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渔民捞到180斤“铁柱”,转手卖出65元,专家:它价值3个亿
即倾许之人徒,收亡隋之文物。——《等慈寺碑》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统治了中原大地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终于谢幕。两千年的岁月沉淀,蕴藏着先辈们无穷无尽的智慧。哪怕是以科技创新的如今,我们依然追本溯源着,想要站在先辈的肩膀上看见更远、更高的天空。
不过,在物质匮乏、留存手段相对落后的古代,要想为后辈人留下更多的智慧,显然也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加之,王朝迭代以及而后中国经历一千多年的屈辱史,都让蕴含了古人心血的中国瑰宝进一步消失。
千年之后的现在,我们只能通过残留的古书记载作为最终的参考文献,以此来推演古代所发生的大事情。然而,书籍的局限性众所周知,需要以实物为辅助才能检验其真实性。因此,文物的重要性也在于此了。
那么,文物的作用真能在普通人群中遇到赏识它的伯乐吗?
01千里马遇上“假伯乐”
文物的发掘充满偶然性,尤其在民间发现的文物概率中,这一点体现得非常明显。然而,术业有专攻,寻常百姓对于文物的认知停留在值钱层面,少有人能够真正去了解何种文物具备何种特征。
因此,不少文物在民间被发现,大多会被当成废品处理。比如,一位重庆渔民在嘉陵江捕鱼的时候,就捞出了一样价值3个亿的文物,当然最终结果也没能逃过废品站的结局,180斤的“铁柱”,仅仅以65元的价格卖了。真如《马说》中说的那样:“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上世纪八十年代,渔民陈先生如往常一样正在长江嘉陵江打捞,突然渔网变得十分沉重,靠江吃饭的他立马狂喜,赶忙将渔网收网,坐等丰厚的战利品,似乎红色的钞票就在他面前飞舞。
哪知道,当他看到渔网中的物品时,却是怎么也笑不出来了。原因无他,渔网沉重并不是因为鱼多,而是渔网中极其突兀的铁柱。
本以为满载而归,最终竟然是铩羽而归,怎么想怎么失望。留下来又不知道作何用处,扔回江中又不爽自己满腔欢喜落了空。于是,废品站就成了铁柱“最后的归属地”。
看着手中卖得“战利品”的65元,陈先生还是有着不小的惊喜,毕竟这也算是不小的收获了。就这样,他兴高采烈地回了家。
陈先生在嘉陵江打捞出来了铁柱的消息,传得很快,没过多久考古专家就听闻了风声,并在立马赶往废品站。
专家晃眼一瞧,铁柱上的字符让他敏锐的感觉这并不是寻常物件,于是他按压住内心的狂喜,以200元从废品站老板的手中将其买了回来。要说,后面的故事就不知道废品站老板和渔民陈先生会不会后悔自己有眼无珠了。
02价值3亿的罕见文物
铁柱被带到了博物馆中做研究,随着专家对其一阵的专业捣鼓,渐渐地铁柱也散发出了属于自己原有的光泽。而蕴藏在它身上的秘密,也逐渐被解开。
铁柱长75厘米,直径25厘米,身上刻有十分少见的鸟篆文。不论从外观,还是刻有的字符,专家都断定这一定是某个朝代所使用的建桥装备。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研究,最终专家破解了鸟篆文的含义,铁柱来自于两千多年前的汉武帝时期。
查阅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汉武帝时期,长江一带山洪频发,而要想固本培元,加固河堤,在物资匮乏以及科技落后的古代十分不易。于是,汉武帝下令在全国公开诏令各路能人巧匠,想出治理山洪的办法。
各路能工巧匠的出现,很快就想出了办法,解了燃眉之急,即以铁柱固定桥梁。而渔民陈先生打捞出来的铁柱,也就是曾经用于固定桥梁的铁柱之一。几千年的发展,早已让其他铁柱下落不明,这也是迄今为止出土的唯一一根桥墩,其价值不可估量。
而更让专家称奇的不仅是桥墩背后蕴含的设计,还有桥墩本身的材质,经过水下两千多年的江水浸泡,桥墩竟然能够完好无损,着实让人惊叹桥墩的材质。毕竟只有少部分的锈蚀,这已经很是难得了,哪怕是科技发达的如今,依然难以做到这样的技术。
显然,桥墩的身份转变,也让它的价值得到了更大的提升,它对我国研究汉武帝时期建桥技术和文化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和极高的研究价值。专家估值,桥墩市值三个亿,如今桥墩被四川博物馆收藏,俨然成为了博物馆的镇馆文物之一。
一波三折的经历,正如人生一样,一夜暴富也许就这样擦身而过了。那么,即便是认出了文物,专家是否能将文物带回去研究呢?
03一段在考古界痛心疾首的往事
文物的遗失,有时候并不仅仅只是专家发现不及时,还有是人都有的贪欲。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内蒙古张姓男子在河边钓鱼时,发现了一块类似黄金的方块。满心欢喜的他在看到经过清洗后犹如黄金一般耀眼光泽时,更是狂喜。
甚至为了检验自己心中的猜想,他不惜用火去烧灼。不过,当做完这一切之后,他还是害怕自己会错意,鉴定的方法有问题,所以为了一验真假,他带着方块来到了当地文物局。
他很幸运,经过专家的鉴定,这并非方块牌,而是带有契丹文的辽国金器。要说,如果在中原这件金器也不一定会多么有价值,但是金器出产量极少的辽国,这就显得十分尊贵了。超高的研究价值让专家建议张某上交,可是却被张某一口回绝。
针对回绝,其实大多数人也能表示理解,毕竟总不可能让他人的劳动成果付之一炬吧,还是应该要适当给点报酬。不然,这不就是和明抢一样了吗?因此也无怪乎张某不愿意了。
不过,虽然专家的做法有失偏颇,但张某接下来的做法也是让人十分气愤。
专家原本是想着和张某进行进一步磋商,谁知当专家来到张某家中时,发现张某竟然为了躲避再一次遇到专家让他上交的情况,他一回到家中就将方块牌融化了,做成了一对大手镯。
当专家看到的时候痛心不已,本以为张某即便是不上交,也会好生珍藏才对,谁知竟然如此肤浅,直接将其融化成了大手镯,这就让专家一时之间难以接受了。不过,事已成定局,专家除了痛心、无奈之外,别无他法。
很多网友对此纷纷谴责张某为了一己之私,毁坏文物。但也有不少网友认为,金块原本就是由老张发现的,不论是出土,清洗以及后面跑上跑下的鉴定,都是张某一人进行,因此这也算是属于他的物品。
甚至,部分网友还认为,专家无偿上交国家的一番建议,才是真正导致文物流失的罪魁祸首,毕竟如果不是畏惧专家的话,张某也不会在这么快的时间内就将文物融化。
总结
是非对错,每个人心中都有着各自的定论,我们也难以去判别到底孰是孰非,但我们只知道一点,保护文物应该是人人都应该遵守的原则和义务。
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占有,为了一己之私,就将我国的考古研究当做不重要的事情,这是极其愚蠢的,更是毫无道德可言的。其实,真正预防文物被遗失的最有效办法,是多向民众普及一些文物知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