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崽”“亲女”们记忆深处的桥亲娘,你在家乡还好吗?

顾问钟石山 主编何俊良13517392853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车山庙桥,我的桥亲娘

刘利君

我的家乡在邵东县团山镇与流泽镇的交界处,那儿有一条河流,源头来自于流泽,故取名为流头河。我们的祖先靠着河里的水灌溉着家乡的农田、鱼塘,在刀耕火种的年代,成就了家乡“渔米之乡”的美称,就有了家乡动听迷人的名字“稻香村”。

聪明、勤劳、勇敢的先祖们不知道在多少年前筑坝开发了流头河,于是就有了流头坝,流头坝把流头河分为了两段,流头坝上为上游,流头坝下为下游。流头坝上建了一个水磨坊,那时候还没有现代化的碾米机,流头坝里的水就带动水磨为周围的人民服务,把谷子碾成大米、把红薯磨成粉;多少年前,还没有高压电,可是我的家乡就有了靠水力来发电的发电机,给家乡的夜晚带来了光明,水电点亮的电视机给村民们带来了多少欢乐和幸福。

流头坝下游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因为桥边曾有一座土地庙——车山庙,因此家乡的人民就叫她为车山庙桥。

我的家乡,女婿称呼丈母娘一直习惯于叫“亲娘”。

我的家乡有儿时“认亲娘”的习俗。老一辈人有指腹为婚,开娃娃亲,孩子自小就多了一个“亲娘”疼。这一般是富裕人家的孩子。老辈人认为,小孩子体弱多病、夜里爱哭是因为八字与父母不合、五行缺点什么,据算命先生的推算,可以去“认亲娘”。“认亲娘”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如果认的是女人,就由家长带着孩子,带着大红包、提着礼物放鞭炮上门,举办一个情谊浓浓的“认亲娘”仪式,以后双方家长互相走动,,并以“亲家”相称,也是家乡人民所说的假“亲家”。孩子还须改口,叫所认对象为“亲娘”。自然,“亲娘”所认的孩子就成为“亲娘”一生的“亲崽”“亲女”了。“亲崽”“亲女”长大以后,也有成为真儿女“亲家”的。

认物为“亲娘”基本上是贫困人家的孩子,她们一般认古老的石拱桥为“桥亲娘”。

民间传说“桥亲娘”的生日是农历七月初七,于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零时过后,周围附近的贫困人家的一些老人、父母会带着自家小孩,买上纸钱、香烛、鞭炮,带上红包、贡品来到石拱桥上叩拜行礼,正式让小孩认石拱桥作为人生的“亲娘”;家乡人民习惯于叫她“桥亲娘”。传说“桥亲娘”最喜欢吃“斋粑”,在那个物资缺乏的年代,“斋粑”自家做的,加工好的小麦用桐子叶包着,然后再在锅里蒸好的特色粗糙食品“斋粑”。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饥饿的我与小伙伴们会一直在桥上等到半夜,等到“认亲”仪式结束后,便马上来抢“斋粑”等贡品吃, 主人会很高兴,抢的人越多,寓意主人家的小孩身体会越结实,将来长大会越有出息;人少的话,主人便自己动手把贡品分发到每一个小朋友的手里,带来祭祀的贡品是不能再带回去的。“斋粑”这道特色的小吃,家乡的现代人今天已经没有吃过了。据说认了“桥亲娘”的孩子都容易带大,聪明活泼,平安健康,读书郎能考上状元,越古老的石拱桥对社会的奉献越多,所以越有灵验。

某年的七月七日零时,祖母与母亲也带着幼小的我第一个赶到车山庙桥,那时桥下面有沙滩,我依稀记得,我是在沙滩上拜桥认了“桥亲娘”。可是今天的我从来看不出有一点比普通人聪明有出息的地方,也从没有听说过“桥亲娘”的哪个儿子中过状元,这也许是“桥亲娘”的儿子太多的原因;但是,自小体弱多病的我从此茁壮成长,力大如牛,这也许是因为“桥亲娘”赐给了我力量的缘故吧。

因为车山庙桥有土地神车山庙,也是一座家乡最古老的石拱桥;因此车山庙桥的香火一直很旺盛,周围带着孩子来认“桥亲娘”的乡亲们总是络绎不绝。

今天,不知道家乡的小孩在七月七这天,是否还去车山庙桥去认“桥亲娘”?

数过卢沟桥的狮子,听说过赵州桥的宏伟辽阔,但是我还是感觉家乡的石拱桥才最美,依旧对她情有独钟,我最爱家乡的石拱桥——车山庙桥,因为那是我一生的“亲娘”,她是我儿时的依靠,今天家乡的老人没有谁知道她到底修建于哪个朝代哪一年?但是我永远相信,长15米左右,宽4米左右的车山庙桥是鲁班大师当年亲手修建的,她的年龄比赵州桥更长,她的历史更悠久,车山庙桥直达廉桥二十多里的石板路就是最好的明证。现在的老人们亲眼目睹过无数次巨大洪流对她的冲击与淹没,可她永远都屹立不动,事后毫发无损。她的一生只有奉献,却从不向人们索取什么,她是一架通往幸福的桥梁,她把她的儿女们都送往了幸福的彼岸;而她却永远在那静静的等待,等待再把她荣归故里的儿女们渡回家乡。

1995年,村里开始修进村的公路,公路需要通过车山庙桥, 车山庙桥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她要通车了,于是桥上两旁的桥墩被铲除,完成了她一生保护、守卫车山庙桥的神圣使命。桥面上加固了钢筋混泥土, 当初的石板桥再也看不见了, 车山庙桥也失去当年的模样。车山庙桥通车后,为了人民群众过桥安全的考虑,热心于家乡公益事业的刘鹤鸣先生,生前为报答“桥亲娘”的庇佑,回报家乡,在世时出资在桥两边扩建了人行道,并在桥上安装了护栏。家乡的古老文化石板路石板桥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慢慢消失。

家乡的古石拱桥——车山庙桥,我们无数人的“亲娘”,您为家乡的发展立下了盖世功勋,您陪着您的“亲崽”“亲女”长大,护佑“亲崽”“亲女”们长大成人,并把“亲崽”“亲女”们渡向了远方;今天无论您的“亲崽”“亲女”们走到了哪里,走出去了千里还是万里,心里始终都装有家乡的石拱桥,您都生生世世永远刻在“亲崽”“亲女”们的记忆深处。您让我们这些“亲崽”“亲女”如何不爱您、不想您?

【作者简介】刘利君,曾用名箫剑,湖南邵东团山人,南下漂泊流浪,作品散见企业杂志、月刊及网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