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西方建筑(三-古罗马建筑-02)

  • 原书精彩内容非常多,有喜欢的朋友请在评论区留下邮箱,休息日的时候我会把完整电子版发给大家!!!
  • 仅加工砌面的料石墙

来自采石场的石料只被粗加工为方形或菱形,直接砌筑墙壁( Quarry-faced masonry), 用这种石块垒砌的墙面称之为料石墙面,多用于城墙、堡垒等大规模的建筑当中。

  • 古罗马拱券

位于拱券与柱子之间的基座,基座部分的石块对上有倾斜的表面承接券的压力,并将其传导至柱子上,对下侧与另一边拱券基石的推力互抵,保持连续拱券的平衡。虽然基石是拱券的一部分, 但也作为重要的结构而单独存在,在英文中有其专属的名词,称为“skewback“。

  • 长方形石料的砌筑法

这种大小不一的石块都是经过加工的,只是在砌墙时采用了看似毫无规律的“乱砌法' (Random ashlar),这也是美化墙面的一种方法。实际上,为了使墙面更加坚固,在石块的排列与组合上还是需要精心设计的。

  • 波形瓦

一种侧面呈S形的屋顶瓦片(Pantile),这种瓦可以很好地相互咬合在一起,形成波浪般起伏的屋面形式,既有利于排水,又起到了很好的美化作用。

  • 挑台

这种在堡垒大门上设置的挑台( Meshrebeeyeh),大都做成有垒的墙垛形式,并设置射击口等以加强对大门的保护。墙垛下面的支撑结构用从墙面上伸展出的石块雕刻而成,坡面和深深的锯齿形能够防止敌人从这里攻击。

  • 罗马瓦

一种截面呈U字形、锥形的单折叠屋瓦形式(Roman tile), 多用于覆盖屋脊或其他接缝处。

  • 外角

为了加固建筑拐角处的墙体,经常在转角处设置此类外角(quoin\coign coin),而出于装饰性的考虑,无论外角所用的加固材料与墙体相不相同,都使其与周围的墙面有明显的分别。这种区别可以通过不同材料的质感对比来获得,也可以通过对转角处使用的材料样式、规格等进行特殊的处理来获得。

  • 罗马拱顶建筑体系

罗马拱顶建筑体系(Construction system of Roman vault)中已经很普遍地使用混凝土浇筑,但在主体的结构外面都要进行贴面装饰,贴面的材料以各种砖、大理石板、马赛克镶嵌画为主,再加上柱式和精美的壁画等,这样处理的结果就使得建筑真实的结构被隐藏了起来。

  • 涡卷形线脚

在连续的苕茛叶螺旋图案基础之上,经简化而形成的涡旋线脚,主要采用大小螺旋相互配合的形式增加线脚的变化性与表现力。图示线脚来自于公元前334年建造的莱西克拉特合唱团纪念碑(Scroll, Monument of Lysicrates c.334 B.C.)。

  • 三联浅槽装饰

这是柱式上部的主要装饰图案,三联浅槽装饰( Triglyph)又称三竖线花纹装饰,由中部V字形凹槽分开的三个垂直的饰带组成,底部还有雨滴状的垂饰。

  • 地牢内的死刑房间

拱券的结构可以用较小的材料建设较大的使用空间,还具有很强的承重性,因此也常被用来做地下空间的建筑结构使用,图示为古罗马地牢内建筑结构(Robur in ancient Rome).

  • 共和时期的广场建筑

共和时期,人们参政议政的热情高涨,因此各种中心广场(Forum)建筑被修建起来,以便为人们提供集会和高谈阔论的场所。这一时期的广场和广场中的建筑还沿袭着古希腊的传统,再加上罗马在攻陷希腊之后,大量的建筑和艺术珍品被运回了罗马,所以此时期的建筑还带有浓重的古希腊风格。此外,来自东方的文化对建筑产生了一定影响,这种影响也或多或少地反映在广场建筑当中,如建筑群采用轴线对称布置,各部分又通过层次变化形成不同的视觉重点等。

