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342

退斑汤
【方源】:《山东中医杂志》
【组成】:生地、熟地、当归各12克,柴胡、香附、茯苓、川芎、白僵蚕、白术、白芷各9克,白藓皮15克,白附子、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或制成水丸,每次6克,日3次。12日为1疗程。
【功效】:理气养血,疏风退斑。
【主治】:黄褐斑。
【方解】:本方与前方类似,方中用生地、熟地、当归以养血祛风为主,疏肝活血、除湿止痒为辅。临床本方可用于治疗黄褐斑伴有瘙痒者。
色素沉着方
【方源】:《当代名医亲献秘方》
【组成】:当归、柴胡、赤芍、郁金、红花、坤草、泽兰、丹皮、丹参、鸡血藤、香附各10克,甘草3克。
【用法】:红糖为引,每月月经来潮前5日,水煎服3剂。
【功效】:理气活血。调肝益肾。
【主治】:非孕期女子面部色素沉着。
【方解】:女性色素沉着,多见于月经来潮前,或月经不畅者,本方用当归、柴胡、赤芍等以疏肝活血法治疗,使气行血行,气血运行正常,故面部无血瘀瘀滞,则色素沉着自消。
固冲汤
【方源】:《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炒白术30克,生黄芪18克,煅龙骨、煅牡蛎、山萸肉各24克,白芍、海螵蛸各12克,茜草9克,棕榈炭6克,五倍子1.5克(研末,冲)。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健脾,固冲摄血。
【主治】:妇人血崩及月经过多,色淡质稀,心悸气短,舌淡,脉虚大或细弱。
【方解】:方中白术、黄芪可益气健脾;煅龙牡、茜草、棕榈炭可固冲摄血止崩。本方常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过多、胃溃疡出血等属气虚者。若出血过多,有阳脱者,加重黄芪,并加人参、附子;若偏热者,加生地30克;偏寒,加附子9克。注意:崩漏及月经过多有气虚、血虚之分,本方只适用于气虚者。
【按语】:实验研究表明,本方中黄芪、白芍对肠、子宫平滑肌有抑制作用;白术有抗凝血作用;茜草、海螵蛸、棕榈炭均有止血作用。白芍还有镇痛作用;茜草、山茱萸、五倍子、白芍、黄芪等均有抗菌作用。为临床治疗气虚出血等症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经年月水不利,胞中有风冷所致
大黄朴消汤
【处方】 大黄5两,牛膝5两,朴消3两,牡丹3两,甘草3两,紫菀3两,代赭1两,桃仁2两,虻虫2两,水蛭2两,干姜2两,细辛2两,芒消2两,麻仁5合。
【功能主治】 经年月水不利,胞中有风冷所致。
【用法用量】 方中紫菀,《千金翼》作“紫葳”。
【注意】 忌见风。
【摘录】 《千金》卷四
经年月水不利,胞中有风冷所致
大黄朴消汤
【处方】 大黄5两,牛膝5两,朴消3两,牡丹3两,甘草3两,紫菀3两,代赭1两,桃仁2两,虻虫2两,水蛭2两,干姜2两,细辛2两,芒消2两,麻仁5合。
【功能主治】 经年月水不利,胞中有风冷所致。
【用法用量】 方中紫菀,《千金翼》作“紫葳”。
【注意】 忌见风。
【摘录】 《千金》卷四
妇人经年月水不利,属风寒瘀血阻于胞中者
大黄朴消汤
【处方】 大黄 牛膝各15克 朴消 牡丹 甘草 紫菀各9克(千金翼作紫葳)代赭10克 桃仁 虻虫 水蛭 干姜 细辛 芒消各6克 麻仁10克
【制法】 上十四味,哎咀。
【功能主治】 主妇人经年月水不利,属风寒瘀血阻于胞中者。
【用法用量】 用水1.5升,煮取500毫升,去滓,纳消令烊,分五次服,五更时第一次,以后每隔约一小时服一次。自下后将息,须避风。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四
大黄牡蛎汤
【处方】 大黄1两,黄芩18铢,栝楼根18铢,甘草18铢,桂心半两,滑石2两,牡蛎半两,人参半两,龙骨半两,凝水石半两,白石脂半两,消石半两(1本加紫石英半两)。
【功能主治】 小儿连壮热,实滞不去,寒热往来、微惊悸。
【用法用量】 以水4升,煮取1升半,服3合,1日1夜令尽,虽吐亦与之。
【摘录】 方出《千金》卷五,名见《医部全录》四二○
清热固经汤
【方源】:《中医妇科学》
【组成】:生地黄、地骨皮、牡蛎粉、阿胶、地榆、生藕节15克,炙龟版24克,焦山栀、黄芩、棕榈炭各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凉血,固经止血。
【主治】:妇人血崩或月经过多。症见阴道突然大出血或淋漓日久,色深红,烦躁不寐,头晕,舌红、苔黄,脉大而数。
【方解】:本方与固冲汤均治妇人血崩之症,本方为清热凉血固经止血之法,止血崩属热盛于内、迫血妄行之症;而固冲汤为益气健脾、固冲摄血之法,主治冲脉不固、脾气虚弱、不能摄血之症。故功效与应用各有不同,应予区别。
