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学《易经》:渐卦第五十三

轻松学《易经》

《周易诠释》:渐卦第五十三

【周易经文】
渐:女归吉,利贞。
彖曰: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止而巽,动不穷也。
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象曰:小子之厉,义无咎也。
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
象曰:饮食衎衎,不素饱也。
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象曰:夫征不复,离群丑也。妇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象曰:或得其桷,顺以巽也。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象曰:终莫之胜,吉,得所愿也。
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象曰:其羽可用为仪,吉,不可乱也。
【解读诠释】
【53.1】
渐:女归吉,利贞。
【白话】
渐卦:女子出嫁吉祥,适宜守持正固。
【解读】
○渐卦,下艮上巽,风山渐卦。《序卦传》:“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周易》第52卦为艮,艮为止,止到了尽头就重新开始渐进。渐,是有次序地行进。归,女子以夫家为家,故出嫁曰归。按《仪礼·士昏礼》,古代女子出嫁,男方家要经过纳彩、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六个程序依次进行。故《杂卦传》云:“渐,女归待男行也。”
纳采: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决定缔结婚姻。
纳徵: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
请期:即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亲迎:即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周易》中有五个卦是取自男女婚姻关系(爻辞不计),这五个卦是咸、恒、姤、渐、归妹。五个卦同是讲夫妇、男女关系,又各有不同的侧重。
这五个婚姻卦的特点分别是:咸卦是自然属性,恒卦是道德属性,姤卦是失德属性,渐卦是礼仪属性,归妹是制度属性。
1.咸卦是自由恋爱卦,是婚姻的自然属性、动物属性。咸卦下为少男,上为少女,象征青春男女的爱情。《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咸即感,是男女爱情感应的自然表现,此时少女的地位高于少男的地位(动物界也大都如是),故咸卦下艮而上兑。
2.恒卦是夫妇家庭永恒之道。《序卦传》曰:“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父系社会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所以恒卦下巽长女上震长男,成家的男女双方是成熟的青年,所以区别于咸卦的少男、少女,而代之长男、长女。
咸卦为《周易》第31卦,恒卦为《周易》第32卦,32为《周易》64卦之中,是六十四卦的中心。男女相感而生爱,因爱而有婚姻,这符合天地自然法则。
3.姤卦为男女关系的失德属性。《彖》曰:“姤,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在六十四卦卦序中,姤卦代表日食之初日月相遇,月为柔,日为刚,当日食发生时,很象月亮主动与太阳相遇,故曰“柔遇刚”。因为日食(日蚀)是日月阴阳婚遘,但却是阴气侵蚀阳气,而日食的持续时间不过一个时辰,这就像闪电结婚又闪电离婚,故言“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