  • 意大利普洛尼斯特的命运神庙

这是罗马共和时期的一座神庙建筑,因为神庙建在陡峭的坡面上,所以整个神庙依地势的升高,被分为六层。最底层是一个巴西利卡式的集会厅,通过第二层阶梯形的平台与两侧的坡道,到达第三层带有两个半圆凹进部分的柱廊,第四层挡土墙上有石砌壁龛装饰,通过贯通三四层的台阶可以到达第五层,这是一个有柱廊的平台,周围环绕着带双柱的柱廊。第六层是一个带半圆形观众席的剧场,而主要的神庙,则设置最后、最高的位置。

  • 圣赛巴斯蒂农教堂的基座、柱础、柱头、檐楣饰和挑檐下的浮雕装饰

混合柱式的基座、柱础、柱子整体比例,都与科林斯柱式大致相同,只是在细部上小有变化,如柱础采用了枭混线脚。早期混合柱式的出现是为了简化过于修饰的细部,所以可以直接用于建筑之上以省略檐部的装饰,但到了后期,檐部也开始堆砌复杂的装饰元素,混合柱式也转变为最华丽的柱式。

  • 纵横交错的砌砖结构

这是由多种规格砖砌筑而成的纵横交错的砌砖结构( Reticulated brickwork ),最常见的就是长短砖结合的方式,这种方法技术含量低,也是最普及的一种砖砌方法。方形饰面的砖,实际上是一种立体的三角形,砌筑时将其底部向外,尖头向内,形成犬牙交错的形式,其内部多以混凝土浇筑。双层砖体发券的拱]要以混凝土做砖体间的填充材料,要求有较高的砌筑技术,制作时通常要在底部做拱形的模板支撑。

  • 万神庙中的混合柱式

万神庙中使用的是华丽的混合柱式,万神庙中的柱子都采用大理石或花岗石雕刻而成,柱头贴金装饰。除希腊式柱廊中的柱子起承重的结构作用以外,神庙中的壁柱与圆柱都为装饰性构件,在四周的神龛中还采用了两根圆柱式与两根壁柱式的彩色大理石柱装饰。

  • 古罗马广场

这种开放型的广场(The Roman Forum) 几乎都是罗马共和时期建造的,集商业、政治、宗教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是城市公共活动的中心。广场中设有罗马标志性的凯旋门,围绕广场四周则有元老院和各种殿堂及神庙建筑,广场中设有供民众发表政治观点的演讲台,以及纪念性的雕塑和石碑。

  • 斜面处理

斜面(Splays) 通常出现在门、窗的侧面,这种设置可以使建筑一侧的开口大于另外侧。斜面可以由一面倾斜的墙壁形成,也可以与另外的平面按定的设置角度形成。在古罗马剧场建筑中,舞台前部的墙壁通常设置成斜面的形式。

  • 赫丘利神庙的直视图

这座神庙建筑群(蒂沃利,意大利)建立在一座小山丘上的人工平台上,神庙三面由双层柱廊围合,为了增加地基的稳定性,还在平台四周建设了加固的挡土墙。神庙建在平台中心的一座高台基之上,正面有八棵柱子的面宽。此时的神庙已经采用混凝土结构,因而只在立面中使用了柱廊,两边则为封闭性的墙面。神庙入口处开凿了一座剧场,地势差被巧妙地开凿为阶梯形的剧场观众席,这种神庙之前建剧场的形式也是罗马共和时期庙宇建筑群的一大特征。

  • 柱上楣的下部

专门指任何建筑(如拱门、横梁、阳台、穹顶、拱券等)顶端暴露在下方的组件(soffit)。

  • 女灶神庙窗户的内景

早期中的窗户形象也来自于建筑中,门框两侧的上下都略有突出,就如同柱子的横剖面,而头则是柱上楣和出挑的飞檐形式。图示窗位于意大利提沃利的韦斯太神庙之中,约建于公元前80年( Intemal view of window in Temple of Vesta)。

  • 蛀蚀状雕塑

这是砖石墙面的一种装饰方法,主要是在墙面上使用断续蜿蜒的刀法,造成弯曲的如虫蚀足迹的雕刻( Vermiculated work),类似的装饰方法还可以用在马赛克贴面的墙壁上。

  • 古罗马住宅大门

建筑实际上是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墙上的大理石饰面和门柱、门头形象都是装饰元素,本身不起任何的结构作用,因此这部分的雕刻也比较随意和自由,图案非常精美和细致,甚至暗示着建筑物本身的使用功能。图示大门来自庞培城潘莎房屋(Door, House of Pansa, Pompeii)。

