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眼里所谓的事实,很可能全都是假的……|095
作者:邹玉杰律师
九章刑辩创始人,金亚太优秀刑事律师,亚太刑事司法研究所副所长。
前言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这句话大多数人应该都知道,甚至可以说地球人都知道。
但是如果往深处再多想一层,可能就另当别论了。眼睛见到的所有东西,都是真的吗?难道没有假的?
答案,其实很明显:
如果眼所见,全是真实,那么,这个社会上就不会有那么多被骗的人了。换句话说就是,眼睛见到的,也不见得就是真实的。
01
最近在得到上学吴军的《信息论》时,看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
二战期间,美国军方认为,如果每次战斗中自己被击落的飞机比对方少5%,消耗的油料低5%,弹药多5%,机动性高5%,最终就可以战胜对方。
问题虽然这么多,但只需要一个办法就可以解决掉全部的问题——减少飞机装甲总量,然后在飞机受攻击最多的部位增加装甲,如此改进后,就可以让自己一方被击落的飞机比对方少5%,消耗的油料低5%,弹药多5%,机动性高5%。
简直是个完美的方案。
但是装甲具体该在哪里减少,哪里增加?绝对是个超级大难题。
军方自己通过大数据分析,认为应该增加受攻击最多位置的装甲,比如机翼,而至于很少受到攻击的位置,则可以减少装甲,比如飞机发动机。
当他们带着自己的想法找到哥伦比亚大学统计研究小组时,研究小组里最聪明的瓦尔德则提出了完全相反的方案。
瓦尔德认为需要加装装甲的地方,不应该是留有单孔的地方,恰恰应该是没有单孔的地方,也就是飞机的发动机。
瓦尔德给出的理由,也比较违反常识:飞机各部位被击中的概率,应该是均等的,但是发动机上的弹孔却比其余部位少,这就说明了,那些被击中发动机的飞机根本没有机会返航。而我们所看到的数据都来自成功返航的飞机,这说明即便机翼被打的千疮百孔,仍能安全返航。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自己的观点,瓦尔德还举了另外一个更生动的例子:如果去战地医院的病房看看,就会发现腿部受伤的病人,比胸部、头部中弹的病人要多得多。
但是这种现象能说明胸部、头部中弹的人少吗?当然不能。因为在战场上,胸部和头部中弹的可能性恰恰会更大,试想每一个士兵举起枪的时候,瞄准的地方绝不是敌人了腿,而是头部或胸部。
所以说,这种现象只能说,胸部头部中弹的人,根本就没有进战地医院的机会。
这就要引出大多数人虽然听说过,可能并不太明白的“幸存者偏差”的概念了。
所谓的“幸存者偏差”说的是“已经死掉的人是不会说话的,失败者的声音是被掩藏起来的,你可能拿到的结果都是幸存下来的人说的,失败的结果就没有被统计在内。”
02
稍微有点中国历史常识的人,都会记得这两个人:秦二世胡亥,隋炀帝杨广。
对于这两个人的看法,大致也都差不哪去。总之没有什么好的看法,把大部分形容昏君的词语全部用上也不过分。
昏庸无能,刚愎自用,贪婪好色,横征暴敛,劳民伤财,凡此种种吧,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我想不出来的恶毒词语,大概都能拿来形容他们。
当初看历史的时候,当然认为这几个人,按照现在的说法那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死了也要遗臭万年。
但是如果往深层次想一想,我们会发现,其实事情并不可能就这么简单。
试想这两个哥们能在众多兄弟之间,脱颖而出,获得帝位,绝不可能一点能耐都没有,也绝不可能像史书说的那样一无是处。
试想秦始皇、隋炀帝都是开国皇帝,他们的儿子,至少不至于一点本事都没有,彻彻底底的大草包一个吧?
但是,史书上又为何言之凿凿的声称这两个哥们就是这么的垃圾呢?
答案也很简单:
我们可能拿到的结果都是幸存下来的人说的,失败的结果就没有被统计在内。
因为历史是由成功者书写的,具体来说就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以及唐朝的开国皇帝安排人写的,而为了让自己的形象高大威猛些,最好用的方式就是贬低自己的对手,顺势抬高自己。
03
有不少人还会有一种“读书无用论”的想法,包括本人在内,一直都是这种论调的坚决支持者。因为用一种简单的归纳推理,偶尔是可以得出这种结论的——
比尔盖茨大学没毕业就创业,结果成功了。
苹果的乔布斯,大学没毕业就创业,结果也成功了。
还有戴尔公司的戴尔,也是大学没毕业就创业,结果也成功了。
其实有时候,自己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有不少人高中都没上,更别说上大学了,但是生意做得很好,早已实现了财务自由,也是不少同龄人羡慕的对象。
于是,有人就觉得读书确实没啥用,你看别人没读书不也成功了吗?而且是世界首富。
但是,根据“幸存者偏差”理论,已经死掉的人是不会说话的,失败者的声音是被掩藏起来的。
没好好读书的人,大多数可能都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败下阵来了,成为了失败者,而失败者的声音,我们基本上是听不到的。
相反,没好好读书,却特别成功的人,就成为了励志典范,而媒体恰恰需要的就是这种,因为这才有新闻效果,才能吸引眼球。
如此反复,久而久之。
我们大脑里就只留下一种假象——上大学没用,不上大学可能才是成功之母。
这,肯定是错误的!我看,就没有必要再用繁杂的逻辑再论证了。
后语
有人肯定开始疑惑了,这亲眼所见,都不能相信,还能相信什么呢?
其实,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小马过河》的故事,看看小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当时小马也遇到了我们同样的问题,面对河流深浅的问题,能不能过得去的问题。小松鼠和老水牛给出的建议是完全相反的,小马就更加纠结了。
这时,小马的妈妈给出了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建议:他人的建议都不一定靠谱,何不自己亲自试试呢?
就像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邓小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我们要摸着石头过河!
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的过程中继续摸索,也许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找到一丝真相,看到那忙一点点未来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