四红丹
【方源】:《肾病实用方》
【组成】:当归炭、蒲黄炭、大黄炭、槐花炭、阿胶珠各500克。
【用法】:为细末,炼蜜为丸,重9克。每服1丸,日服1次。
【功效】:清热凉血,引血归经。
【主治】:血分热盛,迫血妄行,以致出血诸症。如便血、溺血、吐血、衄血、妇女崩漏下血等。
【方解】:大凡出血诸症,多为血热盛而迫血妄行所致。故本方以蒲黄、大黄、槐花清热凉血之品炒炭用之,取收涩止血之意。因此,本方可用于治疗多种出血之症,亦可根据出血部位进行加减。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排血利尿。攻下荡热消痈,清肠消炎。抗菌消炎,增进血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排除肠内积物。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少腹肿痞,疼痛拒按,小便自调,或善屈右足,牵引则痛剧,或时时发热,身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现用于湿热瘀滞的急性阑尾炎、妇女急性盆腔炎、附件炎、痔漏。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脓未成。产后恶露不下,小便不利,血水壅遏,少腹满痛,通身浮肿,大便难者;经水不调,赤白带下,赤白痢疾,小腹凝结,小便赤涩,或有水气者。瘀血冲逆;桃核承气汤证而小便不利;内痔、毒淋、便毒
大黄牡丹汤
【别名】 瓜子汤、大黄汤、大黄牡丹皮汤
【处方】 大黄4两,牡丹1两,桃仁50个,瓜子半升,芒消3合。
【功能主治】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排血利尿。攻下荡热消痈,清肠消炎。抗菌消炎,增进血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排除肠内积物。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少腹肿痞,疼痛拒按,小便自调,或善屈右足,牵引则痛剧,或时时发热,身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现用于湿热瘀滞的急性阑尾炎、妇女急性盆腔炎、附件炎、痔漏。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脓未成。产后恶露不下,小便不利,血水壅遏,少腹满痛,通身浮肿,大便难者;经水不调,赤白带下,赤白痢疾,小腹凝结,小便赤涩,或有水气者。瘀血冲逆;桃核承气汤证而小便不利;内痔、毒淋、便毒。
【用法用量】 瓜子汤(《千金》卷二十三(注文)引《肘后方》)、大黄汤(《外科集腋》卷四)、大黄牡丹皮汤(《杂病证治新义》)。《金匮要略今释》:盲肠阑尾之炎,当其发炎而脓未成之际,服本方则炎性渗出物随下,其状亦似脓。方后所云:有脓当下者,盖指此。非谓脓成之证亦可用本方也。脓成与否,为本方与薏苡附子败酱散之界画,不容假借。其证候,在肿痛处之痞硬与濡软,在寒热与无热,在脉之迟紧与数,学者详焉。
【注意】 凡重型急性化脓或坏疽性阑尾炎,阑尾炎并发腹膜炎(或有中毒性休克,或腹腔脓液多者),婴儿急性阑尾炎,妊娠阑尾炎合并弥漫性腹膜炎,阑尾寄生虫病等,均不宜用本方。
【各家论述】 1.《千金方衍义》:大黄下瘀血血闭;牡丹治瘀血留舍;芒消治五脏积热,涤去蓄结,推成致新之功,较大黄尤锐;桃仁治疝瘕邪气,下瘀血血闭之功,亦与大黄不异;甜瓜瓣,《别录》治腹内结聚,戒溃脓血,专于开痰利气,为内痈脉迟紧未成脓之专药。
2.《金鉴》引李彣:大黄,芒消泄热,桃仁行瘀,丹皮逐血痹,去血分中伏火,瓜子主溃脓血。
3.《成方便读》:夫肠痈之病,皆由湿热瘀聚郁结而成。故用大黄之苦寒行血,芒消之咸寒软坚,荡涤一切湿热瘀结之毒,推之而下。桃仁入肝破血,瓜子润肺行痰,丹皮清散血分之郁热,以除不尽之余气耳。
【临床应用】 1.肠痈:大黄牡丹汤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104例。急性阑尾炎20例,包裹性阑尾脓肿20例,粘连性肠梗阻20例,肠道蛔虫堵塞10例,胆道蛔虫症10例,急性胆囊炎15例,结石性胆道感染并中毒性休克5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4例。痊愈100例,中转手术者仅4例。治愈率达96.15%。
2.血瘀经闭:某妇人,经水不来三四个月,一医以为妊娠,至五个月,产婆亦以为妊,施镇带(即妊娠带)。其人曾产数胎,以经验故,亦信为妊。然至十一月,全无产意,于是乞诊于余。余熟诊之,腹状虽似妊,实非妊也。因告以经闭。夫妇闻之大惊,频乞药,乃与大黄牡丹汤,日用4服,服至4-5日,下紫血坏血甚夥,20日许而止,腹状如常。翌月月信来,自其月妊娠,翌年夏,举一子,此瘀血取尽之故也。