  • 古罗马马塞勒斯剧院

依靠建造技术与材料的进步,古罗马剧场成为单独的一种建筑类型。与希腊剧场建筑不同的是,古罗马剧场的观众席不仅超过半圆形,而且与舞台连在一起,观众席与背景墙上还都设有顶篷遮风挡雨。剧场的外围立面被璧柱分为三层,底部两层还开设了连续的拱廊。剧场从恺撒时期开始修建,到奥古斯都时期完成,可容纳约2万名观众,属于较大型剧场。混凝土的应用使得古罗马的剧场得以摆脱地形的束缚,而作为一种单独的建筑形式修建在城市当中,此时的剧场外部仍然使用拱券与柱式进行装饰,内部舞台的背景墙也使用柱式与壁龛,但背景墙内部设有可供演员出入的暗道,增加了表演的观赏性。舞台与观众席上也都有顶篷,使演出免受自然天气的影响。

  • 圆花饰

由层叠的花瓣组成的花朵图案(Rosette)有很强的立体性,虽然花瓣是由苕茛叶的形象转化而来,却没有生硬感。利用抽象的图案作为装饰纹样也说明古罗马人已经不满足于对现实世界的摹仿,而是创造属于自己的一些新形象和新特点。

  • 镶边饰带

交织在一起的环柱扁带饰,通常都通过雕刻成凹凸不平形式增加图案的立体感,这种饰带镶边(Tresse) 多用于装饰性的线脚。

  • 锻铁旋涡形装饰

这是一种在木造部分用金属烙烫形成的螺旋形花纹装饰( W rought iron scrollwork), 只用简单的曲线线条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烙烫形成的花纹还可以嵌入金属,以增加其表现力。

  • 可分土墙

这是一种由石板、砖瓦、玻璃等材料形成的铺面,每部分图案都有统一的尺寸,可根据铺设时的角度和拼接方法不同形成色彩丰富而且多种多样的图案,图示为两种墙面形式(Sectile opus )。

  • 庞培城的硬质路面上的马赛克

庞培城是古罗马公共设施建筑的代表,这种精美的马赛克装饰(Mosaic pavement,Pompeii) 就是其取得的杰出成就之一。“回”字纹和重复的花朵图案是最多使用的装饰图案,而大面积白色与蓝色的使用则是庞培城在用色上的一大特点。

  • 墙面天花装饰意大利那不勒斯庞培古城

这种对称的天花装饰(Pompeian ceiling decoration)大多是在石膏或灰泥饰面上采用绘制或浮雕等方式制作完成的,其图案以各种动、植物或神话人物为主。

  • 塞拉皮斯神庙门廊楼梯剖面

通过楼梯剖面可以看到台阶石板的排列,底层台阶的石板伸入到第二层之下,这是因为上部的阶梯会对下部产生一定的作用力,而加大底层石板的长度则有效地保护了楼梯的整体性。

  • 塞拉皮斯神庙门廊立面

此神庙位于意大利那不勒斯泊滋勒斯镇,门廊已经可以成为单独的建筑形式,仅由高大的科林斯式柱与雕刻华美的柱顶檐部组成。这座门廊的特别之处在于只有中间四根柱子均匀分布,而两端头的柱子采用了双柱式。

  • 帝国时期的广场建筑

共和时期的广场因帝国时代的来临而转变了性质,不再是普通市民审议政策条例和讨论国事的场所,而成为帝王炫耀其功绩的纪念碑。与之相对应,广场建筑的面貌也发生了改变,开敞的广场变得封闭,原来广场中商业性和公共性的建筑被神庙、雕塑所取代,建筑外观更加高大、华丽。如图拉真广场(Forum of Trajan), 这是由来自东方的叙利亚人设计的一组建筑群,是所有广场中规模最大、也最奢华的,全部建筑采用轴线对称方式建造。正门为凯旋门、内部柱廊环绕着广场。广场上设置图拉真皇帝的骑马青铜像,广场西面是古罗马最大的巴西利卡,乌尔皮亚(Basilica of Ulpia),最后是图书馆院落,院落中矗立着通身雕刻的图拉真纪功柱(Trajan's Column)。

