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散文鉴赏

  陈忠实,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白鹿原》是其成名著作,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既然这样,大家不妨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了解下陈忠实散文鉴赏,欢迎大家的阅读!

  陈忠实散文鉴赏1、永远的骡马市

  头一回听到骡马市,竟然很惊讶。原因很直白,城里怎么会有以骡马命名的地方呢?问父亲,父亲说不清,只说人家就都那么叫着。问村里大人,进过骡马市或没去过骡马市的人也都说不清渊源,更说不明白,也如父亲一样回答,自古就这么叫着,甚至责怪我多问了不该问的事。

  我便记住了骡马市。这肯定是我在尚未进入西安之前,记住了的第一条街道的名字。作为古城西安的象征性标志性建筑钟楼和鼓楼,我听大人们神秘地描述过多少次,依然是无法实现具体想象的事,还有许多街巷的名字,听过多遍也不见记住,唯独这个骡马市,听一回就记住了。

  如果谁要考问我幼年关于西安的知识,除了钟鼓楼,就是骡马市了。

  这个道理很简单,生在西安郊区的我,只看见各种树木和野草,各种庄稼的禾苗也辨认无误,还有一座挨着一座破旧的厦屋一院连一院的土打围墙,怎么想象钟楼和鼓楼的雄伟奇观呢?晴天铺满黄土,雨天满路泥泞,如何想象西安大街小巷的繁华以及那些稀奇古怪乃至拗口赘牙的名字呢?

  只有骡子和马,让我不需费力不需想象就能有一个十分具体的活物。我在惊讶城市怎么会有以骡马命名的街区的同时,首先感到的是这座神秘城市与我的生存形态的亲近感,骡子和马,便一遍成记。

  我第一次走进西安也走进了骡马市,那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进城念初中的事。骡马市离钟楼不远,父亲领我观看了令人目眩的钟楼之后就走进了骡马市。

  一街两边都是小铺小店小饭馆,卖什么杂货都已无记,也不大在意。只记得在乡下人口边说得最多的戏园子“三意社”那个门楼。

  父亲是个戏迷,在那儿徘徊良久,还看了看午场演出的戏牌,终于舍不得掏二毛钱的站票钱,引我坐在旁边一家卖大碗茶的地摊前,花四分钱买了两大碗沙果叶茶水,吃了自家带的馍,走时还继续给我兴致勃勃地说着大名角苏育民,怎样脱光上衣在倒钉着钉子的木板上翻身打滚,吓得我毛骨悚然。

  还有关于骡马市的一次记忆,说来有点惊心动魄。

  史称“三年困难时期”之后的第一年,即1963年冬天,我已是乡村小学教师,期考完毕,工会犒赏教师,到西安做一天一夜旅行。

  先天后晌坐公交车进城,在骡马市“三意社”看一场秦腔,仍然是最便宜的站票。

  夜住骡马市口西安最豪华的民用西北旅社,洗一次澡,第二天参观两个景点,吃一碗羊肉泡馍,大家就充分感受了作为人民教师的光荣和享受了。

  唯一令我不愉快乃至惊心动魄的记忆发生在次日早晨。走出西北旅社走到骡马市口,有一个人推着人力车载着用棉布包裹保温的大号铁锅,叫卖甑糕。

  数九天的清早,街上只有零星来往的人走动。我已经闻到那铁锅弥漫到空气里的甑糕的香气儿,那是被激活了的久违的极其美好的味觉记忆。

  我的腿就停住了,几乎同时就下定决心,吃甑糕,哪怕日后挨一顿饿也在所不惜。

  我交了钱也交了粮票。主人用一个精巧灿亮的小切刀——切甑糕的专用刀——很熟练地动作起来。

  小切刀在他手里像是舞蹈动作,一刀从锅边切下一片,一刀从锅心削下一片,一刀切下来糯米,又一刀刮来紫色的枣泥,全都叠加堆积在一张花斑的苇叶上。一手交给我的同时,另一只手送上来筷子。

  我刚刚把包着甑糕的苇叶接到手中,尚未动筷子,满嘴里都渗出口水来。正当此时,啪的一声,我尚弄不清发生了什么,苇叶上的甑糕一扫而光,眼见一个半大孩子双手掬着甑糕窜逃而去。