3.痔疾:用大黄牡丹汤治疗血栓性外痔20例,19例痊愈,1例无效。一般服药1至3剂疼痛锐减,痔核明显内缩,3至6剂痔核逐渐吸收。
4.交肠:一妇人,年可三十,后窍闭塞不通,大便却从前阴泄。如是旬许,而腰腹阵痛,大烦闷,燥屎始通,前阴所出亦自止,嗣后周而义发。盖患之10余年,医药百端,无不为矣,容貌日羸,神气甚乏。师诊之,其脉数而无力,始按其脐下,有粘屎即从前阴出,再按有一块应手。师问曰:月事不行者几年?曰:10余年矣。先与大黄牡丹汤缓缓下之,佐以龙门丸(梅肉、山栀子、巴豆、轻粉、滑石)泻之者,月1次,自是前后阴口得其所居。数旬,自谓曰:妾有牡痔,方临厕也,疾痛不可忍。师视之,肛旁有如指头者,以药线截而治之,仍服前方1周年许,块亦自消。
【摘录】 《金匮》卷中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主肠痈初起,右少腹疼痛拒按,甚则局部有痞块,发热恶寒,自汗出,或右足屈而不伸,苔黄腻,脉滑数者
大黄牡丹汤
【处方】 大黄12克 牡丹3克 桃仁9克。瓜子12克 芒消9克
【功能主治】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主肠痈初起,右少腹疼痛拒按,甚则局部有痞块,发热恶寒,自汗出,或右足屈而不伸,苔黄腻,脉滑数者。
【用法用量】 上五味,用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纳芒消,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备注】 本方治症属于热毒蕴结于肠,气血瘀滞不通而成。方中大黄清热解毒,祛瘀通便;丹皮凉血散瘀为君,芒消助大黄清热解毒,泻下通便为臣;桃仁、丹皮活血化瘀为佐,冬瓜仁排脓散结为使。五味合用,共奏泻热逐瘀,散结消痈之功。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中
大黄蜜煎
【处方】 大黄1两(切如指头大)。
【功能主治】 口糜生疮。
【用法用量】 以蜜煎5-7沸,候冷取出。每含1块,咽津。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固胎饮
【方源】:《常见病辩证治疗》
【组成】:黄芪24克,党参、熟地、菟丝子各15克,茯苓、白芍各12克、白术、当归、黄芩、阿胶、续断、巴戟天、炙甘草各9克,砂仁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健脾,补肾固冲,补血安胎。
【主治】:习惯性流产(滑胎)
【方解】:本方在怀孕2~4月内,每月服15剂左右;4个月,根据孕妇身体情况,每月可酌情服5~10剂,使脾肾气足,冲、任得固,则胎自安。
固胎和伤汤
【方源】:《林如高骨伤验方歌诀方解》
【组成】:生地、白芍、白术、当归、茯神、续断各9克,枳壳、朱砂各6克,木香、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镇静安胎,和伤止痛。
【主治】:孕妇受伤。
【方解】:因孕妇与一般人不同,孕妇跌伤闪挫,气血亏损,胎便不安,倘若只作外伤治理,难以奏效,故必须用安神、补血、养血之药。方中生地、白芍、当归、白术可益气养血,续断滋补肝肾,全方共奏镇静安胎。
保产神效方
【方源】:《傅青主女科》
【组成】:全当归(酒炒)、正川芎、菟丝子(酒泡)各4.5克,川贝母6克,羌活、枳壳1.8克,厚朴2.1克(姜汁炒),荆芥穗、黄芪(蜜炙)各2.4克,白芍3.6~6克(酒炒),蕲艾(醋炒),炙甘草各1.5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和血,祛风活血。
【主治】:安胎或催产。
【方解】:方中当归、黄芪、白芍可益气养血;川贝、羌活、枳壳、川芎等品可祛风活血。本方因能益气和血,祛风活血,故其特点是对孕妇有双向作用:未产能安,临床能催。偶伤胎气,腰酸腹痛,甚至见红不止,势欲小产,危急之际,一服即愈,再服安全;临产时交骨不开,横生逆下,或胎死腹中,命在垂危,服之奇效。
大黄没药煎
【处方】 没药(别研)1两,大黄1两,当归2两。
【功能主治】 妇人产后,恶物不快,时发寒热,躁烦闷乱狂语,发渴面赤。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用米醋2升,入前药末调匀,于银器中慢火熬成稠饧相似,摊冷,入瓷盒盛。每服1弹子许,童子小便1盏化开,同煎至7分,入醋半杓子,重煎5-7沸,温服;未止,半日后再进。
【摘录】 《鸡峰》卷十六
大黄芒消二味汤
【处方】 大黄6两,芒消5两。
【功能主治】 大便暴秘不通,骨肉强痛,体气烦热,唇口干焦。