  • 奥古斯都广场

这是古罗马从共和时期向帝国时期转变阶段的广场,作为公共场所的开放性广场已经变为相对封闭的形式,广场建筑从赞颂伟大国家的纪念碑变成为帝王歌功颂德的纪念性神庙。奥古斯都广场建于公元前42年,(Forum of Augustus 42 B.C.) 四周有高大的围墙,广场内除供奉着战神的神庙和柱廊以外,到处都摆放着奥古斯都的雕像,建筑高大的体量也显现出罗马帝国的强盛。

  • 图拉真市场示意图

由于市场建在一座小山丘上,所以采用了阶梯状的形式,因此有着非常复杂的结构。市场底部三层都采用筒形拱,以形成一个半圆的广场空间。市场二层商店向内缩进,形成了一条通道,而三层商店则与其他不规则的店铺以及顶部大厅相连接,形成一条室内街道。由于建筑内部结构复杂,纵横交错的筒拱还形成了肋拱的形式,这也成为以后哥特式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 。

  • 古罗马公共集会场所

混凝土技术与拱券结构的提高,使得古罗马人可以将建筑造得更加高大和宽敞,而巴西利卡( Basilica)的形式也正好为之提供了条件。建筑内部通常以马赛克贴面,并设置壁龛和雕塑作品,有时还要贴金箔装饰,完全将真实的建筑材料遮盖。

  • 波形卷涡饰

螺旋形的图案在古典装饰中非常多见,这是一种由波浪形线条连接涡旋形成的波形卷涡饰(Vitruvian scroll), 可以用于各种建筑的线脚及镶边。

  • 罗马雕刻

带翅膀的飞兽与身体下部变为植物图案的天使形象是古罗马建筑中经常出现的装饰图案,在整个中楣的装饰带中,虽然所雕刻的形象众多,但各种形象中都暗含着一种螺旋的圆形图案,这种巧妙的设置使得整个雕刻有了很强的统一性。图示为图拉真广场建筑中楣上的雕刻图案,公元98-113年(Frieze, Forum of Trajan 98-113 A.D.)。

  • 帝国时期的神庙建筑

除了规模巨大的广场建筑以外,代表着古罗马建筑综合水平的建筑就是由哈德良皇帝主持建造的罗马万神庙(Pantheon) 了。万神庙的平面为圆形,其主体采用穹顶集中式结构建造而成,顶部穹顶的超大跨度也使之成为古代欧洲建筑中少有的大穹顶建筑之一。万神庙在结构、建筑材料、装饰等方面都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这一阶段也是西方建筑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 罗马安东尼奥和弗斯汀拿庙

古罗马的神庙外观已经同希腊式有所不同,修建于公元141年的这座神庙(Temple of Antonius and Faustina)立面是古罗马代表性的神庙立面形式。由于混凝土的使用,墙面成为主要承重结构,神庙建筑外部环绕的柱廊都改为壁柱式,只是作为墙体的一种装饰。神庙正立面保留了柱廊,但柱廊同立面一样宽,大门前还有高高的台阶。

  • 古罗马神庙侧立面的古希腊式入口

三角形的山花是古希腊建筑的标志性特征之一, 在建筑的侧面使用简洁的入口形式,可以与主立面华丽的入口形成对比,突出其次要地位。广门廊底部使用精美的科林斯柱式,并用变化的柱身,使简单的立面产生一些变化。直线与曲线互相调和,也避免大门过于单调。

  • 罗马神学院教堂柱头

柱头采用传统的苕茛叶进行装饰,顶部的叶形已经出现了涡卷形的趋势,是科林斯柱式向混合柱式过渡时期的一种柱头形式。 这种灵活处理装饰图案的方法,在古罗马建筑的柱头装饰中被普遍使用,因而柱头样式更加活泼和多样。图示柱头来自阿沙芬堡的牧师会教堂( Romanesque capital, Collegiate Church, Aschaffenburg)。

(0)

相关推荐

  • 图解西方建筑-新古典主义建筑

    新古典主义建筑 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出现 巴洛克和洛可可流行到了18世纪初期时,人们逐渐厌弃了这种繁琐的风格.随着社会经济带来的社会形态变化,建筑相关技术的进步,以及考古学家在古典建筑研究上所取得的新成就 ...

