愿意去感通别人的情况。而另一方面,大人始终走在正义的路上,养他的心,养其大体为大人。这是孟子对大人的观点,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德行完备的人,他凭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呢?就是这里所说的充实而有光辉。一般讲光辉,就是人格的光芒可以照亮每一个阴暗的角落,所到之处没有任何黑暗和阴影。这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大人。你可以发现一个类似的地方,就是有很多传统的宗教,里面的圣人或是成佛的人,在画像上、雕塑上往往头上都有光圈,好像可以放出光明,照亮阴暗的人间。因为他们都是在宗教里面修养到一个最高层次的,也就是孟子这里所说的“充实而有光辉”,这样称为大。所以,我们都要朝大的目标前进。

第五个:“大而化之之谓圣”。你对照一下那个大是有光辉,光辉还算是静态的,有光明可以照亮阴暗的地方,让别人看到他,就知道有所向往有所追求。现在把静态变成动态,是“大而化之”,化这个字很重要。如果是圣人,那一定有一种力量可以化民成俗。譬如孟子提到四种圣人,第一种是伯夷,叔齐。他们是非常清高的,他们的言行表现可以让贪婪的人变得廉洁,懦弱的人立定行善的志向。然后,他提到负责任的伊尹,也可以鼓励人“以先知觉后知,以先觉觉后觉”。至于说特别随和的,那是柳下惠,也是让别人心胸开阔,包容其他人。这四种圣人都可以作为“大而化之”的代表,他们可以感化及教化百姓,使他们振作起来,从而形成良好的风俗。像这是“大而化之之谓圣”。

一般讲到圣就以为到底了。大家都认为人活在世界上,修炼成为君子就不容易了。不要忘记连孔子都说过,“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因为,往往圣人需要盖棺才能论定。这一生结束了,评价下来非常圆满,那可以称为圣人。你已经大而化之了,还有什么好考虑呢?但是,孟子实在是太精彩了,他在这个之上还提出第六个最高的境界。

第六个:“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圣的境界表现出来,到最后简直是没有办法去了解他是什么情况的,那称作神的境界。在这里的神并不是宗教里面的神,而是指神妙的意思。他是要强调人的生命是一个奥秘,人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不要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凡人,一个念书人而已,或是普通的上班族,或者最多只能做个君子。在佛教里面用不可思议境界来形容最高的境界。孟子怎么说呢?“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也就是不能用任何言语和概念来描写那种神妙的境界,人生抵达这个境界,那就与万物合二为一,与天地相融无间。

由此可见,儒家并不只是关注现实生活,你如果是教书、做官或造福百姓,那只是儒家横的侧面,你在人间去注意到跟你相关的人。在这里所看到的六个层次,从“善”到“信”到“美”,再到“大”到“圣”到“神”,这展现了儒家思想纵的侧面,前面讲横的侧面是讲人间,纵的侧面是往上提升。人作为天地之心,五行之秀,万物之灵,每个人都是宇宙里面最神妙的产物,每个人有一颗心,只要真诚的把心存养充扩,生命就会抵达与人类合而为一的神妙境界。

这也是孟子思想里面最让人赞叹的地方,同时,也把儒家的“人性向善论”这个善最后可以达到“止于至善”,止于至善的时候就跟天地之德可以相配合,也就是做人做到了最高的境界了。

这一集我们把孟子思想里面发挥到人生修养的境界的六个层次做个说明,这个说明同样的要建构在儒家的人性论上面。

所以,我们常要了解一个人真诚就有力量由内而发,让自己去行善。“善是我跟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别人是谁?天下人都是别人。这样,我这一生就永远有努力的空间,永远会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层次。像这样的一种思想是非常精彩并且具有普遍性的,不是只有中国人要学,所有人都可以从里面得到启发。

那下一集我们就要谈一谈今天的儒家思想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这一集就谈到这里。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0)

相关推荐

  • 什么是“善与人同,舍己从人”——《孟子》“子路人告之以有过”章解析

    在<孟子·公孙丑上>篇,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 ...

  • 儒家圣人小集

    在我国历史上各个领域.各个学派都有被尊奉的圣人,他们都是在某个方面具有超常作为的人.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中,有关圣人的考查时常有,虽然难度不是很大,但往往因为不熟悉某个圣人失分,因为圣人太多记混失分.在此 ...

  • 李说我听:人生修养的6个境界

    我们为你准备了语音版本 孟子认为人生修养有六个境界,这是孟子思想中最为重要.最具特色之处. 他在<孟子·尽心下>提出"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 ...

  • 浅谈先秦儒家之小人形象

    在各种思潮激荡与融合的春秋战国时期,先秦儒家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 朵奇葩,其彰力显现无疑,其价值难以估量.在这一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 家从人性的角度诠释人及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

  • 六、刷牙在线收听

    六.刷牙 102. oral hygiene 口腔卫生 103. keep my mouth clean 保持口腔卫生 104. keep my mouth free of disease 保持口腔不 ...

  • 唯一会轻功的武僧,公开秘传口诀,称轻功有六重境界

    释理亮,俗家名吴小亮,泉州少林寺武僧.23岁开始练习轻功水漂,经过五年的秘密训练,曾借助1厘米厚的三合板,在水上跑出了125米纪录.释理亮说:现代教材<武术>中写道:"轻功又称跑 ...

  • 中华“六才子书”,人生的六重境界!

    金圣叹认为:<庄子>. <离骚>.<史记>.杜甫诗.<水浒传>.<西厢记>依次称为世间六才子书,分别进行了评点.--端木持易注 " ...

  • rapper混好莱坞的六重境界

    rapper演戏这事儿没毛病. 那几位从<中国有嘻哈>冒出来的rapper最近风头无两,出广告歌.代言.上综艺.上音乐节--有人调侃道,"下一步是不是要演戏了?" 黑人 ...

  • 郄穴歌诀(十六郄穴歌诀)在线收听

    打开 郄穴歌诀(十六郄穴歌诀) 郄犹孔隙义 ,本是气血聚, 病证反应点,临床能救急.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医. 胃经是梁丘,  脾应地机宜. 心经取阴郄  ,小肠寻养老. 膀胱金门守 , 肾向水泉觅. ...

  • 【有三吐槽】程序员改BUG的六重境界,你,第几重了?

    作为一个程序员,我们也有丰富多彩的bug人生啊,咱们又开新专栏了(实在是有感于最近大家问我的问题),这一个就叫<有三吐槽>吧,今天说说改bug这件事儿. 一定程度上改bug的水平就对应了薪 ...

  • (六)难症痼疾,师法仲景在线收听

    (六)难症痼疾,师法仲景 单纯脾胃问题,用理中济弱,面黄肌瘦,脉微细,完谷不化,五更泻,加附子.肉桂,达到增加釜底火,保证运转的目的,因为火生土,故火永远为跟,桂附理中比理中更深一层次.治病不可单打一 ...

  • 三十六重天一层一个境界,玉帝只管三十三重以下,剩下归谁管呢

    古代时期,由于科技不发达,许多事件都无法解释,许多事情都是用神佛鬼怪来做解释,迷信思想在百姓头脑中根深蒂固,许多人都相信有神仙有老天爷的存在,甚至有时天气异常刮起狂风暴雨,人们都会认为是上天动怒了,就 ...

  • 教师备课有4种境界,你到了哪重境界?

    只有备得深,才讲得透,析得准,练得精. 墨子在<七患>中指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备课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 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