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富豪:马未都发迹史!

《 岩松读书》每日经典,良师益友

现在的马未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身价过百亿。身份是:收藏家,作家,马未都,汉族,1955年3月22日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荣成,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

著有小说《今夜月儿圆》2008年,马未都以74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8第三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5位,引发广泛关注。

一个初中都没有毕业的人,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太让人佩服了!

70年代的马未都还年轻,经常一个人骑着自行车,等候在前往指定交易点必经之处,寒风凛冽,马未都就这样守在路边,面对川流不息的古董贩子。就这样看,只看不买,时不时也与商贩聊天,回到家里再去查资料,就这样日积月累,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再后来私底下,有看中的物件,他也时不时出手。真的有,假的也有。,

70年代末,他老逛官园农贸市场。古董摊,都和卖瓜子,花生的摊一起的。那时候铜钱1毛一个,买的多按5分算。卖瓜子的农村摊主根本不知道紫檀,红木是啥。有的紫檀红木的梳妆盒,就30-50就卖了。30-50,70年代末是一些家庭3个月的工资啊。也是大钱了。

马爷他视频说,那时候没造假的,都不懂。是真的。不过作为从小的吃货,我的1毛钱都买了瓜子了。这就是和马爷的区别。马爷但是也没钱,但几毛一块的都买成古董了

马未都说:当时在国营文物商店内销部买旧瓷器,清三代的碗非常精美,一摞摞搁地上,任我挑,10元钱一个,现在这样的碗在拍卖会怎么也要三、五十万吧。

一转眼,时间到了80年代,改革开放的伊始,他也开始了文学创作,工资稿费收入攒起来都买了古玩。马未都在八十年代没有去买电视机冰箱,买了一堆不能吃的古董,这就是战略眼光。有人说房地产是改革开放以来获利最大的项目,其实收藏文物才是这几十年获利最丰厚的项目!

90年代初开歌舞厅。马未都赔了40多万,转头拍《海马歌舞厅》赚600多万。

马未都说:当时,古玩地摊就跟今天过街天桥上卖DVD的似的,地上铺一块包袱,把东西摆好,随时准备着警察来了卷包袱跑人。有一次,他看到潘家园东北角的土坡上形成了一个小市场,就好奇为什么选在这里。人家对他很不屑地说,站得高,看得远,才能跑得快呗。

2008年,央视《百家讲坛》正如日中天,《马未都说收藏》就是在那个时候与观众见面。一时间,马未都的名字爆红全国。

成名之后的马未都,每天都有人找他鉴别文物真假,马未都明码标价,一次8000,一天最多接20和活。有人说贵,但仍然有大量的人排队等着马未都一锤定音。马未都鉴别之后,更是语出金句,幽默不逊色郭德纲的相声。

来人问:你看看这个瓷器有何特征?

答:这个瓷器融合了很多现代工艺的特点,具有明显的现代风格。我想我的话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

来人问:你帮着看看这个瓷器。

答:我的耳朵比较聋,我都听见我的左前方有人说,这个东西是新的。我们这一行,说一件东西一般不说它是假的,说假的人家比较容易急,怎么假了?我这难道不是瓷器吗?所以一般说它是新的。您这件东西,也是新的。有多新?买了有多长时间它就有多新。这个东西太新了。底下还故意写着一个“官”,过去这个东西要是送给皇上,基本就被杀头了。

一个藏友捧了一个瓷器,请马未都鉴定:马老师,你给看一下,这个瓷器是干什么用的?

马未都说:这个瓷器是骗人用的。

主持人:马先生,给你手套,帮我们看看这八件文物。

马未都:我不用手套,你那东西还没手套值钱呢!

主持人(指着满桌子的破烂儿):这几样文物,哪样最值钱?

马未都(拿起放大镜):就它最值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