  • 图解西方建筑(古代罗马建筑-1

    第三章 古罗马建筑 古罗马建筑 在伟大的古希腊社会发展的同时,建筑史上另一个同样拥有伟大成就的国家-----古罗马也在蓬勃地发展着.尽管在古希腊已经取得惊人成就的时候,古罗马还只是意大利半岛上的一个小 ...

  • 0元图解建筑史第四季-1| 古典建筑及其溯源

    建筑画图题总是画不准确? 对建筑画图只会死记硬背? 没有完整的建筑史图册的画图逻辑? 为了解决大家的困境,几凡推出了"0元图解建筑史第四季--建筑画图题专项提升课程",以专题的形式 ...

  • 经典的古罗马建筑艺术

    古罗马指从公元前9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即亚平宁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 古罗马先后经历罗马王政时代(前753年-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前509年-前27年).罗马帝国(前27年-476年/1453年 ...

  • 图解西方建筑-古代罗马建筑-3

    万神庙剖视图 万神庙建筑还没有找到成熟的结构方法来削弱拱顶的侧推力,主要采用了材质的变化来减轻拱顶的重量,此外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厚厚的墙壁.墙体采用了混凝土浇铸的方法制作而成,至顶部墙体变薄,还加入了大 ...

  • 图解西方建筑(三-古罗马建筑-01)

    原书精彩内容非常多,有喜欢的朋友请在评论区留下邮箱,休息日的时候我会把完整电子版发给大家!!! 第三章 古罗马建筑 古罗马建筑 在伟大的古希腊社会发展的同时,建筑史上另一个同样拥有伟大成就的国家--- ...

  • 图解西方建筑(三-古罗马建筑-03)

    原书精彩内容非常多,有喜欢的朋友请在评论区留下邮箱,休息日的时候我会把完整电子版发给大家!!! 万神庙剖视图 万神庙建筑还没有找到成熟的结构方法来削弱拱顶的侧推力,主要采用了材质的变化来减轻拱顶的重量 ...

  • 图书分享-图解西方建筑(二-古希腊建筑-02)

    原书精彩内容非常多,有喜欢的朋友请在评论区留下邮箱,休息日的时候我会把完整电子版发给大家!!! 早期爱奥尼克式柱头 这是一种原始的爱奥尼克柱头形式(Proto-lonic Capital),两个涡旋是 ...

  • 图解西方建筑(四-早期基督教与拜占庭建筑-02)

    原书精彩内容非常多,有喜欢的朋友请在评论区留下邮箱,休息日的时候我会把完整电子版发给大家!!! 赛萨洛尼卡圣徒教堂 这座小教堂的顶部也采用了类似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穹顶形式,由中部穹顶统领周围四个小穹顶构 ...

  • 图解西方建筑(五-罗马式建筑-02)

    原书精彩内容非常多,有喜欢的朋友请在评论区留下邮箱,休息日的时候我会把完整电子版发给大家!!! 英国罗马式教堂建筑特点 由于英国天气多雨,全年日照时间短,因而建筑室内较潮湿,所以建筑大多有着窄而深的门 ...

  • 图解西方建筑(六-哥特式建筑-02)

    原书精彩内容非常多,有喜欢的朋友请在评论区留下邮箱,休息日的时候我会把完整电子版发给大家!!! 威尼斯的双窗 哥特式风格对威尼斯的影响就是此地所建造的一些尖拱的建筑,拱券形式在这里与拜占庭式的穹顶相结 ...

  • 图解西方建筑(七-文艺复兴建筑-02)

    原书精彩内容非常多,有喜欢的朋友请在评论区留下邮箱,休息日的时候我会把完整电子版发给大家!!!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建筑及建筑师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以维诺拉(Giacomo Barozzi da Vig ...

  • 设计知识库-图解西方建筑(八-巴洛克与洛可可建筑-02)

    原书精彩内容非常多,有喜欢的朋友请在评论区留下邮箱,休息日的时候我会把完整电子版发给大家!!! 巴洛克时期的大门 这座大门是多种不同建筑材料互相搭配装饰的范例,两边与门上部通透的铁艺图案有简有繁,其轻 ...

  • 图解西方建筑(十-新古典主义建筑-02)「终章」

    原书精彩内容非常多,有喜欢的朋友请在评论区留下邮箱,休息日的时候我会把完整电子版发给大家!!! 这是此书的最后一个篇章,之后还有一本关于中国古建筑的书,对于爱好者和设计师来说应该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