【用法用量】 上药先切大黄,以水4升,煮取2升,去滓;纳芒消,顿服之。须臾利。良久不觉,以热饮投之。
【摘录】 《外台》卷二十七引《许仁则方》
大黄龙丸
【别名】 黄龙丸、清暑丸
【处方】 硫黄1两,消石1两,雄黄(通明者)半两,滑石半两,白矾半两,寒食面4两。
【制法】 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去暑毒,分利阴阳。主中暑眩晕,昏不知人;或身热恶寒,头痛,状如伤寒;或往来寒热,烦躁渴甚,呕吐泄泻。
【用法用量】 黄龙丸(《丹溪心法》卷一)、清暑丸(《普济方》卷一一七)。中暑忌得冷,此药却以冷水下之,乃热因寒用,疑者释之。
【摘录】 《三因》卷二
转天汤
【方源】:《傅青主女科》
【组成】:人参、当归(酒洗)各60克,川芎30克,川牛膝9克,升麻1.2克,熟附子0.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气补血,催生转胎。
【主治】:手脚先下难产者。
【方解】:方中人参、当归、川芎、升麻可益气补血,活血催生转胎。若服3剂后,胎儿手足仍不转,可针刺产妇合谷穴,胎儿即下。不可用手探取,以免招致母子俱危。
补肾固冲丸
【方源】:《罗元恺妇科经验方》
【组成】:菟丝子250克,川续断、白术、鹿角霜、巴戟天、枸杞各90克,熟地、砂仁各150克,党参、阿胶、杜仲各120克,当归头60克,大枣50枚。
【用法】: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9克,日服3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
【功效】:补肾固冲,补气健脾,养血安胎。
【主治】: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有先兆症状者。
【方解】:方中菟丝子、川续断、巴戟天、枸杞子可补肾固冲;白术、熟地、党参、阿胶、当归合用可补气健脾,养血安胎。肾气旺,精血充,则胎自固,本方能补肾填精固冲任,故为安胎之良方。
十圣散
【方源】:《女科证治》
【组成】:党参、黄芪、干地黄、续断、山药、苎麻根各12克,白术、白芍各9克,砂仁、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气血,强冲任,固胎元。
【主治】:胎元不固,易流产者。
【方解】:方中党参、黄芪可补气血,强冲任;续断、山药、地黄可补肾固胎。本方临床常用于保胎。因妇女平素体弱,或新病初愈,气血未复,或屡次流产,妊娠之后,胎元不固,易发生堕胎或小产者。若有口渴,去党参、黄芪、砂仁,加沙参、麦冬、知母;恶心纳减,去黄芪、地黄、甘草、加陈皮、竹茹、扁豆;腹痛,去黄芪、地黄、加苏梗、木香。
通乳丹
【方源】:《傅青主女科》
【组成】:党参、黄芪、当归各30克,麦冬15克,桔梗9克,木通3克,猪蹄2个。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血益气,佐以通乳。
【主治】: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乳房无胀痛感,面色苍白,身倦乏力,不思饮食,脉弱。
【方解】:方中党参、黄芪、当归益气养血;桔梗、木通、猪蹄通乳汁。乳汁不足者或因于气滞痰阻,乳络不通;或因于气血不足,无以化为乳汁。前者宜疏肝理气,化痰通络,是为实也;后者益气养血,滋养乳汁,是为虚也。本方属于后者。
【附方】:
下乳涌泉散(《清-太医院配方》),由当归、白芍、生地、青皮、天花粉、漏芦、白芷、穿山甲、王不留行、桔梗、柴胡、川芎、木通、通草、甘草组成。用于产后乳汁不行,乳房作胀,胸胁不舒,饮食不佳,舌苔薄黄,脉弦数。
大黄六合汤
【别名】 四物汤
【处方】 四物汤4两,大黄半两,桃仁10个(去皮尖,麸炒)。
【功能主治】 妊娠伤寒,大便硬,小便赤,气满而脉沉数,阳明、太阳本病也。脏结秘涩者。
【用法用量】 四物汤(《玉机微义》卷十三)。《玉机微义》本方用法:水煎,或为丸服亦可。
【摘录】 《元戎》
大黄流浸膏
【来源】 为大黄加工制成的流浸膏。
【性状】 为棕色的液体;味苦而涩。
【炮制】 取大黄(最粗粉)1000g,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 O),用6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以每分钟 1~ 3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续漉液 850ml,另器保存,继续渗漉,至渗漉液色淡为止,收集续漉液,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初漉液,混合后,用60%乙醇稀释至1000ml,静置,俟澄清,滤过,即得。