  我吓得腿都软了,才想到刚才那一瞬间所发生的迅捷动作,一只手从苇叶刮过去,另一只手就接住了刮下来的甑糕。动作之熟练之准确之干净利索,非久练不能做到。

  我把刚接到手的筷子还给主人,把那张苇叶也交给他回收,谢拒了卖主要我再买一份的好意,离开了。卖主毫不惊奇,大约早已司空见惯。

  关于“三年困难”的诸多至今依然不泯的生活记忆事项里,吃甑糕的这一幕尤为鲜活。在骡马市街口。

  朋友李建宁把一册装潢精美的《骡马市商业步行街图像》给我打开,看着主街次街内街外街回廊街漂亮的景观,一座座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韵的现代商业建筑,令我耳目一新,心旷神怡,心向往之。

  勾起对骡马市的点滴记忆属人之常情,也自然免不了世事变迁生活演进文明进步等阅历性的感动和感慨了。

  西安在变。其速度和规模虽然比不得沿海经济大市,然而西安确实在变化,愈变愈美。一条大街一街小巷,老城区与新开发区,老建筑物的修复和新建筑群的崛起,一行花树一块草皮一种新颖的街灯,都使这座和这个民族古老文明血脉相承的城市逐渐呈现出独有的风姿。

  作为这个城市终生的市民,我难得排除地域性的亲近感和对它变化的欣然。骡马市几乎是脱胎换骨的变化,是古老西安从汉唐承继下来的无数街区坊巷变化的一个缩影,自然无须赘述。

  我最感动的是这个名字,从明朝形成延续到清家,都在红火繁荣着以骡马交易的特殊街坊,把农业文明时代的城市和乡村的脐带式关系,以一个骡马市融汇贯通了。什么叫封建文明封建经济形态?古长安城有个骡马市。

  无论西安日后会靓丽到何种状态,无论这个骡马市靓丽到何种形态,只要保存这个名字,就保存了一种历史的意蕴,一种历史演进过程中独有的风情和韵味,而没有谁会叫真,真要牵出一头骡子或一匹马来。

  哦!骡马市。永远的骡马市。

  2004年5月30日

  陈忠实散文鉴赏2、拥有一片绿荫

  农历十月初一是家乡的鬼节,活着的人要给死去的亲人烧纸送钱,好让他们在冬季到来之前备置防寒的衣物。在这种事情上我一直是处于理智和情感的分离状态,结果却是一次又一次顺从了情感的驱使,便匆匆赶回乡下老家,去为我的那位终身都在为吃饭穿衣愁肠百结的父亲烧一匝纸钱,让他在冥冥之域不再饥寒交困。

  转过村里那座濒临倒塌的关帝庙,便瞅见我的家园。那株法桐撑开偌大的三角形树冠,昂昂扬扬侍立在大门前不过10米的街路边。我的树--每一次回归家园第一眼瞅见这株法桐,我的心里就会涌出'我的树'的欣然浩叹。原因再简单不过,这株法桐是我栽的。父亲在世时喜欢栽树,我们家的房前屋后现在还蓬勃着他老先生栽植的树群,场塄上的那株白椿树已经有一搂粗了。然而我每一次回乡看见自己栽下的树都要比看见父亲栽的树更亲切,说穿了不过是栽树的人对那株幼苗当初所寄托的希冀将实现。是的,当我看见自己掘坑挖栽下的那株不过指头粗细的幼苗终于雄壮起来,倚立在村巷里,在浩渺的天空撑起一片绿盖的时候,我的那种感觉颇近似阅读自己刚刚写完的一部小说。

  12年前的这个月,我调进陕西作协专业创作组。我那时的唯一感觉便是开始进入最理想的人生状态;专业创作对我来说的实质性含义只有一点,所有时间可以由我自由支配,再不要听命于谁对我的指派了。压力也同时俱来,生活、学习、创作既然全由自己支配,那么再写不出像样的作品,也就没有任何托辞可以替自己遮盖了。

  我几乎同时决定回归老巢。回归我父亲我爷爷我老太爷一脉相承的家园。不是因为他们都死了需得由我来承继,纯粹是为了图得一个耳根清静的环境,可以平心静气地坐下来读书,思考一些不单是艺术也包括艺术的问题。深知自己知识残缺不全,而生活演进的步伐又如此疾骤,好多好多问题太需要沉心静气地想一想了。

  住在乡间真是令人心旷神怡,所有的骚扰和诱惑都自然排除。每每在清静到令人寂寞的时候我便走出大门,和村巷里随意相遇的任何一个人拉拉闲话,哪怕逗小孩玩也觉得十分快活。夏天暴日当头时,走出门来就招架不住炎炎烈日的烤炙,暴晒后我的头顶和赤臂就生出一层红红的小米粒似的斑点,奇痒难支,医生说那叫日光性皮炎。我便畏惧已构成暴力的太阳,于是便想到应该有一方绿荫做庇护。出得大门站在浓厚而清凉的树荫下和农人闲谝、抽烟那真是太惬意了……便想到栽两株树。

