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是指中药所具有的酸、苦、甘、辛、咸五...
五味是指中药所具有的酸、苦、甘、辛、咸五种与味相关的特性。除此之外还有淡味和涩味,但酸、苦、甘、辛、咸是与五行、五脏相配属的主要药味,所以一般称为五味。
1.辛
能行、能散。能行是指辛味药物能促进气血流通,也就是行气消滞、活血化瘀的作用。能散是指辛味有发散表邪作用。表邪即指侵犯人体肌表的六淫之邪。辛味药多辛散燥烈,易耗气伤阴(津),故气虚、阴(津)亏、表虚多汗等不宜用。
辛味膳食原料有丁香、八角茴香、小茴香、白芷、芥菜、洋葱、韭菜、芫荽等。
2.甘
能补、能和、能缓。能补是指甘味药具有补益作用,能补益人体的气血阴阳,或扶助人体正气、振奋脏腑功能,或滋补阴血的不足、改善虚弱状况。能和即“和中、调和诸药”。能缓指甘味具有缓和毒性、烈性,缓解痉挛、疼痛等作用。甘味性多腻滞,易助湿碍脾,古人有“中满忌甘”之说,即脾虚湿滞勿用甘味滋补之品。
甘味膳食原料有刀豆、小蓟、山药、山楂、代代花、玉竹、菜豆、小米、红薯、土豆等。
3.酸
能收、能涩。能收能涩是指酸味药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具体体现为止泻、敛汗、涩精、缩尿、止带、止血等制止人体阴液滑脱的效果,以及敛肺气而止咳嗽、收敛心神而安神等无形的作用。酸味药具有生津作用,可用于胃阴不足之口干舌燥、不思饮食、舌红少苔,或舌苔剥落等症,还可用于津液耗伤、筋脉失养而致的筋脉拘挛、屈伸不利之证。酸味药大多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酸味膳食原料有山楂、马齿苋、乌梅、木瓜、苹果、桃、柚子、草莓、石榴等。
4.苦
能泄、能燥、能坚。能泄即通泄、降泄和清邪。能燥指燥除湿邪,治疗水湿之证,由于湿症有寒湿、湿热的不同,故苦味药相应地分为苦寒燥湿和苦温燥湿两类。能坚用于肾阴亏虚导致的相火亢盛之证。此处的“坚阴”并不是苦味的直接效应,而是通过苦味的清泻火热作用而达到存阴液的目的。因苦燥易伤阴津,阴津不足者不宜用。苦寒之药易伤伐脾胃阳气,用量过大,或服用过久,易致脾胃阳虚,食欲不振、大便稀溏,故素体脾虚者亦当慎用。
苦味膳食原料有苦杏仁、郁李仁、栀子、香橼、黄花菜、枸杞菜、苦瓜、莴笋、芹菜等。
5.咸
能下、能软。能下指咸味具有泻下作用,用于热结大肠、大便秘结不通。能软指咸味药能软坚散结,用于消除瘿瘤、瘰疬、痰核、疮痈、肿块等。
咸味膳食原料有决明子、牡蛎、昆布、菊苣、海参、淡菜、田螺、带鱼、海蜇等。
6.淡
能渗、能泄。能渗能泄是指淡味能渗泄水湿,具有利尿渗湿的作用,用以治疗痰饮、湿浊、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淡味膳食原料有白扁豆花、茯苓、淡竹叶、薏苡仁、冬瓜、菜豆、银耳、芦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