【功能主治】 刺激性泻药,苦味健胃药。用于便秘及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0.5~1ml,一日1~3ml。
【贮藏】 密封。
【摘录】 《中国药典》
大黄连翘汤
【处方】 大黄、连翘、防风、瞿麦、荆芥、当归、赤芍、滑石、蝉蜕、黄芩、山栀、甘草(加紫草5分)。
【功能主治】 痘疮身热如火,疮势稠密,心烦狂躁,气喘妄言,大小便秘,渴而腹胀,内外蒸烁,毒复入里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治痘全书》卷十三
乳溢汤
【方源】:《湖南省老中医医案选》
【组成】:黄芪15克,党参、当归、龙骨、牡蛎粉各12克,白术、柴胡各10克,陈皮、五味子、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中益气,收敛消炎。
【主治】:妇人产后乳汁自溢。
【方解】:方中党参、黄芪、当归、可益气养血;牡蛎粉、龙骨又可收敛消炎。乳汁自溢,有的是在妊娠期即乳汁自行流出,若为偶尔点滴溢出,则不足虑。若为流出较多,或产后未经婴儿吸吮而自行流出乳汁,甚至终日不断者,则有气虚和肝热所致者。本方即治疗气虚乳汁自溢者。其表现多为乳房不胀,乳汁自出,面色淡白,气短神疲,心悸头晕,手足发凉,脉多缓弱。
加味黄芪四物汤
【方源】:《女科证治》
【组成】:黄芪、熟地、茯苓各12克,当归、白芍、白术各9克,川芎3克,甘草6克,赤小豆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气养血通乳。
【主治】:产后乳汁不行气虚血少者。症见乳汁稀少,面色晄白,畏寒肢肿,头晕目眩,心慌气短,舌质淡白,脉象细弱。
【方解】:方中黄芪、熟地、当归可益气养血;白术、甘草健脾通乳。临床可加党参、陈皮、香附等药,其效更佳。
通乳四物汤
【方源】:《女科证治》
【组成】:熟地12克,当归9克,川芎、木通,王不留行各3克,制香附、陈皮各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养血调气通乳。
【主治】:产后乳汁不行血虚气滞者。症见乳少难下,面色苍黄,头晕目涩,心悸少寐,胸胁作胀,舌苔薄白,脉细涩。
【方解】:本方即四物汤去白芍加木通、王不留行、香附、陈皮而成,取四物汤以补血滋化源,加行气通乳之品使乳汁易下。
通肝生乳汤
【方源】:《傅青主女科》
【组成】:白芍(醋炒)、当归(酒洗)、白术(土炒),麦冬(去心,米炒)各15克,通草、柴胡、远志各3克,熟地、甘草各0.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疏肝解郁,散结通乳。
【主治】:产后乳汁不通。
【方解】:肝郁气滞,经脉壅塞,气血不通,故乳汁不下。本方用白芍、当归、柴胡、通草疏肝理气以通乳,则乳汁自下。
【按语】:临床上本方也可以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症。
大黄苦酒
【处方】 大黄8铢(切)。
【功能主治】 产后子血不尽。
【用法用量】 以苦酒2升合煮,取1升,适寒温服之。即血下,甚良。
【摘录】 《千金翼》卷六
大黄桔梗汤
【处方】 大黄(锉,醋炒)2两,桔梗(炒)1两,甘草(炙,锉)半两,朴消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热病饮水,结胸硬满。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大黄桔梗散
【处方】 大黄(锉,炒)1两半,桔梗(锉,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玄参1两,羚羊角(镑)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眼睑肿硬刺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半匕,至2钱匕,食后、临卧米饮调下,1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一○
通乳汤
【方源】:《何任医案选》
【组成】:通草4.5克,山甲片,王不留行各9克,当归6克。
【用法】:另外用猪蹄汤冲药汁服。
【功效】:疏经通乳。
【主治】:产后无乳。
【方解】:本方近乎药食疗法,亦是民间常用的发奶之法,用之有效。
疏肝通乳汤
【方解】:《妇科证治概要》
【组成】:当归、穿山甲、漏芦、麦冬各9克,白芍、柴胡、川芎、青皮各6克,薄荷4.5克,王不留行,栝楼各15克,皂角刺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主治】:产后乳汁缺乏,证属肝郁气滞型。症见乳汁不行,乳房胀满而痛,精神郁闷,胸胁胀满,食欲减退,甚或恶寒发热,舌黯红、舌薄黄,脉弦或数。