姤,古本作遘。楚简《周易》作“敂”。帛书《易》作“狗”,帛书《衷》篇作“坸”、“句”。后之“苟合”、“媾合”、“邂逅”词语来源就是姤卦。帛书《易》写作“狗”,似乎是为了强调姤卦男女关系的失德属性(“狗男女”)。
姤卦下巽上乾,乾在上为主,乾代表成功男人,乾为君、为金,或为贵人,或为富人。社会上失德的“苟合”往往是成功男人的婚外恋。姤卦卦辞“女壮,勿用取女。”“女壮”,女子强壮实为女子之病也,巽为“近利市三倍”,此“女壮”乃见利而失身也。
4.渐卦是男女婚姻的礼仪属性。渐为有次序的行进。古代女子出嫁,男方家要经过纳彩、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六个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故《杂卦传》云:“渐,女归待男行也。”
渐卦下艮上巽,先儒以为下艮为少男,不确。渐卦为古代贵族的正妻制,《周官》“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男子不可能是不足十五岁的未冠小子。渐卦上卦为外,巽长女为正妻,女子以夫家为家,内卦艮为止为归,正是长女之夫家也。渐卦也可以称为“女归”,上卦巽为女,下卦艮为归也。
5.归妹卦是古代婚嫁中的姪娣制度。《仪礼·士昏礼》记载:“古者嫁女,必娣姪从之,谓之媵。”《公羊传·庄公十九年》:“媵者何?诸侯娶一国,以姪娣从,姪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这是说女子出嫁,嫁到夫家作正妻,随嫁的有“姪和娣”(即“媵”),“姪”为出嫁女子兄长的女儿,“娣”为出嫁女子的妹妹。她们过去只能作为庶妻,年龄不够,结婚三个月后回母国等待几年,到十五岁,再送归夫家。归妹卦反映的这种姪娣制度为当时社会所认可。
归妹卦下兑为少女,就是随嫁的“姪和娣”(“媵”),因为年龄尚小为少女,故称为“妹”,上震代表娶妻与媵的长男。归妹卦属于当时的婚姻制度,与渐卦女子在外等待男方婚前六礼的正妻制不同,归妹之少女是陪嫁媵妾制,不待六礼而嫁,直接随从正妻(相当于陪嫁)送至夫家,故兑卦在内,震卦在外。
归妹卦名直接取自卦象,上卦震长男是娶妻之主,下卦兑为陪嫁之妹也。此所以归妹与渐为互覆卦。
【53.2】
彖曰: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止而巽,动不穷也。
【白话】
彖传说:渐,是循序渐进,如此女子出嫁吉祥。行进得乎其位,前往有功。行进符合正道,可以端正邦国之政。这里的“其位”,是指中正的九五刚爻。艮止而巽顺,行动没有穷尽。
【解读】
彖传从三个方面阐述渐卦:
(一)释卦名、卦辞:渐,之进也,女归吉也。
渐,《说文》“渐水出丹阳黟南蛮中,东入海。”段玉裁注:“盖浙江者,崏江之委。渐江者,钱唐江源流之总称。二水古于山阴相合。故可统名之曰浙江。……按走部有[辵斬]字,训进也。今则皆用渐字而[辵斬]废矣。”渐,即钱塘江,俗称“之江”、“曲江”,“之”字金文、籀文从止,有曲折之象,故《彖》曰“渐,之进也”,之进,即曲折渐进也。
[辵斬],《说文·走部》jian4/zan4:“进也。从走斩声。藏监切。”[辵斬]是渐的古字,二者皆训“进”,[辵斬]、进,皆从辵,即从彳从止,彳在左侧,止在底部,而渐卦下艮为止,可见卦名与卦象的关系。
欧阳修《易童子问》说:“夫妇所以正人伦,礼义所以养廉耻,故取女之礼,自纳采至于亲迎,无非男下女而又有渐也。故渐之《彖》曰:‘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者是已。”
(二)释卦主: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
孔颖达曰:“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者,此就九五得位刚中释“利贞”也。言进而得于贵位,是“往而有功”也。以六二适九五,是进而以正。身既得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者,此卦爻皆得位,上言进得位,嫌是兼二、三、四等,故特言“刚得中”,以明得位言,言唯是九五也。
(三)卦德引申:止而巽,动不穷也。