  首先是树种的选择。我要栽两株法桐。几近40年前我读初中,看过一场中国和法国合拍的儿童电影《风筝》,巴黎街道上那高大的街树令我记忆特深,我在家乡没有见过这种树。又过20年我才知道这种树叫法桐,中国的许多城市的公路两边已经形成风景,家乡的一些农家屋院也栽植起来。

  是我动手那部长篇小说写作那年的早春,我托村子里一位青年从庙会上买回两株法桐,一株一块钱。树买到了自然很遂心愿,只是遗憾着它太小太细了,仅仅只有食指那么粗。天哪!想要乘它的荫凉,想要拥有一方绿荫,得等多少年啊!

  我仍然毫不犹豫地挖了坑,给坑底垫下土肥,把它栽下了;栽下了它,也就把一种对绿荫的期盼坚定地埋下了。我拄着铁锨把儿抹着脸上的汗水,欣赏着只及我胸脯高的幼株,一缕忧虑产生了,猪可以拱断它,小孩随手可以掐折它,它太弱小了嘛!于是我便扛着镢头上山坡,挖回一捆酸枣棵子,插在幼株周围,把它严严密密地保护起来。

  令我失望的是,几乎所有树木的嫩叶都变成了绿叶,我的两株法桐依然叶苞不动。我拨开酸枣棵子在那树杆上掐破表皮,发现已经是干死的褐色。我想把它拔起来扔掉,就在我拽住树杆准备用力的一瞬,奇迹发生了,挨近地皮的地方露出来一点嫩黄的幼芽,我的心就由惊喜而微微颤抖了。

  这是从法桐的根部冒出的新芽,证明树根还活着。树根活着就会发出新的幼芽,生命多么顽强又多么伟大啊!那是一个尚看不出叶形的粗壮的锥形幼芽,刚刚拱破地皮而崭露头角,嫩黄中有淡淡的嫩绿,估计也就只经受过一两回春天阳光的沐浴吧。我久久地蹲在那里而舍不得离开,庆祝一个新的生命的诞生。我把扒掉的酸枣棵子重新插好,这幼芽不仅经不起车辇马踏人踩猪拱,鸡爪子只要一下就会轻而易举地把它刨断把它摧毁。

  我一日不下八次地看那幼芽。它蹿起来了。它由嫩黄变成嫩绿了。它终于伸出一只绿叶了。它又抽出一片新叶了。它终于冒过围护着它的酸枣棵子,以一身勃勃的绿叶挺立起来,那么欢实,那么挺拔地向着天空……唯其丝毫不敢松懈,每年春天挖一捆酸枣棵子加固防护的围障,它依然还弱小,依然经不起意外的或有意的伤害。

  它长到我的胳膊粗的时候,我终于享受到它的绿荫了。那树荫投射到地面上,有筛子般大小,我站在我的树的荫凉下,接受它的庇护。它的尚不雄壮的枝杆和尚不宽厚的绿叶,毕竟具备遮挡烈日烈焰的能力,我想拥有的一方绿荫的愿望实现了。那一年底,我也终于完成了历时四年的长篇小说写作工程,回城里去了。临走之前,我仍然给它的周围加固一层酸枣棵子。

  去年夏天我回去,发现那树杆已经长到小碗那么粗了,不知哪家的孩子用小刀在树杆上刻写下我的名字,刻刀的印迹已经愈合,颜色却是褐红色的,在树皮的灰白色中十分显眼。从去年到这次回归,我发现那树杆急遽加粗,刻着我的名字的那俩字也在长大。树下已经有偌大一片绿荫了。

  法桐已经成为一株真正的树挺立在那里、巨大的伞状树冠撑持在天空。父亲在世时给我说过,树冠在天空有多大,树根在地下就会伸延多么远;树杆有多粗,树的主根也就有多粗;树枝在空中往上往前伸长一尺一寸,树根在地下也就往下往周围延伸一尺一寸。我至今无法判断父亲这话有多少科学的可靠性,但确凿相信,这树的根已经扎得很深了,即使往坏处想到极点,譬如说突然被过往的汽车撞断了,或者被几十年不遇而在某一天却遇到了雷劈电击,这自然都无法预防,但这根是不会被撞毁劈断的。它会重新冒出新芽,它的生命还会重新开始。真的发生这种情况,我将无怨无悔地再去挖酸枣棵子,重新开始对我的法桐新芽的围护。