【方解】:方中当归、白芍、柴胡疏肝解郁;山甲、漏芦、川芎、皂角刺可通络下乳。临床上本方加佛手、通草,治疗肝郁气滞之缺乳症效果更佳。
黑神散
【方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熟地、归尾、赤芍、蒲黄、肉桂、干姜、炙甘草各120克,黑豆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散,每服6克,温酒调下。原方用酒和童便各半盏同煎后调服。
【功效】:消瘀行血,下胎。
【主治】:产后恶露不尽,或攻冲作痛,或脐腹坚胀撮痛,及胞衣不下,胎死腹中,产后淤血等。
【方解】:血瘀不行为本方主症。方中蒲黄、黑大豆去瘀行血。熟地、归尾、赤芍养血和血,肉桂、干姜温通血脉。甘草甘缓益气,童便散瘀而引血下行。酒引药入血分而通经络。诸药合用,功效卓著。
大黄揭毒散
【处方】 大黄1两半,白及1两,朴消2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热壅肿毒。
【用法用量】 井水调搽,干则润之。
【摘录】 《景岳全书》卷六十四
伏梁气,心胸妨实,背膊烦疼,不能食,四肢无力
大黄煎丸
【处方】 川大黄(锉碎,微炒,别捣罗为末,以酒1升、醋1升熬如膏)1两,京三棱1两(锉碎,醋拌,炒令干),木香1两,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诃黎勒皮1两,桂心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槟榔1两。
【制法】 上为细末,入大黄煎中,更入蒸饼少许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伏梁气,心胸妨实,背膊烦疼,不能食,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 每日空心以温酒送下10丸至15丸。
【摘录】 《圣惠》卷四十八
下脓及宿结。主小儿无辜闪癖,或头干瘰疬、头发黄耸分去,或乍痢乍瘥
大黄煎丸
【别名】 大黄丸
【处方】 大黄9两(锦纹新实者,若微朽即不堪用,削去苍皮乃称)。
【制法】 上为散,以上好米醋3升和之,置铜碗内,于大铛中浮汤上,炭火煮之,火不用猛,又以竹木篦搅药,候堪丸,乃丸如梧桐子大,于小瓷器中密贮。
【功能主治】 下脓及宿结。主小儿无辜闪癖,或头干瘰疬、头发黄耸分去,或乍痢乍瘥。
【用法用量】 大黄丸(《医方类聚》卷二五三引《神巧万全方》)。
【注意】 禁牛、马、驴、鸡、猪、鱼、兔肉、生冷、粘滑、油腻、小豆、荞麦。乳母亦同此忌。
【摘录】 《外台》卷十三引《崔氏方》
消魂散
【方源】:《济生方》
【组成】:泽兰叶、人参各3克,炙甘草1克,川芎3克,荆芥9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每服3~6克,温酒热汤各半盏调敷,同时可用醋喷在炭火上,取烟熏鼻。
【功效】:益气血,散外邪。
【主治】:产后恶露不尽,气血虚弱,感冒风邪,忽然昏晕不醒人事。
【方解】:产后气血虚弱致血晕为本方主症。方中人参、甘草补气,川芎、泽兰养血。荆芥疏散风邪。清酒引药入血分。诸药合用,功效卓著。
妇人积年血气,症块结痛
大黄煎
【别名】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3两(锉碎,微炒),鳖甲2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牛膝1两(去苗),干漆1两(捣碎,炒令烟出)。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妇人积年血气,症块结痛。
【用法用量】 大黄散(《济阴纲目》卷五)。
【摘录】 《圣惠》卷七十一
产后积聚、血块攻心腹,发即令人闷绝;兼破鬼胎
大黄煎
【处方】 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芫花1两(醋拌,炒令干),蓬莪术1两,咸消1两,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朱粉半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产后积聚、血块攻心腹,发即令人闷绝;兼破鬼胎。
【用法用量】 以醋2升,于铁器中慢火熬令稀稠得所,即下米粉搅匀。每服1茶匙,空心以温酒调下。
【摘录】 《圣惠》卷七十九
大黄活命丹
【处方】 大黄半斤,僵蚕(去头足)4两,白芷2两。
【制法】 上为末,姜汁为丸,如弹子大,朱砂、雄黄为衣。
【功能主治】 天时疫病。