孔颖达曰:此就二体广明渐进之美也。止不为暴,巽能用谦,以斯适进,物无违拒,故能渐而动,进不有困穷也。
【53.3】
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白话】
象传说:山上有木,是渐卦的象;君子由此领悟修养贤德、改善风俗,必须是逐渐累积而成。
【解读】
○居,积也。善,动词,改善也。
○李光地曰:地中生木,始生之木也;山上有木,高大之木也。凡木始生,枝条骤长,旦异而夕不同;及既高大,则自拱把而合抱,自捩手而干霄,必须踰年积岁,此升与渐之所以异也。
○马振彪曰:渐之义,以居德善俗为训,德以渐而成,俗以渐而化,皆非欲速者所能奏效。众山学山,不至于山,一成不变,不以渐也;众水学海,而至于海,盈科而进,实以渐也。故事以躁进而偾,功以循序而成,此渐卦之要义也。
阅读以下爻辞请参考:《周易密钥·论渐卦六爻爻辞中心主题》。
【53.4】
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象曰:小子之厉,义无咎也。
【白话】
初六:鸿雁渐行到水边;年轻后生遭遇险情,蒙受责备,没有咎害。
象传说:年轻后生遭遇险情,道义上讲没有咎害。
【解读】
○鸿渐于干:
“鸿渐于干”是说鸿雁的雏鸟(小子)实习的情景。雏鸟在水边玩耍,出于贪玩的天性,天敌出现了却茫然不知,它的双亲发现了危险,发出惊叫(有言),护送雏鸟隐蔽于附近草丛中或深水处(帛书《易》“干”作“渊”),故“无咎”。
从卦爻象看:二至四互坎为水,初六邻之,故“鸿渐于干”(岸)。初爻艮少男之始,象征幼稚之少年,尚未涉世,无应无比,今邻近水边险地,故遭长者责备,惟初六柔爻为静,能渐进勿躁,故其无咎。
初爻所以不涉及恋爱问题,是因为年轻后生心智尚未成熟。这时应勤于向长者学习,谨慎做事。
○《释文》“于干”:“郑云:干,水傍,故停水处。陆云:水畔称干。毛传《诗》云:涯也;又云:涧也。荀、王肃云:山间涧水也。翟云:涯也。”
干,即今“岸”字,《说文》“岸,水厓而高者。”干,帛书《易》作“渊”,楚简《周易》作“[阜水阜]”。李零认为“[阜水阜]”即“岸”。《诗经》“干”与“涧”通用。《说文·水部》:“涧,山夹水也。”阜,大陆其山无石,[阜水阜],两阜夹水,会意,亦“涧”字。又,《说文》:“渊,从水象形,左右岸也,中象水貌。”是“渊”、“涧”,皆与“[阜水阜]”相通。
【53.5】
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
象曰:饮食衎衎,不素饱也。
【白话】
六二:鸿雁渐行,在水中盘旋,又吃又喝乐悠悠,吉祥。
象传说:又吃又喝乐悠悠,不是为了白白吃饭。
【解读】
○鸿渐于磐,饮食衎衎:
如果不知鸿雁生活习性,很难领会本爻辞的原义。先儒一般释读为鸿雁安于磐石而饮食和乐,但《象传》又为何说“不素饱”呢?
实际上,此爻正是渐卦“女归”出嫁结婚的前提,即求偶阶段。
磐,另见于屯卦初九“磐桓”,即盘旋。磐,通“般”。《周易》这两处的“磐”,熹平石经《周易》均作“般”。般,《说文》:“象舟之旋,从舟从殳。殳,所以旋也。”《史记·武帝纪》、《封禅书》、《汉·郊祀志》皆作“鸿渐于般”。般,帛书《易》作“坂”,楚简《周易》作“[阪/土]”,皆是音近假借,非本字。“般”当是本字,而“般”的本义为盘旋。
金文“般”字从舟从攴,“攴”从又(手)从卜(杖),攴借为划船桨形。盘旋又作“洀桓”,《管子·小问》:“意者君乘驳马而洀桓,迎日而驰乎?”尹知章注:“洀,古盘字。” 洀桓即盘旋,洀、般、盘(盤、槃)可通用。盤作为器皿时,下加皿字示意为器皿,般为舟旋,会意盘为圆形器皿。
从六二的卦象看:六二已进入互体坎卦,坎为水,二至上连互风水涣卦,上巽为舟,舟在水上(《系辞传》“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故曰“鸿渐于般”,般,本义为舟在水中旋。鸿雁游于水上,正象小船盘旋之形。《周易》爻辞取象之妙如此。
观察鸿雁的发情,雄鸟首先在雌鸟前面激动地游动,即爻辞所说“鸿渐于磐”,同时尾垂直竖起,并反复的进行头浸水运动,像是觅食动作,即爻辞所说“饮食衎衎”。
六二爻辞“鸿渐于磐,饮食衎衎”,与《诗经·小雅·南有嘉鱼》相似:
南有嘉鱼,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