  我久久伫立在我的法桐树旁,欣赏着那已经变形却依然清晰可辨的我的名字,那刻下我名字的淘气鬼也该和这树一样长高长壮了吧?天空飘落着零星小雨,日头隐没了,虽然看不到树荫,却也毫无遗憾。到明年三伏那燥热难熬的时候,我就回家园,享受暴日烈焰下的我的那一方绿荫。

(0)

相关推荐

  • ​ 郑州·绿城·法桐 | 作者 李瑞

     郑州·绿城·法桐 李瑞 --自幼在法桐绿荫下,走过岁月,度过盛夏,对她有着深深的眷恋,近期偶然得知,在解放初期,一位叫史隆甫的先生,经过他的努力引进,我们郑州才有了之后的绿城之名. 为前人栽树后人乘 ...

  • 往期回顾/微子禾作品《梧桐祭》/轩诚诵读

    小轩清浅:说到去年西安的热门话题,一定避不开友谊路上的梧桐树.微子禾先生,一介书生,数百字一篇梧桐祭,从此树的来源,再到在中国的广播,娓娓道来,南京法桐的不存,西安此树的在劫,忧心于古风不继,愤恨与千 ...

  • “宣化记忆”征文 | 我如果爱你 | 作者:王晓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原来陕西特色甑糕是这样做的,只需掌握这个小技巧,口感香甜软糯

    同步发布到 今日头条 手机百度 优酷.土豆.uc 网易 企鹅.天天快报.腾讯新闻 等.  账号名称:美味小舍 甑糕是西安的特色小吃.蒸糕的深口大铁锅古名为"甑",因此而得名.甑糕质 ...

  • 陈忠实散文:割草·搂麦

    出生在农家屋院里的男孩子,从小小年纪就帮父母干农活了.我却记不准自己究竟是从几岁开始动手干活的,按乡村人归结的普遍规律,说男娃子一顿能吃完一个馍馍,就是好帮手了.我据此判断,当在我六.七岁的时候.我同 ...

  • 陈忠实优秀散文作品欣赏

    陈忠实,出生于1942年8月,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曾任西安市郊区文化馆副馆长.西安市灞桥区文化局副局长等,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下面是学识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陈忠实优秀散文作品,供大家欣赏. 陈忠实优秀 ...

  • 【滋水 · 散文】韩立平:陈忠实先生《原上少年》读后感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406期︱   审稿|谭长征   编辑|马晓毅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 ...

  • 余晨:【一面之缘 ——忆与陈忠实的一面】(散文)

    一面之缘 --忆与陈忠实的一面 ◎余晨 [作者简介]:余晨,原名白英举,陕西临潼人.小村子转到大城市的孤独浮叶.生活的磨砺打造一种对人生的态度,嬉笑怒骂皆平常,一纸字行诉心绪.简约的文字诠释深邃人生, ...

  • 经典散文:陈忠实《收获与耕耘》

    作者:陈忠实 二十岁,人生进入成年期的标志. 这是一个令人心魄悸颤的年轮.我发觉,当一个人跨入成年的时候,许多人生的重要课题都拥挤而至了,而首先面临的最重大的问题,就是人生道路的抉择. 我二十岁那年, ...

  • 【阅读悦读·散文】段遥亭《白鹿原上白鹿魂 ——悼念陈忠实先生》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1 新疆,乌鲁木齐.2016年4月29日,早晨9:08分. 和往日一样,照例做好早餐以后,我正坐在窗前翻阅书报时,收到西安一位亲友发来的微信:"今 ...

  • 陈忠实: 命运终归到底, 其实就2个字

    卷首语 陈忠实先生说过:"一个人的一生,是一长串的生命体验.幸福或悲伤是人生都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2016年4月29日,陈忠实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一颗璀璨的新星在中国文学界的历史 ...

  • 陈忠实六年写成白鹿原,老婆问发表不了咋办,他六字回答催人泪下

    1942年农历六月,骄阳似火,陈忠实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北坡西蒋村,属马.他五行缺水,生出来不到半个时辰,全身便起了痱子,嘴唇暴起苞谷大燎泡,村里半仙说,他是木命.蒋村没有一个姓蒋的,据地方史专家 ...

  • 111期/《就为了给陈忠实鞠个躬》张妥作品/梁剑清读

    梁剑说:从那一刻起,整个中国似乎都陷入到了悲痛,在我的记忆中,没有那个当代的文人可以有这么大的影响,上至国家主席,下至贩夫走卒,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纪念着这个堪称伟大的文人.我周围的朋友多有酷爱文字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