【用法用量】 冷水化下。汗出即愈。
【摘录】 《慈幼新书》卷十一
茺蔚老姜汤
【方源】:《蒲辅周医疗经验》
【组成】:茺蔚子、煨老姜各30克,红糖60克。
【用法】:煎水3碗,分3次热服。
【功效】:活血调经,温经止痛。
【主治】:痛经。
【方解】:方中茺蔚子、煨老姜、红糖合用可活血调经,温经散寒止痛。本方为我国名医蒲辅周教授经验方,治疗经行腹痛,每月行经时服之,多年痛经往往亦可治愈。
女金丹
【方源】:《通行方》
【组成】:益母草600克,香附、鹿角霜各450克、陈皮、当归各420克,白芍、川芎、熟地、阿胶、延胡索、茯苓、白术、肉桂、白芷、白薇、丹皮、没药、藁本、甘草、赤石脂各210克,党参165克,砂仁150克。
【用法】:研末,炼蜜为丸。日服1~2次,每服1丸(9克),化服。
【功效】:调经养血,理气止痛。
【主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或经闭不行等。
【方解】:本方由益母草、当归、白芍、陈皮、延胡索等益气养血、温阳通经、理气止痛之品组成,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痛经、不孕症、慢性盆腔炎、更年期综合症、附件炎等,属于气血两亏或体虚寒湿症者。
【按语】:本方孕妇慎用,忌食生冷食物,偏于实热或湿热者忌用。实验研究表明,本方主要有促进造血,兴奋和抑制子宫,镇痛,抗菌消炎,提高免疫及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四物益母丸
【方源】:《济生方》
【组成】:益母草膏、熟地、当归各125克,白芍、川芎各30克。
【用法】:后4味研末,加益母草膏练蜜为小丸。每服6克,日服2次。
【功效】:补血调经,祛瘀生新。
【主治】:月经不调,经闭不行,经来腹痛,产后恶露淋漓,小腹疼痛等。
【方解】:益母草专入血分,能行瘀血而生新血。其特点是行淤血而新血不伤,养新血而瘀血不滞,同时兼能利水消肿。本药味妇科最常用之品,无论胎前产后,皆可选用。前人称它为“经产良药”。
【按语】:本方用此药入四物汤中其养血作用更为突出,可同时达到既补血又祛瘀之目的。
【附方】:
(1)益母草膏(《上海市药品标准》),是用益母草煎熬而成的膏剂(125克,瓶装)。功效为活血调经,祛瘀生新。用于月经不调,经来腹痛,产后瘀血不净等。
八珍益母丸(《济生方》),八珍汤再加益母草组成。研末,练蜜为小丸。每服6~9克,日服2次。功效为补气血,调月经。用于妇女气血两亏,体弱无力,月经不调等。现代有医加用本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属于气虚两虚伴血瘀者。
热痞。口渴
大黄黄连泻心汤
【处方】 大黄2两,黄连2两,甘草1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热痞。口渴。
【用法用量】 沸汤2盏,热渍之1时久,绞出滓,暖动,分2服。
【摘录】 《云歧子保命集》卷上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
大黄黄连泻心汤
【处方】 大黄6克 黄连3克
【功能主治】 主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
【用法用量】 上二味。用麻沸汤200毫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二次温服。
【摘录】 《伤寒论》
治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不可下,宜此药攻其痞
大黄黄连泻心汤
【处方】 大黄(五钱) 黄连(三钱) 黄芩(二钱)
【功能主治】 治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不可下,宜此药攻其痞。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远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大黄黄连汤
【处方】 大黄、黄连。
【功能主治】 痢疾里热盛,上冲心作呕,噤口者。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治痢南针》引作“大黄黄连酒”。
【摘录】 《金鉴》卷四十二
麻后身热不退,饮食不进,常常腹痛者
大黄化毒汤
【处方】 白芍2钱,厚朴1钱5分,陈皮7分,大黄1钱,枳壳1钱。
【功能主治】 麻后身热不退,饮食不进,常常腹痛者。
【摘录】 《种痘新书》卷十一
大便秘结,痘疮作痛
大黄化毒汤
【处方】 白芍、厚朴、甘草、陈皮、大黄。
【功能主治】 大便秘结,痘疮作痛。
【摘录】 《治痘全书》卷十四
(0)