大意:南国鱼儿美,群游随水流。君子有好酒,宴饮佳宾乐悠悠。
汕汕,《说文》:“鱼游水貌。”衎(kàn),《说文》“行喜貌。”
《周易》与《诗经》是同时代的作品,《周易》古经作为较为松散的诗歌体,与《诗经》的比兴手法十分接近。在酒宴之前以游水起兴,这是当时的诗歌比兴惯例。这也佐证了“磐”为盘旋之义。“饮食衎衎”之“饮食”,帛书《易》作“酒食”,楚简《周易》作“酓飤”,“酓”为“饮”之古文,也与《南有嘉鱼》“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的影响有关。《周易》作“饮食衎衎”优于“酒食衎衎”,因为鸿雁求偶时反复地往水中浸水,是饮水与吃鱼虾(饮与食)同时使用的动作。
《南有嘉鱼》的游水和酒宴是为了交友求贤,而“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则是为了求得佳偶。《孟子》曰:“食色,性也。”饮食为第一性,色欲为第二性,故有“饱暖思淫欲”之说。渐卦六二《象》曰“饮食衎衎,不素饱也”正是暗示饮食之义不在饮食,在“色”也。“不素饱”说明已经吃饱了,接下来就是“色”了。素为白为无色,不素,就有色了。“不素饱”是一语双关,孔夫子用得妙。(此在《易传》并非个案,贲卦,《序卦传》说“贲者,饰也”,而在《杂卦传》却说“噬嗑,食也。贲,无色也。”贲为饰,是色彩斑斓,为何《杂卦传》说“无色”呢?因为前边说噬嗑是“食”,若再说贲卦是“色”,就使人联想到色欲之“色”。)
从六二的爻象看:全卦只有六二与九五中正相应,其它四爻都不相应,故二、五为渐卦“女归”之主,二五正应,是夫妻,六二为求偶之始,九五为美满婚姻之终,在二五之间,二至四互坎,坎为险,故婚姻要经受三年(坎为三)的考验,三、四爻就是讲婚姻中的坎坷,最终到九五“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象》曰:“得所愿也”。
《史记》汉武帝诏书引《易》:
朕临天下二十有八年,天若遗朕士而大通焉。乾称‘蜚龙’,‘鸿渐于般’,意庶几与焉。
《正义》曰:“蜚,古飞字。”《史记》《汉书》飞字多用蜚。《会注考证》引方苞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言君之得臣也;鸿渐于磐,饮食衎衎,言臣之得君也。武帝以栾大为天所遗士,故引此。”
汉武帝笃信方术,得“仙人”栾大而喜出望外,这是把“鸿渐于般”求得知音佳偶的原义引申为求得圣贤。西汉去古未远,得其古义也。
【53.6】
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象曰:夫征不复,离群丑也。妇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白话】
九三:鸿雁循着高地迁徙,这次远征丈夫掉队没有回来,他与某妇人私通,那妇人怀的孩子不会归于她的名下,所以有凶险;(筮得本爻)适宜抵御外寇。
象传说:丈夫远征掉队没有回来,是说九三离开了同类(阳爻);妇人怀的孩子不会归于她的名下,因为违背了夫妇道义;适宜抵御外寇,因为九三和顺于内而得相保。
【解读】
○天为阳、地为阴,渐卦三阳为迁徙高地,渐卦三阴为栖息低处。“鸿渐于陆”与《诗·豳风》“鸿飞遵陆”均言鸿雁飞翔迁徙,故曰“征”,远征也。在鸿雁的集体迁徙征途中,九三掉队了,“离群丑”即离开了雁阵列队(五、上二阳)。
丑,类也。离卦上九“获匪其丑”,丑,类也。《礼记·学记》:“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郑玄注:“以事相况而为之。丑,犹比也。”
九三的离队是因为遇到了一位美丽的雌雁(六四体离,离,丽也),发生外情而同居,所以没有跟随队伍回家,即爻辞所谓“夫征不复”。六四处互体离卦之中,离为大腹,故曰“孕”。六四乘刚“失其道”,故“不育”。六四、九三阴阳相合而逆比,故有私情苟合之象。
李富孙《易经异文释·妇孕不育》曰:
《释文》云:“孕,荀作乘。”案:郑云:“孕,犹娠也。”乘与孕音声相转。《宋世家》“战于乘邱”,徐广曰:“乘,一作媵。”(《咸》上《象》,九家、虞亦然。)孕、媵声同。惠氏曰:“《管子·五行篇》‘[月黾]妇不销弃’,注云:‘[月黾],古孕字。’《太元·驯·首》曰‘[女黾]其膏’,人一月而膏。[月黾]与[女黾]同。《玉篇》云:‘[月黾],或孕字。’孕读如绳,乘、绳声近,故九五‘孕’与陵、胜为韵。”
