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记忆——打尜
作者:老管 朗读:李民
打尜,是小时候在北方平原地区流行的一种儿童游戏,流传的范围应该比较广泛,不是仅限于鲁西南周边地区。打尜的叫法五花八门,有叫打尔的、打梆尔的、打梭的,还有叫打苏的等等,在成武县我老家秦滩集村子周边也有人偶尔称作为“打尜”,多数称之为“当嘣”,也有叫“打拉”的,尜就叫“嘣”,尜棒叫“嘣棍”。这种游戏在北方流行范围很广,各地因为方言的原因产生的叫法很多,至于“嘣、尔、梆、梭、苏”等字是不是这样写的,估计已经很难考证了,但统称为“打尜”,应该都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制作尜的木料必须是硬木头,要坚实而有份量。选取槐树、枣树、梨树、榆树等树木约大拇指粗细的枝条,截成一拃左右长短,去皮,将两头削尖,就做成一个“尜子”。再选取稍粗一点的硬木,截成一尺半左右长短,做成“尜棒”。尜棒最好有一定的翘度,也就是像大刀一样的弧度,方便使用。如果木质选择的好,一只尜能打好长时间,甚至被磨的光滑锃亮。
打尜的玩法有很多种,最简单的一种就是两个人玩。找一片宽阔的地方,最好的地方是生产队的打麦场或者冬天无人经过的大路,在地上画一个方框,叫做“城”,城可大可小,当然是越小难度越大,将尜投进城里面小时候叫做“喝”,不知道是哪个字。城画好之后,将尜放进城的任何一个地方,也可以压着城边,两个小伙伴轮着打出去,根据打出的距离远近来决定谁是城主。
打尜的规则都是事先约定好,可以只打一次,也可以“连着打”,连打的条件必须是敲击地上的尜弹起来之后再连击一次,否则就不能连着打。城主将尜打出去,“喝者”要站在尜落地的地方用力将尜向城的方向投掷,如果投不进城里,城主继续敲打一次,如果压到线上,城主就得从胯下去打,难度较大,“喝者”继续往城里投掷;如果尜落进了城里,就获得了城主的资格,对方便成了“喝者”。如此往复。
打尜需要运气,运气就是尜落地时候的翘度,翘度好的话可以很容易将敲击尜弹起来,翘度不好尜就很难弹起来,也就无法打的很远,甚至原地不动,很容易让对方“破城”。但打尜更需要技术,打尜的时候要敲击尜尖部分,力度和弹起的高度都要适中,尜棒要正好击中尜的中间部位,才能打的远。如果技术不好打空了,被称作为“漏失”,机会便转给了对方。我小时候比较笨,打尜的技术很差,经常去“喝”,很羡慕那些技术好的小伙伴即使在“死翘”的情况下也能将尜打出很远。
这种“小城”的玩法也不仅仅限于两人玩耍,也可以多人分成两组玩耍,一组轮流打,一组轮流“喝”。如果规则是“连着打”的话,甚至可以从一个村头打到另一个村头,让“喝者”根本没有翻盘的机会。直到日落西山,炊烟升起,听到母亲在村头叫喊回家“喝汤”的声音,才结束战斗。城主在一群小伙伴们的赞叹簇拥之下,兴奋满满地回到家中。“喝者”当然垂头丧气,心里发誓一定要报“一箭之仇”。
印象中打尜还有一种“大城”的玩法,可以多人分成多个小组。在一片宽阔的地面上画上大城套小城,然后在把大城的内角和小城的外角连起来,再在大城前面画一个比较窄的倒梯形。这样就分成了好几个区域。在城的后方边线上放置两块砖或者掏个小坑,将尜横放在砖上,用尜棒去挑尜,挑到大城的哪个区域就按照那个区域的规则去打,当然是打的越远越好,最后是累计“尜棒数”来计算成绩。尜落地之后,打尜者要目测打出的距离远近,以尜棒长短为计量单位去要“数”,其他组可以提出异议,如果要的“数”用尜棒测量之后在范围之内,就计算为该组的成绩,如果不在范围之内,就将成绩计算给提出异议的那个小组。那时候年纪小,目测能力差,估计错误的事情经常发生。当然是成功者得意洋洋,失败者垂头丧气。
自己画的“大城”
大城各个分区的打尜规则现在都记忆模糊了,不知道下面几种打法记得对不对?如果尜落在最近的区域,打法是“顶棍”,竖握尜棒,将尜横放在拳头上,打的时候将尜抛出,用推力去打,这用方式用不上力量,肯定打不远;如果落在中间的小城里面,就将尜立在脚尖上打出去;如果落在正前区域,将尜抛起来直接去打,这种打法难度小且打的比较远;如果落在了最前面的“倒梯形”里面,可以 “连着打”,技术好的小伙伴能得到这样的机会便可以打出很远,应该说胜券在握;还有左右交换手打、手臂反绕背后打等,具体细节都忘记了。这种大城的玩法复杂,但可以集体玩耍,规则虽多,其乐无穷。
打尜,有城、有守有攻、有规则,这种游戏应该和古代军事有关,流传了几千年。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生活在农村的孩童们已经不知道他们的祖辈会玩这种游戏,不知道这就是当初的童趣。但随着网络的发达,最近发现了抖音上又有人开始发打尜的视频了,不过打尜的人不再是孩童,而是一帮中年人的狂欢,不知道是他们在炫耀当年的打尜技术,还是想找回自己的童真?
但无论如何,打尜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童趣。在凛冽的北风中,清冷的打麦场里,一群少年敞着棉袄,满头大汗,没了寒冷,忘了饥饿,他们只有欢乐,只有童趣,每每想起,就会心生涟漪,激动不已。
感谢菏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李民 友情朗读