相关推荐

  • 【姚克敏:云南姚氏妇科方】

    【姚克敏:云南姚氏妇科方】

  • 千方百剂:阿胶汤

    <圣济总录>卷九十六:阿胶汤 [处方] 阿胶(炙令燥,别捣末)人参各30克 干姜(炮)60克 远志(去心)120克 附子1枚(炮裂,去皮.脐)甘草(炙,锉)90克 大麻仁(烂研)175克 ...

  • 治疗肝气逆证的方剂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肝气逆证证名.因肝气上逆或横逆所出现的证候.<圣济总录>卷四十一:"肝气逆则面青多怒."<类证治裁>卷二:&quo ...

  • 5个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方,个个有来头,有一个是内服的

    5个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方,个个有来头,有一个是内服的

  • 【活血破瘀、温通经络、消瘤散结的外敷方】...

    [活血破瘀.温通经络.消瘤散结的外敷方]#输卵管不通# 莪术50g三棱50g当归尾 100g 艾叶 50g白芷50g皂角刺 50g 血竭 50g地鳖虫 50g没药 30g透骨草 100g 红花 30g ...

  • 颈椎病常用食疗方颈椎病患者在进行食疗时,...

    颈椎病常用食疗方 颈椎病患者在进行食疗时,主要遵循软坚散结.舒筋止痛的原则,按照发病情况及疾病分型的不同予以配方.     1.复方红花酒     原料:红花20g,当归尾15g,赤芍15g,川芎15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完》

    麦门冬汤 麦门冬 半夏 甘草 粳米 大枣 主治:1.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2.胃阴不足证.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 ...

  • 老人尿不畅,参考一下这个方

    I导读:老年性癃闭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作者以清·沈尧封所撰<女科辑要>之补气通脬饮加味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补气通脬饮加味治疗老年性癃闭 作者/嵇明亚 老年性癃闭是一种以小便涓滴不利或 ...

  • 万方论文网_核心期刊目录

    医药.卫生 R 综合性医药卫生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3.学报(改名为:医学争鸣)   4.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5.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6.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7.解放军医学杂志 8. ...

  • 一个外用方,治疗慢性鼻窦炎

    I导读:作者应用苍耳子散原方内服作外治法,比内服简便经济,收效快,疗效高.临床值得一试. 苍耳子散外治慢性鼻窦炎 作者/黄宗勖 刘××,男,32岁,干部. 患者自诉: 在初中求学时即患慢性鼻窦炎,十余 ...

  • 治疗心力衰竭,方选五苓散合补阳还五汤或者...

    治疗心力衰竭,方选五苓散合补阳还五汤或者真武汤! 治疗心力衰竭,首先要弄清楚患者是左心衰,还是右心衰?这个要了解二者的区别,再根据症状,选用选用五苓散合它方,或者真武汤. 一.左右心衰的区别. 心力衰 ...

  • 国医大师肖少卿:常用配穴主治方49类,涵盖100多种病症经验配穴

    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小九老师. 相信很多灸友日常艾灸中最困惑的就是关于配穴的问题,什么病灸什么穴位?当然,最好还是需要专业中医师详细辩证以后,方能给予有效合理的配穴方案. 前几日,朋友赠我一本国医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