李守力按:
九三、九五之“孕”,帛书《易》均作“绳”,孕、绳、乘、媵均是蒸部喻纽,除了音近假借外,还有形义的因素,“绳”与古“孕”字[月黾]或[女黾]皆从黾,“绳”从糸,甲骨文、金文作绳索形,古时以家族血统传承为世系,取子子孫孫,如绳结相续之象也。婴儿根蒂之脐带,亦有绳索之象。後代之“後”字,从糸,从夊,夊为止(趾),艮为止,艮为子孙也,止古文足,今之婴儿出生,仍盖足印。又如“孫”字,从糸,《诗经》“子孙绳绳”、“绳其祖武”,皆取绳结相续之义。可见《周易》文字训诂时以因声取义为主,也需以《周易》成书时代的古文象形取义为辅(现在反思,这正是本书《周易诠释》中文字训诂的特色),盖“《易》者象也”。
《象》曰“妇孕不育,失其道也”,这种婚外情的行为是不合道义的。“妇孕不育”,非如先儒所云怀孕而不生育,而是说这位妇人怀的孩子不会归于她的名下。荀爽将“孕”作“乘”,正是六四乘刚九三之证。乘作媵,“妇孕”即是言此妇人可做媵妾,生的孩子属于正妻,“不育”言媵妾没有抚养权,帛书“不绳”意为媵妾不入世系“绳绳”之下。
李衡眉在《〈周易〉中所见古代婚姻礼俗考》(《孔子研究》93年第1期)一文说:
关于“妇孕不育”一语,注说虽多,却均未切中。《左传》成公十一年:“声伯之母不聘(杜注:无媒礼),穆姜曰:‘吾不以妾为姒。’生声伯而出之,嫁于齐管于奚。”所谓“妇孕不育”,当以声伯之母故事为解。即因为她不是明媒正娶的,只能为妾,怀孕生了孩子之后,自己却无养育的权利。《红楼梦》中的探春为贾政之妾赵氏所生。然却称贾政夫人王氏为母,而称己出之母为赵姨妈。赵姨妈和探春的故事,也可作“妇孕不育”的注脚。
九三爻辞分成两节,后节为“利御寇”,九三处互体坎卦之中,坎为寇,九三得正,如果不与六四逆比,而与六二亲比,则以下体艮止而御寇,故《象》曰“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左传》襄公十年(公元前563年):
郑皇耳帅师侵卫,楚令也。孙文子卜追之,献兆于定姜。姜氏问繇。曰:“兆如山陵,有夫出征,而丧其雄。”姜氏曰:“征者丧雄,御寇之利也。大夫图之!”卫人追之,孙蒯获郑皇耳于犬丘。
大意:
郑国大夫皇耳率军入侵卫国,这是出于楚国的命令。卫国卿大夫孙文子占卜可否追击郑军,把卜兆献给定姜(前任国君卫定公的夫人,时任国君卫献公之嫡母)。定姜问繇辞如何,孙文子说:“繇辞:‘卜兆如同山陵,有人出国征伐,丧失他们的英雄。’”定姜说:“征伐而丧失英雄,有利于抵御敌寇。大夫宜早作图谋!”卫军于是追击郑军,卫将孙蒯在犬丘俘虏了郑国大夫皇耳。
李守力按:
孙文子以龟占卜,然后献兆于定姜夫人,兆就是龟甲被灼后所出现的裂纹。《周礼·春官》说“大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其经兆之体,皆百有二十,其颂皆千有二百。”裂纹形状首先按金、木、水、火、土分为五个原兆(类似八经卦)。每个正体24分为120种体兆(类似六十四别卦)。每个体兆十条繇辞,共计1200条兆颂(类似384个爻辞)。兆颂用韵文写成,故称“颂”。“姜氏问繇”就是向孙文子询问与其所献兆象相对应的繇辞。
《左传·僖公十五年》说“龟,象也;筮,数也。”孙文子说龟卜的兆象和繇辞是“兆如山陵,有夫出征,而丧其雄。”定姜夫人又补充说:“征者丧雄,御寇之利也。”龟卜是严格按观象而系辞,这是卜法与筮法的通例。《周易》渐卦九三体艮卦主爻,艮为山陵,故爻辞与山陵兆象的兆颂相似。“夫征不复”如“有夫出征,而丧其雄”,“利御寇”如姜氏曰“御寇之利”。
“利御寇”见于《周易》有两爻:蒙卦上九、渐卦九三,皆在艮卦主爻。艮为山,可御寇;艮为狗,可御贼。
【53.7】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象曰:或得其桷,顺以巽也。
【白话】
六四:鸿雁栖息于大树之上,或能止于平柯上,可无咎害。
象传说:或能止于平柯上,因为与九五顺承而巽逊。
【解读】
○《东坡易传》曰:
六四,鸿之在水者也。近于五而非其应,故曰“鸿渐于木”。木生于陆,而非鸿之所安也;鸿之为物也,足不能握,其“渐于木”而“无咎”,盖得其大而有容如桷者焉,九五之谓也。“或”者,幸而得之之辞也。无应而从非其配,非“巽”顺,何以相保乎?
李守力按:
“鸿渐于木”,六四无正应,媵妾也,与九三逆比而“妇孕不育”,若男子不娶,则有被弃之凶,故苏轼曰:“木生于陆,而非鸿之所安也”,与九三苟合,如栖息于木而不安也。六四若顺承九五,得巽顺之卦,巽为木为绳直,故曰“或得其桷”,鸿雁趾间有蹼,脚趾相连不能握木,桷[jué] 为方形椽子,六四可勉强立足矣,故曰“无咎”。
六四为媵妾之妇(情妇、小妾),她们的命运往往很悲惨,《周易》在此告诫她们,要顺承不要逆比,巽为申命,巽为风,应顺应社会秩序,遵循六礼,如此可把人生的损失降到最低。
九三男子凶,六四女子无咎,《周易》认为婚外情的主要责任在男子,《诗经》中有不少弃妇诗,对男子背信弃义之举进行了控诉,如《邶风·谷风》、《卫风·氓》、《王风·中谷有蓷》、《郑风·遵大路》、《小雅·白华》等。
先儒以渐卦女归主题引申为士大夫之出处,苏轼一生多次遭遇“鸿渐于木”的处境,如《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与《东坡易传》都是写于苏轼被流放黄州的五年里,二者蕴藏的思想可以互相参照。鸿雁的生活习性是不栖息在树上的,如今“拣尽寒枝不肯栖”,正是反映苏轼被贬的孤独与无奈,鸿雁本非孤独之鸟,“缥缈孤鸿影”正是渐卦六四彷徨无所依靠的情景,六四女子无所归于夫,以喻苏轼臣子无所归于君也。
○帛书《易》渐卦六四爻辞作:
“渐于木,或直亓寇,彀,无咎。”
于豪亮解为:“与盗寇相遇,击之即无咎。”
此与卦爻象不合,愚以为这可能是因九三“利御寇”而误抄。得、直皆职韵部,木、桷、寇、彀,皆屋韵部,而彀与桷古音同为屋部见纽,故“或得其桷”与“或直其彀”的发音几乎一致,古人传经主要是口口相传,帛书因声而笔录,用字音近而假借也。
【53.8】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象曰:终莫之胜,吉,得所愿也。
【白话】
九五:鸿雁飞翔超越高原,妻子三年没有怀孕,却最终谁也没有胜过她,吉祥。
象传说:最终谁也没有胜过她,吉祥,因为她的愿望实现了。
【解读】
○九五位尊,故曰“鸿渐于陵”,这是针对他在九三之时婚姻失足而言,经历了三年的考验,如今已经超越自我而归于正固。这里的“妇”是六二正妻,二五之间,二至四互坎,九三为坎中,坎为险阻,其数为三,正妻在家贞守三年,最终丈夫迷途知返而归,外妇为媵妾,生的孩子仍然叫正妻为妈妈,叫亲生的母亲为姨妈。其他的媵妾均不能胜过正妻,所谓“终莫之胜”也。
“妇三岁不孕”,正是《杂卦传》所说“渐,女归待男行也。”故九五为渐卦用事之爻。
【53.9】
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象曰:其羽可用为仪,吉,不可乱也。
【白话】
上九:鸿雁迁徙前在高地换羽,它们的羽毛可以用来做礼仪的装饰,吉祥。
象传说:它们的羽毛可以用来做礼仪的装饰,吉祥,不可以混乱。
【解读】
○九三之时逆比失足,正比御寇。九五之时得乎中正而超越自我,实现美满婚姻。上九则代表人生的成熟,做事完全合乎礼仪。
○郭璞注《穆天子传》:
爰有□薮水泽,爰有陵衍平陆〔大阜曰陵,高平曰陆〕,硕鸟解羽。六师之人毕至于旷原〔言将猎也。下云“北至旷原之野,飞鸟之所解其羽”,《山海经》云“大泽方千里,群鸟之所生及所解”,《纪年》曰“穆王北征,行积羽千里”,皆谓此野耳〕。……天子于是载羽百车〔十羽为审,百羽为抟,十抟为缚。见《周官》〕。
李守力按:
据沈曾植、岑仲勉等学者考证,周穆王巡狩西北,遇到的“硕鸟解羽”、“飞鸟之所解其羽”的“旷原之野”就是哈萨克大草原。
每逢秋季,集结于高地水泽的鸿雁在迁徙之前开始换羽(即“解羽”)。而“解羽”的“旷原之野”即“陆”,换羽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来生长出新的羽毛,所以鸿雁九五“鸿渐于陵”之后,到了上九,需要返回到九三“鸿渐于陆”换羽。按爻象体例,上九是九三应爻,故上九、九三爻辞同为“鸿渐于陆”。
羽毛按类、按束收集,羽毛用于装饰,羽绒用于御寒。《周礼·地官》:“羽人,掌以时征羽翮之政于山泽之农,以当邦赋之政令。凡受羽,十羽为审,百羽为抟,十抟为缚。”《周礼注疏》:“此羽人所徵羽者,当入于锺氏,染以为后之车饰及旌旗之属也。审、抟、缚,羽数束名也。”故《象》曰:“其羽可用为仪,吉,不可乱也。”
《周易密钥·评先儒渐卦训诂得失》:
【提要】
王引之《经义述闻》引用汉代文献训“鸿渐于磐”之“磐”字为“般”,属卓然之见。可是他继续按照所谓六爻“渐进”的法则又将“般”训为“泮”,“泮”作“陂”,于是走向了改经之弊。后边将上九“鸿渐于陆”之“陆”训为“阿”亦是改经。
【渐卦总结】
 
渐为女归之卦,《士昏礼》用雁,故六爻取象之。欲要领悟渐卦本义,首先应了解鸿雁的生活习性,鸿为水鸟,绝无栖息陆地、山石、山陵之习,此前人多误读“鸿渐于磐”、“鸿渐于陆”、“鸿渐于陵”之义。《周易》“磐”字出现两处,一在屯卦初九“磐桓”,其本字皆是“般”,皆取本义舟旋也。《尔雅·释地》:“高平曰陆,大陆曰阜,大阜曰陵,大陵曰阿”。上九乃鸿雁换羽之时,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不宜再飞往高原(陵)。又上九乃九三之应爻,故爻辞同为“鸿渐于陆”。
时间上,渐卦六爻,以女归为核心主题,说鸿雁初六幼时成长,到六二谈婚论嫁,九三婚姻失足,六四女子彷徨,九五迷途知返,上九履行礼仪的全部人生历程。
空间上,渐卦六爻,渐卦三阳爻为迁徙所经之高地,渐卦三阴爻为栖息所处之洼地。初六“鸿渐于干”是水边,六二“鸿渐于磐”是水中,六四“鸿渐于木”是树上。九三“鸿渐于陆”是在高地,九五“鸿渐于陵”是在高原,上九“鸿渐于陆”回归高地。
渐卦六爻爻辞,蕴含了丰富的鸿雁生活习性自然常识,以絜静精微的卦象、爻象关系“杂卦撰德”,引申出人生历程的深刻哲理,故《周易》为“经纶天地之道”之典籍。
(本文引自李守力著《周易诠释》,最新修订日期为2018年9月26日 ,为文化传统平台原创发布,本链接可用于个人学习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